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把卡奇社所有的歌(或许是所有的)都重新一遍 发行的没发行的 有词的没词的 细腻的粗犷的 快乐的悲伤的
从认识卡奇社到现在 感觉他们是 超然尘外的
卡奇社 也成了我 第一个 热爱的乐队
抽屉里 好好地保存着《日光倾城》和《行走的蜜月》
非常喜欢这个脱俗纯粹的组合
所以 得知FLY开始开酒吧的时候 失落席卷 这似乎是那个宁静特别的存在无可避免地覆没在喧嚣的城市里的标志
后来 又得到了南昌音乐节的消息 感到十分 激动?或许是激动吧 这也许是一束希望 至少 这丝竹笙箫无限的城市的皮下 那声虽小却足以穿透心头的天籁仍未殆尽
想想 其实他们解散与否 也许并不那么重要 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对待音乐的态度 和他们音乐的音乐回报给他们以及带给我们的东西 FLY貌似说过 不希望把音乐当成事业 我想 这也恰好避免了音乐的商业化 音乐本身就是一种感动 给自己听 给需要的人听 不该刻意
今天 再来卡奇社吧转悠一圈
这里清新如往日 也多了些小欢笑 看看社员人数 不禁一惊 竟有531人了
回望初来之时 只有五十个人 我自己是第几个不记得了 路路貌似是第51个
那时候 这里十分沉寂 说话活跃的人 寥寥无几 刚开始 根本没有
如今 社员人数已从五十成为五百 吧内活跃的社员也多了起来
这是否代表着 卡奇社的音乐影响到了更多的人
曾自私地说过 并不希望卡奇社太红
好像是妆妆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比方:“不会喜欢吃太多人嚼过的糖。”
这是一种自私吗 也许是 也许不是
但不希望他们红的同时 与之对立的观点也纠结地存在在我的心中
其实 让更多的人听到他们的声音 也未尝不是好事 卡奇社的音乐像是一捧清泉 一方净土 不说拯救 至少能治愈一些在生活在城市中伤痕累累疲惫不堪的“我们”
信仰 是一种 偏执的行为
当我仍愿相信 相信这隽永旋律 会与时光的气味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 永远美好
亦亦
2011.11.20
从认识卡奇社到现在 感觉他们是 超然尘外的
卡奇社 也成了我 第一个 热爱的乐队
抽屉里 好好地保存着《日光倾城》和《行走的蜜月》
非常喜欢这个脱俗纯粹的组合
所以 得知FLY开始开酒吧的时候 失落席卷 这似乎是那个宁静特别的存在无可避免地覆没在喧嚣的城市里的标志
后来 又得到了南昌音乐节的消息 感到十分 激动?或许是激动吧 这也许是一束希望 至少 这丝竹笙箫无限的城市的皮下 那声虽小却足以穿透心头的天籁仍未殆尽
想想 其实他们解散与否 也许并不那么重要 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对待音乐的态度 和他们音乐的音乐回报给他们以及带给我们的东西 FLY貌似说过 不希望把音乐当成事业 我想 这也恰好避免了音乐的商业化 音乐本身就是一种感动 给自己听 给需要的人听 不该刻意
今天 再来卡奇社吧转悠一圈
这里清新如往日 也多了些小欢笑 看看社员人数 不禁一惊 竟有531人了
回望初来之时 只有五十个人 我自己是第几个不记得了 路路貌似是第51个
那时候 这里十分沉寂 说话活跃的人 寥寥无几 刚开始 根本没有
如今 社员人数已从五十成为五百 吧内活跃的社员也多了起来
这是否代表着 卡奇社的音乐影响到了更多的人
曾自私地说过 并不希望卡奇社太红
好像是妆妆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比方:“不会喜欢吃太多人嚼过的糖。”
这是一种自私吗 也许是 也许不是
但不希望他们红的同时 与之对立的观点也纠结地存在在我的心中
其实 让更多的人听到他们的声音 也未尝不是好事 卡奇社的音乐像是一捧清泉 一方净土 不说拯救 至少能治愈一些在生活在城市中伤痕累累疲惫不堪的“我们”
信仰 是一种 偏执的行为
当我仍愿相信 相信这隽永旋律 会与时光的气味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 永远美好
亦亦
2011.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