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又称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感染所致的以损害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传染病,人主要通过带毒温血动物接触传染,常见的如病犬、猫、狼、熊、牛、猪、羊、鼠以及吸血蝙蝠等咬伤、抓伤和舔舐粘膜而感染致病,到目前为止狂犬病尚无特效治愈方法,仍是一种100%致命的不治之症。
2.狂犬病毒是通过哪些传播途径和方式感染人类的?
狂犬病毒在自然界野生动物(尤其是温血动物)有着广泛的储存宿主,人群普遍易感,在狂犬病流行区人畜均以接触传播为主,又病犬或带毒动物直接攻击咬伤抓伤机体皮肤感染;人狂犬病感染的其他方式还包括在密切接触动物过程中,如饲养宠物犬,屠宰病犬等被带毒唾液接触到皮肤破损处、眼结膜、口唇、口腔粘膜等,食用病犬肉经消化道粘膜感染,病毒经气溶胶形式通过呼吸道粘膜感染等;此外,吸血蝙蝠可通过叮咬,气溶胶或经乳汁等方式传播。
3.狂犬病毒是怎么样侵入并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的?
狂犬或其他携毒动物的唾液中含有大量狂犬病毒。它们随咬伤、抓伤、舔舐人体皮肤、粘膜侵入机体,病毒侵入周围组织后,必须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才会引起的、发病,狂犬病毒在体内的移行可分为三时期:
a) 狂犬病毒在咬伤局部的侵入:病毒在局部组织的存在时间约为1—2周,病毒以肌肉交界处的神经感受器,或粘膜浅表处的神经感受器侵入邻近的末梢神经;
b) 以周围神经侵入中枢神经:经国际会议及专家确认,狂犬病毒在周围神经的轴索内以每小时1mm的速度向中枢性神经作向心性移动,病毒的移行速度可因病毒株,受伤部位与程度,不同动物种类等有所差异。如果病毒移行到达中枢神经系统,主要侵害的部位有脑干、小脑等脑组织神经元,病毒在神经细胞内复制,一般不进入血流。病毒进入中枢神经对人来说感染已不可逆转,其结局必然发生目前无治愈的狂犬病,即一旦发病几乎100%死亡。
c) 病毒最后从中枢神经向周围神经离心性扩散:经中枢神经细胞内大量繁殖的病毒扩散至各器官组织,其中以唾液腺、舌味蕾、嗅神经、眼结膜等处病毒含量较多,受累唾液腺的大量分泌带毒唾液在本病扩散与传播上最具意义,由于迷走神经核、舌咽神经核、舌下神经核受损,临床上可表现出恐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
4.哪些种类的家畜.家禽及小哺乳动物可能传播狂犬病毒?
狂犬病的感染与流行范围在动物中十分广泛,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包括禽类都会感染狂犬病,其中主要传染源的动物是犬(95%).其次为猫,其他家畜如:牛.马.猪等;野生动物如狼.狐.獾.黄鼬.熊等.在南美洲,吸血蝙蝠常造成牛的狂犬病流行.但在我国尚不多见。此外,在实验动物中,小白鼠.家兔和豚鼠均为易感动物。
5.狂犬病暴露(咬伤)分类及处理原则有哪些?
WHO推荐狂犬病暴露(咬伤)分类及处理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伤程度分类 状 态 处理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Ⅰ度 触摸动物 有可靠病史
被动物舔及完好的皮肤 无需特殊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度 无流血的咬伤和抓伤 立即接种狂犬疫苗
被动物舔及粘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度 一处或多处被穿透性咬伤 立即接种狂犬疫苗
被抓伤出血 注射抗狂犬病血清
唾液污染伤口 或人血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受伤者曾经接种过狂犬疫苗,如又被犬咬伤还需再次接种狂犬疫苗吗?
