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国家存在着严重的教育资源的不对等:硬件投入、师资力量、生源人数、录取名额等等,也正是由于诸多的不对等,国家才采取分省分配名额的高考录取制度。当然,这种制度也引起国内很多专家以及家长的不满,比如说,生源最多的河南大省,高考录取分数比较高,二本的学生在北京、上海、天津、海南就可以上一本甚至是北大,只是河南的悲哀,是河南考生的悲哀!
还在,国家教育部正在酝酿的高考制度改革,在对一些落后地区倾斜的基础之上,会照顾到基本的平衡。就河南而言,每年的高考状元出自郑州等一些城市里,已经不再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刻苦学习的农村了。为什么?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城市里确实有良好的教育资源,好的老师有几个愿意到农村支教?二是城市里的孩子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生活在温床上的不求上进的孩子。如果你有亲戚在郑州上学,你可以了解一下:他们每天夜自习上到几点(最快10点结束)?回到家里学习到几点才可以把作业写完(12点以前结束的寥寥无几)?周六周日报了几个补习班?一周能有几个小时上网、看电视?他们在拼,在给全省的考生拼!因为,摆在他们面前的路只有学习,只有比别人强,才能在高考、就业的残酷竞争中立于不败!
西华一高也出过北大生。有天资,更应该看到他们的勤奋!老师也是人,在社会不良风气盛行的今天,有一些不良的行为很正常,但是,有一点是老师的天性:他永远喜欢学习好的孩子(虽然也偏爱给他好处的学生,但这些偏爱在高考中显得无能为力)。
我不是老师,我是一学生家长,还在也在读高中,你们知道吗,我多想和他促膝长谈,但是他没有时间,可想与他在网上以一个陌生人与他聊天,沟通,以便掌握它的需求,进而满足他,但是,他没有时间。这也是我上你们贴吧的意图,我知道,孩子想的大体一样,看到你们活泼可爱,看到你们对学习的无奈,我也知道了孩子心中的苦,只不过他学会了(或者是不得不)刻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