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数第二天看《昭君出塞》,晚上最后一个镜头令我颤动——元帝让子云抱紧他,说她才是这未央宫中皇帝的唯一的亲人。元帝说,他突然地感到一种可怕、恐惧。
《昭君出塞》已近尾声,全部剧情几近呈现于我眼中,并将深深荡漾于我脑海中。而我今日却不能忘记元帝的话,天下有几人是皇帝真正的亲人?孤家徜徉于回廊、寡人惆怅于大雪纷飞中,这样的画面竟直击着我脆弱的心!而我心火热,他心意冷。
未央宫就在我身居的家乡,长安的传奇自我出生便在耳边萦绕,记得当年《大明宫词》热播后,接踵而来寻访大明宫的外地朋友完成了一次次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十三代皇都留下多少美好故事,说这是一片圣土绝不为过。我说它的“圣”不在于其高高在上,正是在于这里的空气中千古飘荡着如昭君出塞般的一段段最珍贵的人世情仇。我为人间之情感动!爱是情,仇亦是情。七百年后同是发生在这里的一出千古绝唱《长恨歌》,不也用“情”让世人共“恨”吗?
所以我说,元帝之恨让我感天动地。一个宫女王昭君让一群人费尽心机,而可怜的是我的元帝,被这些阴谋欺瞒、欺骗、糊弄、玩弄于自己的天下,在大殿之上,他被平日这些就在自己身旁的人安排着直到今日才能见到或许早就在自己身旁的自己悦慕的人——王昭君第一眼,也是终生的一眼。你想到这些,还忍心去嘲笑那个站在纷飞大雪中向远方呼唤“昭君”的皇帝吗?
看看最后几集吧,看一个大汉皇帝在宫中做些什么?今日楼上远眺匈奴,明日驾临皇后行宫——却是在质问她,怜悯着自己的堂妹。
可能第二可怜的人,我就以为是平都公主。她的结局起因什么?肆意妄为、天真任性?我的苍天!看罢《昭君出塞》,你会认为在那些人做的那些事里,一个天真烂漫是错?!我多想安慰这样一个可爱的孩子!而把这样一朵绽放的鲜花毁灭是最残忍的。
昨天我母亲说,你看匈奴人整天就住着个大帐篷啊,怪不得历朝公主远嫁匈奴哪个不是哭哭啼啼的,你看长安,那大殿……至今我们提起也是一筹莫展,我当然理解先前那个死活不愿远赴匈奴的平都。
但你不能说我母亲、我、平都风格不高,人家昭君多高风亮节!你想起来昭君为什么要“请愿前往”了吗?她在并不知道乎韩邪是谁的情况下,她愿意离开这未央宫,她伤透了心,她要逃脱,逃脱那个人人相煎的“牢笼”,就如她后来所说,匈奴将是她生命新的开始。
其实,平都自始至终都没有理解真正的爱和婚姻,就是当时在她拒绝远嫁之时,你还记得她说类似“那个宫女不去的话我就要嫁给匈奴了”的话时如此之轻巧,她躲的其实不是婚姻,只是在躲避她不愿意的一件事情。同样,后来变卦的时候,你还记得假扮王昭君前夜,那种明天说走就走了的高兴感觉,哪像真正懂得了“远嫁”是什么概念的样子呢?她根本是毫无顾忌、毫不深思的。
写到这我想哭,我设想如果我是平都,除了“发疯”已没有第二种选择。更重要的是,它已不是选择出的,是被糟践出的,是被摧残出的,是在自己无法控制自己命运毫无人身自由的情况下在挣扎中眼睁睁被缢窒息,一个活跃的生命、一个轻巧的生命、一个烂漫的生命就此毁灭。我最喜爱的不是昭君,倒是平都。不理智地说,我恨透了那些欺负她的人!我多么想抚慰她年轻便已受伤的心。
然而,留给我一厢情愿去抚慰的人又怎可胜数?《昭君出塞》,我不谈昭君,不如就让我们在剧中其他这些人物的命运中共勉。当然,这也仅能慰藉我们个人而已。但世间不正是由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感有情的个人构成吗?这样说来,它的意义更加重大。今天大结局就将上演,我愿意期待,由衷期望它真不愧为“大型历史传奇电视剧”,期望它又带给我一笔人生的宝贵财富。
《昭君出塞》已近尾声,全部剧情几近呈现于我眼中,并将深深荡漾于我脑海中。而我今日却不能忘记元帝的话,天下有几人是皇帝真正的亲人?孤家徜徉于回廊、寡人惆怅于大雪纷飞中,这样的画面竟直击着我脆弱的心!而我心火热,他心意冷。
未央宫就在我身居的家乡,长安的传奇自我出生便在耳边萦绕,记得当年《大明宫词》热播后,接踵而来寻访大明宫的外地朋友完成了一次次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十三代皇都留下多少美好故事,说这是一片圣土绝不为过。我说它的“圣”不在于其高高在上,正是在于这里的空气中千古飘荡着如昭君出塞般的一段段最珍贵的人世情仇。我为人间之情感动!爱是情,仇亦是情。七百年后同是发生在这里的一出千古绝唱《长恨歌》,不也用“情”让世人共“恨”吗?