被动物咬伤者以往接种过有效疫苗的全程接种。经血清学检测抗体效价≥0.5IU/ml,如果是被狂犬或疑似狂犬咬伤,距上次注射一年以内的,可于0、7注射两针,距上次注射超过一年的则需要重新全程接种5针次。
狂犬病(又称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感染所致的以损害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传染病,人主要通过带毒温血动物接触传染,常见的如病犬、猫、狼、熊、牛、猪、羊、鼠以及吸血蝙蝠等咬伤、抓伤和舔舐粘膜而感染致病,到目前为止狂犬病尚无特效治愈方法,仍是一种100%致命的不治之症。
2.狂犬病毒是通过哪些传播途径和方式感染人类的?
狂犬病毒在自然界野生动物(尤其是温血动物)有着广泛的储存宿主,人群普遍易感,在狂犬病流行区人畜均以接触传播为主,又病犬或带毒动物直接攻击咬伤抓伤机体皮肤感染;人狂犬病感染的其他方式还包括在密切接触动物过程中,如饲养宠物犬,屠宰病犬等被带毒唾液接触到皮肤破损处、眼结膜、口唇、口腔粘膜等,食用病犬肉经消化道粘膜感染,病毒经气溶胶形式通过呼吸道粘膜感染等;此外,吸血蝙蝠可通过叮咬,气溶胶或经乳汁等方式传播。
3.狂犬病毒是怎么样侵入并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的?
狂犬或其他携毒动物的唾液中含有大量狂犬病毒。它们随咬伤、抓伤、舔舐人体皮肤、粘膜侵入机体,病毒侵入周围组织后,必须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才会引起的、发病,狂犬病毒在体内的移行可分为三时期:
a) 狂犬病毒在咬伤局部的侵入:病毒在局部组织的存在时间约为1—2周,病毒以肌肉交界处的神经感受器,或粘膜浅表处的神经感受器侵入邻近的末梢神经;
b) 以周围神经侵入中枢神经:经国际会议及专家确认,狂犬病毒在周围神经的轴索内以每小时1mm的速度向中枢性神经作向心性移动,病毒的移行速度可因病毒株,受伤部位与程度,不同动物种类等有所差异。如果病毒移行到达中枢神经系统,主要侵害的部位有脑干、小脑等脑组织神经元,病毒在神经细胞内复制,一般不进入血流。病毒进入中枢神经对人来说感染已不可逆转,其结局必然发生目前无治愈的狂犬病,即一旦发病几乎100%死亡。
c) 病毒最后从中枢神经向周围神经离心性扩散:经中枢神经细胞内大量繁殖的病毒扩散至各器官组织,其中以唾液腺、舌味蕾、嗅神经、眼结膜等处病毒含量较多,受累唾液腺的大量分泌带毒唾液在本病扩散与传播上最具意义,由于迷走神经核、舌咽神经核、舌下神经核受损,临床上可表现出恐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
4.哪些种类的家畜.家禽及小哺乳动物可能传播狂犬病毒?
狂犬病的感染与流行范围在动物中十分广泛,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包括禽类都会感染狂犬病,其中主要传染源的动物是犬(95%).其次为猫,其他家畜如:牛.马.猪等;野生动物如狼.狐.獾.黄鼬.熊等.在南美洲,吸血蝙蝠常造成牛的狂犬病流行.但在我国尚不多见。此外,在实验动物中,小白鼠.家兔和豚鼠均为易感动物。
5.狂犬病暴露(咬伤)分类及处理原则有哪些?
WHO推荐狂犬病暴露(咬伤)分类及处理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伤程度分类 状 态 处理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Ⅰ度 触摸动物 有可靠病史
被动物舔及完好的皮肤 无需特殊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度 无流血的咬伤和抓伤 立即接种狂犬疫苗
被动物舔及粘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度 一处或多处被穿透性咬伤 立即接种狂犬疫苗
被抓伤出血 注射抗狂犬病血清
唾液污染伤口 或人血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受伤者曾经接种过狂犬疫苗,如又被犬咬伤还需再次接种狂犬疫苗吗?
被动物咬伤者以往接种过有效疫苗的全程接种。经血清学检测抗体效价≥0.5IU/ml,如果是被狂犬或疑似狂犬咬伤,距上次注射一年以内的,可于0、7注射两针,距上次注射超过一年的则需要重新全程接种5针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