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说,孔丘的仁政理念是一种恪守周礼的礼本主义,那么孟轲的仁政思想则是一种注重民生的民本主义。

孟轲虽然也与孔丘一样的重义轻利,一听到梁惠王问道:“将有以利吾国乎?”马上不容置辩地回答:“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但是,孟轲的仁义政治,却不啻只是孔丘有关克己复礼的夸夸其谈,而是有着相当具体的民生内容: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
满足衣食住行的种植、畜养、农田耕作,加上孝悌教育,孟轲向君王展示了一副农业文明的乐园图景。由此再稍加扩展,便是一副相当完满的繁荣昌盛景象: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孟子·梁惠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