所以我说,元帝之恨让我感天动地。一个宫女王昭君让一群人费尽心机,而可怜的是我的元帝,被这些阴谋欺瞒、欺骗、糊弄、玩弄于自己的天下,在大殿之上,他被平日这些就在自己身旁的人安排着直到今日才能见到或许早就在自己身旁的自己悦慕的人——王昭君第一眼,也是终生的一眼。你想到这些,还忍心去嘲笑那个站在纷飞大雪中向远方呼唤“昭君”的皇帝吗?
看看最后几集吧,看一个大汉皇帝在宫中做些什么?今日楼上远眺匈奴,明日驾临皇后行宫——却是在质问她,怜悯着自己的堂妹。
可能第二可怜的人,我就以为是平都公主。她的结局起因什么?肆意妄为、天真任性?我的苍天!看罢《昭君出塞》,你会认为在那些人做的那些事里,一个天真烂漫是错?!我多想安慰这样一个可爱的孩子!而把这样一朵绽放的鲜花毁灭是最残忍的。
昨天我母亲说,你看匈奴人整天就住着个大帐篷啊,怪不得历朝公主远嫁匈奴哪个不是哭哭啼啼的,你看长安,那大殿……至今我们提起也是一筹莫展,我当然理解先前那个死活不愿远赴匈奴的平都。
但你不能说我母亲、我、平都风格不高,人家昭君多高风亮节!你想起来昭君为什么要“请愿前往”了吗?她在并不知道乎韩邪是谁的情况下,她愿意离开这未央宫,她伤透了心,她要逃脱,逃脱那个人人相煎的“牢笼”,就如她后来所说,匈奴将是她生命新的开始。
其实,平都自始至终都没有理解真正的爱和婚姻,就是当时在她拒绝远嫁之时,你还记得她说类似“那个宫女不去的话我就要嫁给匈奴了”的话时如此之轻巧,她躲的其实不是婚姻,只是在躲避她不愿意的一件事情。同样,后来变卦的时候,你还记得假扮王昭君前夜,那种明天说走就走了的高兴感觉,哪像真正懂得了“远嫁”是什么概念的样子呢?她根本是毫无顾忌、毫不深思的。
写到这我想哭,我设想如果我是平都,除了“发疯”已没有第二种选择。更重要的是,它已不是选择出的,是被糟践出的,是被摧残出的,是在自己无法控制自己命运毫无人身自由的情况下在挣扎中眼睁睁被缢窒息,一个活跃的生命、一个轻巧的生命、一个烂漫的生命就此毁灭。我最喜爱的不是昭君,倒是平都。不理智地说,我恨透了那些欺负她的人!我多么想抚慰她年轻便已受伤的心。
然而,留给我一厢情愿去抚慰的人又怎可胜数?《昭君出塞》,我不谈昭君,不如就让我们在剧中其他这些人物的命运中共勉。当然,这也仅能慰藉我们个人而已。但世间不正是由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感有情的个人构成吗?这样说来,它的意义更加重大。今天大结局就将上演,我愿意期待,由衷期望它真不愧为“大型历史传奇电视剧”,期望它又带给我一笔人生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