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林月吧 关注:17贴子:1,207

【月moon~】女孩子必读的十本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1-11-25 10:39回复
    1.张爱玲《倾城之恋》
    内容简介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最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之一。
     故事发生在香港,上海来的白家小姐白流苏,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身无分文,在亲戚
    间备受冷嘲热讽,看尽世态炎凉。偶然认识了多金潇洒的单身汉范柳原,便拿自己当做赌注,远赴香江,博取范柳原的爱情,要争取一个合法的婚姻地位。两个情场高手斗法的场地在浅水湾饭店,原本白流苏似是博输了,但在范柳原即将离开香港时,日军开始轰炸浅水湾,范柳原折回保护白流苏,在生死交关时,两人才得以真心相见,许下天长地久的诺言。
    


    2楼2011-11-25 10:41
    回复
      精彩书摘
      1、精神恋爱只有一个毛病:在恋爱过程中,女人往往听不懂男人的话。
      2、流苏觉得自己就是对联上的一个字,虚飘飘的,不落实地。白公馆有这么一点像神仙的洞府:这里悠悠忽忽过了一天,世上已经过了一千年。可是这里过了一千年,也同一天差不多,因为每天都是一样的单调与无聊。流苏交叉着胳膊,抱住她自己的颈项。七八年一眨眼就过去了。你年轻么?不要紧,过两年就老了,这里,青春是不稀罕的。他们有的是青春--孩子一个个的被生出来,新的明亮的眼睛,新的红嫩的嘴,新的智慧。一年又一年的磨下来,眼睛钝了,人钝了,下一代又生出来了。这一代便被吸到朱红洒金的辉煌的背景里去,一点一点的淡金便是从前的人的怯怯的眼睛。
      3、柳原倚着窗台,伸出一只手来撑在窗格子上,挡住了她的视线,只管望着她微笑。流苏低下头去。柳原笑道:“你知道么?你的特长是低头。”流苏抬头笑道:“什么?我不懂。”柳原道:“有的人善于说话,有的人善于管家,你是善于低头的。”流苏道:“我什么都不会。我是顶无用的人。”柳原笑道:“无用的女人是最最厉害的女人。”


      3楼2011-11-25 10:42
      回复
        2.杜拉斯《情人》
        作品简述
        《情人》(L’Amant)讲的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故事:在殖民地,一个贫穷的白人姑娘和一个富有的中国青年的绝望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杜拉斯基本上是按时间顺序来安排的,剪辑其中最精彩的片断呈现给读者。在这些精彩片断中,穿插着一些叙述,作为对主要情节必要的补充。这个故事又不是一路讲下来的,中间又穿插着作者对自己家庭生活,殖民地生活的叙述,甚至还有多年以后的叙述,当然,多年以后的事情也与情人或她与情人的关系有关,总之,受这个主要故事的影响。这种安排使文章更加紧凑,似乎只是发生在作者16岁半到18岁之间的事情——事实上也是如此。但实际上作品的容量很大,时间跨度也很大,一直延续到作者70岁。中间很多情节和叙述,都经过了作者多年的积淀。


        4楼2011-11-25 10:44
        回复
          3.海蒂《性学报告》


          6楼2011-11-25 10:48
          回复
            海蒂性学报告
            有三部分别是:男人篇、女人篇和情爱篇


            7楼2011-11-25 10:51
            回复
              《海蒂性学报告:男人篇》男人其实有千千万万种。更重要的,一个男人其实有许许多多不同的面貌。
              在《海蒂性学报告》的男性部分,我们看到了这个男性社会空间的崩坍,或者至少是混乱。女性由封闭的家庭走出到公共领域来,同时也带来了一种新形态的个人主义。西方旧的个人主义把重点放在以个人为目的,讲求个人不受外在力量支配、主宰的疆界划分,亦即是在社会组织的安排单位上,由传统的种种团体,如宗族、教会、家庭、社区等等,下放到个人。个人应该被视为是不容侵犯也不容被化约消解的主体,这种的哲学原点。
              


              8楼2011-11-25 10:51
              回复
                《海蒂性学报告:女人篇》
                本书中,作者想展示的便是女性性行为(男性性行为在另外一册中介绍),也即是许多世纪以来被主导各个社会的生育模式所忽略或压抑的性行为方式。


