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口难调,有口重口轻的,我个人是喜欢“境外客”兄说的,喜欢“被揉酥”,在没有电声乐队现场版的王旭唱摇滚之前,在目前的已刊登出的曲子里,还是愿意“被蹂躏”一下子的,也可能哪天亲临现场看到听到大乐队伴奏的摇滚曲风时又能激动起来了,但起码现在还未到那个程度。自私一下哈。不是我不喜欢摇滚类等歌曲,我是灰常的喜欢,老早就沉浸在摇滚里了,但由于各种条件的不具备,王旭的“摇”里,还未达到那个气场,可能是条件不完善吧,如作品和配器等。我不懂到底一首好歌曲的理论定位是什么,但是如果有一首歌曲能触动久违的没有震颤的那根神经,那根苦与甜、悲与喜、缓与急的中间游弋的敏感的绷紧的神经就行了。其歌曲的韵脚最后一次插入心灵的声波里,在最后一个音符落下的意境氛围里,在震荡的迂回曼妙绕梁里,在心扉的摇篮久久的荡呀荡的梦境里,甚至在多年后的一个不在意的瞬间,这个乐段能让渺远的思绪在脑海里铺展开来电影似的,或愁或喜,或悲或念,等等......这该就是个好歌了。本人属于旋律为先自私一族,形式美,不注重内涵,比如谢天笑的“风是外衣”和“我有一个愿望”,只是旋律吸引了我,其歌词内涵可能还不如旭刚他们,我说的是“可能”,从这个观点中,我又同意为农的一些观点,从旋律上,王旭的三首新歌,在旋律上有些纷杂(只代表个人口味啊),“麻雀”的旋律则更显得有些“奇异”了,虽然三首歌的主题大气,虽然在这三首歌里王旭个人风格的辨识度也强,但偏小众口味了(可能策划策略另有考虑),老百姓哼哼不起来,而刘刚的偏“口水”的委婉型,其歌词直扑了众多的普通受众,在旋律上也更能让百姓哼哼,只是刘刚的嗓音待训整提高有些耽误他的四首歌而拉了自己的后腿,但民谣曲风的定位是很统一的。对此,这咱该怎么说是还要怎么说的。总的感觉,前面这个时间段落里,王旭的个人人格魅力和形象魅力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歌曲作品的吸引力(起码我去现场是为了多看看老靓仔的人格魅力),刘刚的歌曲作品的旋律和歌词内涵的魅力却超出了刘刚自己的演绎水准,老哥俩都有挖掘潜力,像nlest说的,也是旭刚的初衷,只为了音乐。扔掉“草根”帽子,往更宽发展吧。(一家之言,一家之言)。
同意nlest兄楼上的议论,旭刚哥俩不自己亲自体验自己词曲的过程,就等于断了线的风筝迈不过去的坎儿,他们的根基的扎实与否,全在于自己的创作,因为他们各自对自己曾经的生活有着其他人不同于他们身世的感悟,而且在词曲这门学科里,不亲自尝尝梨子的味道是外人无法用外力去代替他们的,既然进了这个圈子,以此为生,只能对职业尽责,他们的胆子是应该更大些。记得AMD兄好像有句话,自己心里的有感而发的东西,心灵碰撞出来的东西,是能够亮出火花的,他们还是大有潜力可挖掘的。又曾记得哪个帖子里提到,刘刚在青岛的一个演出,自己在演绎时都哭了。也记得哪个帖子里提到王旭在一次试音新的作品里被这作品给感动的哭了,这就是那个作品里的某个火花刺到他们的心灵触动,就像汪峰若出作品,需要闭关几个月一样。总之旭刚哥俩自己就有“丰厚”的“资源”,在曲子方面,汪峰是典范,汪峰吸收国外作品的旋律中的具有营养价值的灵感很多,触类旁通了。哈哈。外行瞎说。见谅。
同意nlest兄楼上的议论,旭刚哥俩不自己亲自体验自己词曲的过程,就等于断了线的风筝迈不过去的坎儿,他们的根基的扎实与否,全在于自己的创作,因为他们各自对自己曾经的生活有着其他人不同于他们身世的感悟,而且在词曲这门学科里,不亲自尝尝梨子的味道是外人无法用外力去代替他们的,既然进了这个圈子,以此为生,只能对职业尽责,他们的胆子是应该更大些。记得AMD兄好像有句话,自己心里的有感而发的东西,心灵碰撞出来的东西,是能够亮出火花的,他们还是大有潜力可挖掘的。又曾记得哪个帖子里提到,刘刚在青岛的一个演出,自己在演绎时都哭了。也记得哪个帖子里提到王旭在一次试音新的作品里被这作品给感动的哭了,这就是那个作品里的某个火花刺到他们的心灵触动,就像汪峰若出作品,需要闭关几个月一样。总之旭刚哥俩自己就有“丰厚”的“资源”,在曲子方面,汪峰是典范,汪峰吸收国外作品的旋律中的具有营养价值的灵感很多,触类旁通了。哈哈。外行瞎说。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