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如前章所述,孙中山的北伐是对“五四”新文化的反囘动,但假如没有后来毛泽囘东的**,历史的嬗变还是不能最后完成。

在毛泽囘东的**之前,历史演变的许多因素都还没有成熟到和合的程度,诸如马囘克囘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的具体实践,莫斯科的指导和中国共囘产党自身的独立自主程度,北大的“五四”新文化能否与黄埔军校的暴力组合,一统天下是否有了与之相应的精神支柱,等等。
在此,历史的三拍子舞步只是从陈独秀跳到了孙中山,下一步将落实在哪里,当时的人们还根本不知道。
正是这种未完成的嬗变状态,使蒋介石得以扭转孙中山的**指向。

虽然依旧以一统天下为目标,但蒋介石在北伐过程中清除了共囘产党,赶走了苏俄顾问,与孙中山早年求助晚年反对的西方列强携起手来;及至北伐成功,蒋介石又竭力安抚、分化、拉拢或打击各派地方势力,形成一种松散的但又专囘制的中央集囘权政体。

松散是因为地方势力的箝制,专囘制是基于蒋介石那石头般坚硬的个性。
蒋介石的个性正应了他的命名,一介之石,或曰介乎石头之间。

他既强行征服所有的军事割据首领,又不买任何外国大老板的帐。
在北伐中他不买苏俄顾问的帐,到了抗战时期,他又不买美军司令的帐。
蒋介石体现了孙中山爱国立场中强硬的一面,一如汪精卫体现了孙中山爱国立场中妥协的一面。
顺便说一句,汪精卫的一生也符合他的命名,他象精卫填海一样力图填平中日之间相隔着的大海,结果葬送了自己的全部身家性命。

汪精卫由于其命名中的牺牲意味使之命运不如蒋介石。
蒋介石虽然被打败,但他没有被打烂,而是把他那块坚硬的石头扔下大海,变成了后来在经济上腾飞起来的台湾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