                9楼2011-11-25 10:52
                回复
                  海蒂性学报告(情爱篇)
                  雪儿·海蒂的第三报告“情爱卷”的位置很清楚。它是前两个有关男女性行为的报告之继续伸展。在这份报告中,雪儿·海蒂倾听了4500名女性的衷情吐露。总体而言,我们可以由这份报告看出,当一组既定的性别歧视文化已告固定,它对弱势的女性将会造成多大的创作,两***之间的“感情契约”会因此而扭曲,女性只被要求付出,会造成她们由于已付出太多,而不得不忍受继续的被剥削。男***在被制约下,刻板地吝于在感情上有所付出,似乎这才是“大丈夫”,他们在骨子里轻视着自己的伴侣,他们感情的细胞停止生长,对自己伤害到伴侣完全无所感,他们是不会犯错的君皇。对女***而言,这乃是一种令人窒息的情感世界,彼此之间没有交流渠道,女性只得在暗处进行着日复一日的自我疗伤止痛。


                  10楼2011-11-25 10:52
                  回复
                    4.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
                    百科名片

                    日文版《挪威的森林》
                    风靡20世纪60年代的The Beatles(甲壳虫乐队,或译为披头士),唱出了名闻世界的歌曲《Norwegian Wood》。1987年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以《挪威的森林》为书名,写了一本青春恋爱小说,这是一部动人心弦的、平缓舒雅的、略带感伤的、百分之百的恋爱小说。此外,还有中国台湾歌手伍佰的同名歌曲,法国籍越南导演陈英雄的同名电影作品。


                    11楼2011-11-25 10:53
                    回复
                      小说特色
                       ●年轻的迷惑与无奈
                        “挪威的森林”本是披头士的歌曲,书中主角直子每听此曲必觉得自己一个孤零零地迷失在又寒又冻的森林深处,这正是年轻必经的彷徨、恐惧、摸索、迷惑的表征。男主角渡边多次想拯救在自我迷失中的直子,但有时甚至他也迷失了方向。生活在都市中的年轻一代,在都市空间愈狭小与人的疏离愈大的对比中,令他们失去与人接触的欲望,恰是年轻一代避免受伤的保护罩。正如《挪威的森林》的渡边,因他怕失望,他不想勉强去交朋友,在他的世界中,朋友始终只有那几个。


                      12楼2011-11-25 10:53
                      回复
                        度娘说我发广告


                        13楼2011-11-25 10:58
                        回复
                          ●年轻的奇异的哲思
                             书中的人物,身驱动作是随俗的,而心思念头则显得空灵,说话的方式特别,常常可抽离出来而成格言,如“只有不完整的记忆和不完整的思念,才能装进一种称作小说的不完整容器里”,“我们一边把死当作微尘般吸入肺里,一边活下去”,“世界处处是驴子粪”……年青的谬思在书中比比皆是。


                          14楼2011-11-25 10:58
                          回复
                             ●成长的可爱的谬思
                               成长的世界充满责任和不愉快。村上春树笔下的主角们都是年轻的|他们不愿意长大,认为长大是不可思议的,长大是在完全没有准备下,被死拉硬挤出来的。主角甚至羡慕已死的人的永远青春。这是一部年轻的小说,成长历程年轻阶段的热情坦率,直抵人性根蒂:成长的苦闷、无奈、恐惧、好奇,令人感动共鸣。正如作者说“有些人会喜欢这部小说,有些人不喜欢”。


                            15楼2011-11-25 10:59
                            回复
                              小说语录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遇的人会再相遇。
                                记忆这玩意儿真是不可思议,当我身临其境时,我是一点也不去留意那风景。
                                方式都不能像太深,方式和自己都必须保持适当的距离。
                                死不是生的对立,而是他的一部分。
                                只有死去的人永远都是十七岁。
                                没有人喜欢孤独,只是不想勉强交朋友,要真那么做的话,恐怕只会失望而已。
                                人生不需要理想,需要的是行动规范(做自己该做的而不是想做的)。
                              等等......


                              16楼2011-11-25 10: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