终于知道了F2.8跟F5.6对焦点的真正区别,补课补课
为什么400D和40D差那么多价钱?
为什么同样是全副,5D2卖那么便宜?1Ds卖那么贵?
其中对焦系统的区别是很重要的部分之一。
所以今天我们说说对焦系统的一些事情,并且讨论一些你很可能忽略掉的问题。
用好你手中的相机。而不是买了40D/50D而只是为了单纯的手感和面子。
这里是DC常用对焦模式。
反差式对焦系统的原理是根据焦点处画面的对比度变化,寻找对比度最大时的镜头位置,也就是准确对焦的位置。
1.未合焦状态下,因为整个焦点的画面处于虚焦状态,类似于高斯模糊效果,所以像素之间的颜色比较均匀;
2.开始对焦,镜片开始移动,画面逐渐清晰,对比度开始上升;
3.合焦状态。画面最清晰,对比度最高,但相机并不知道,所以会继续移动镜头;
4.继续移动镜片发现对比度开始下降。进一步移动镜片,发现对比度进一步下降,相机知道已经错过焦点;
5.镜片回退至对比度最高的位置,完成对焦。
相位检测式对焦系统的工作原理
目前主流的单反相机几乎全部使用相位检测式的对焦系统。注意:一部分单反相机的实时取景模式下,以及所有单反相机的面部优先识别模式下。都是使用反差对焦而不是相位对焦。相位式的好处是对焦速度快,但是对于光线不足的情况下。对焦速度和性能会明显下降。
相位检测对焦比反差对焦多出一些硬件部分。包括一个分离镜头(我不知道怎么翻译separator
lens这个术语)和线性传感器图像通过分离镜头分离出2个图像,然后通过线性传感器检测出两个图像之间的距离。
实际上,上图是一个简化后的原理图。其中的线性传感器只能检测单一线性反差。早期的单点自动对焦相机比较接近上图的模型。但现代相位检测对焦系统中的传感器部分比上面的要复杂很多,一般是组合多个不同方向的线性传感器,形成多方向的反差检测。见右图。有兴趣深入研究的朋友,可以搜索“透镜分离相位检测原理”
由于对焦过程是在拍摄之前,而且会将原光束进行分离。所以最终到达线性传感器上的光线会变得很弱。所以这种对焦方式对原始光线的要求会比较高。光线不足会很大程度的减弱对焦的成功率和速度。
相比反差式的需要来回多次“错过”准确焦点的位置来对焦的方式,相位式对焦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可以通过相位检测的信号来判断当前的焦点位置是靠前还是靠后。并且准确的告诉镜头驱动模块,应该将镜片向哪个方向移动。而且在准确焦点位置的时候,相位检测系统可以准确的知道当前已经处于合焦状态。不需要再重复来回移动对焦镜片组。所以在速度上会比反差式对焦快很多。
对焦系统的感应器类型
说到这里,有的朋友可能会引出一个疑问。既然相位对焦能够准确的在一个周期内找到正确的焦点,为什么还会出现拉风箱,对不上焦的现象。
这就跟光线和反差有关了。
因为无论是反差对焦也好,相位检测也好。都是被动式的对焦方式。这意味是靠光线反射进镜头。然后传送到相应的部件上去进行识别,然后驱动对焦模块如何工作的。那么当光线弱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注意,对焦点只是采样只是焦点范围内一小部分区域的光线。也许此时你整个画面很明亮。但是对焦系统是忽略的),感光器根本就无法做判断了,他当然只能一遍遍的做对焦的动作,企图找到焦点,这样的话。当然就会拉风箱了。
这时候又有朋友要说,我有2只镜头。我用相同位置相同焦点。A头没办法对焦的时候,B头却可以,为什么?
这就是今天的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对焦系统的感应器类型。
下面是两张不同相机的对焦系统配置图:
从配置图中可以看出。5D
MARKII只有中心点是十字对焦。而1Ds3是所有辅助对焦点以外都是十字对焦。而这两款机型的十字对焦点配置均是一个横向F2.8的线性感应器+一个纵向的F5.6线性感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