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吧 关注:92,532贴子:1,148,868

太上老君秘传《得道玄天易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一章
   上,德不(德),德是以有,德下。
   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
   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
   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
   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
   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故失。
   道失道矣;而后德失德;
   而后仁失仁;
   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
   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
   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翻译:最好的得道方法。
   得到你所认为没有得到的,用有为的方法得到它,是下策。
   得到你认识不到正失去的,用无为的方法得到它,是上策。
   德自然得到它,却用无所虚伪的方法,好啊。
   仁努力得到它,却用无所虚伪的方法,好啊。
   义努力得到它,却用经常虚伪的方法,好啊。
   礼努力想得到它,(却虚伪过分),道不会去迎合它,所以就嘈杂混乱。
   违背了自然强行作为,所以是失去了(真道)。
   真道失去了是伪道,真得失去了是伪德,真仁失去了是假仁,真义失去了是假义。
   后世的道德失去了上古德的含义。仁义也篡改了。
   所以就变成虚伪的礼教了。
   礼教这东西,极度缺乏忠信,天下动荡的根本。
   从前,有见解的人认为那些虚伪的礼教的产生,是真道的表象,欺骗的开始。
   所以大丈夫,实行道德仁义而不实行礼教,实行真道而不实行伪道。所以他去伪存真。


1楼2011-11-25 19:18回复
    第二章
    昔之得一者,天。
       得一,以清地;
       得一,以宁神;
       得一,以灵谷;
       得一,以盈侯王;
       得一,而以为,天下正。
       其诫之也。谓天。
       毋已清,将恐裂,谓地。
       毋已宁,将恐发,谓神。
       毋已灵,将恐歇,谓谷。
       毋已盈,将恐竭,谓侯王。
       毋已贵,以高。
       将恐蹶故,必贵。
       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
       自谓孤寡不谷,此其贱之本。
       与非也,故致数誉无誉,是故不欲。
       禄禄若玉。硌硌若石
    翻译:很久以前得到大道赐予的“一”的那个,是宇宙。
      宇宙得到了“一”,使大地生机勃勃,
      宇宙得到了“一”,使万物元神宁静,
      宇宙得到了“一”,使空无作用神奇,
      宇宙得到了“一”,使侯王圆满丰足,
      宇宙得到了“一”,从而凭借规律的作为,而成为天下的主宰。
      道的告诫啊,就是天道。
      生机勃勃不要超过天道的极限,否则会震裂的,是大地。
      气机宁静不要超过天道的极限,否则会飞散的,是元神。
      作用神奇不要超过天道的极限,否则会穷尽的,是空无。
      圆满丰足不要超过天道的极限,否则会败亡的,是侯王。
      不要过分抬高自己的地位,而用高尚的德来处世。
      因为有德之人害怕失道而挫败,所以他一定能成为高贵的人。
      他不同凡俗却用低贱作为立身之本,所以他一定会高尚。
      他超群拔萃却把百姓当做立国之基,所以他用王道成为侯王。
      他自称孤家寡人,自己是人不是神,这就是他用低贱作为立身之本的表现。
      给百姓以错误的价值观念,所以导致赞扬声一片却不是天道的赞扬,所以有德者不愿这样。
      那种错误的评价赞扬高贵就像称赞宝玉,贬低低贱就像贬低顽石。


    2楼2011-11-25 19:28
    回复
      第三章
      上,士闻道,勤能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
         道是以建。言有之曰:
         明,道如昧。
         进,道如退。
         夷,道如类。
         上,德如谷。
         大,白如辱。
         广,德如不足。
         建,德如偷。
         质,真如渝。
         大,方如隅。
         大,器免成。
         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
         道,褒无名。
         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翻译:
        听到我说的道就依道而行的人,是根基最好的;
         听到我说的道却半信半疑的人,是根基中等的;
         听到我说的道却大笑荒谬的人,是根基最差的。正因为他有为,根基不足,所以他笑。
         道是这样产生和表现的,老话有言:
         (在凡人眼里)
         相比于光明,道好像暗昧。
         相比于前进,道好像后退。
         相比于平坦,道好像曲折。
         道高尚,却好像空无一样。
         道纯洁,却好像污黑一样。
         道丰富,却好像缺乏一样。
         道敏捷,却好像迟钝一样。
         道的本质真,却好像虚伪,
         本质广大,方正却没有边角,
         本质广大,天籁却没有声波。
         本质广大,形体却迟迟不出现。
         道,伟大却没有姓名。
         只有道,善于开始,善于成就。


      3楼2011-11-25 19:29
      回复
        第四章
        反也,者道之,动也。
          弱也,者道之,用也。
          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名也,
          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
          故人之所,教亦议,而教人故。
          强梁(良)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
          翻译:
          对立转化,是大道的声音,是万古不变的运动规律。
           强而弱化,是大道的意向,是控制宇宙的道枢共用。
           所有的物体都是万有创造,而万有是空无创造的。
           道的空无创造了“一”(太极),太极生阴阳,阴阳生物质能量信息,物质能量信息生出万物。
           万物都处在阴性空间和时间信息场里,而携带着能量的波粒形式的光能,在三维空间里能量凝结成的“气”将它们调和成物质。
           世界上万物所憎恨的,是孤阴寡阳和元神不通灵,谦虚的王却怀着大公无私的心情来称呼自己。
           有的事物看似受损却实际获益,有的事物看似获益却实际受损。
           所以人类的立场,教育也要怀着辩证的原则,是因为教育的是人的正确宇宙观(不能误导)。
           真正能行为符合大道的有德强者不会随着肉体消灭而死亡,我将把这个学问详细讲述。


        来自掌上百度4楼2011-11-25 19:57
        回复
          第五章
          父天下之至,柔驰骋。
            于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
            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
            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翻译:
            万物的创造者(天道)是天下的终极道理,它柔和却驰骋于天下之间。
            获得天道的事物,绝不把刚强作为原则,它们都和空无在本质上合一。
            我因此知道空无这原则,用来修身处事都有好处,所以我默默无语。
            我实际是在以身作则交给你“无”的法门,真的对你有好处,天下没有比这个精妙的道理了。


          来自掌上百度5楼2011-11-25 19:58
          回复
            第六章
            名与身,孰亲身,
               与货,孰多得,
               与亡,孰病甚,
              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翻译:
              追求虚名和追求健康,那个更对你自己有利?
               追求健康和追求利益,那个实际上得到更多?
               追求利益和丢掉真理,那个真正是更加糟糕?
               (选择错误)欲望和私爱必然膨胀,损失却更多,搜刮和积蓄必然变本加厉,把以前的明智全抛弃了。
               知道满足就不会导致骂名,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招来危险,这样你就符合天道,能长生久视了。


            来自掌上百度6楼2011-11-25 19:59
            回复
               第七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
                大,盈若盅,其用不穷。
                大,直如诎,大,巧如拙,大,赢如绌。
                躁胜寒,静胜热,
                清静可以为,天下正。
              翻译:
                天道伟大,圆满却好像不完美,它的功用却永不失败。
                天道伟大,丰厚却好像不极致,它的功用却永不穷尽。
                天道伟大,它直白好像口吃,灵活好像愚笨,完美好像缺憾。
                比如跺脚运动可以驱散寒冷,安静息心可以忘记炎热。
                清静就是得到天道“空无”的修炼之法,天下的真主


              来自掌上百度7楼2011-11-25 19:59
              回复
                第八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罪莫大于可欲,
                  祸莫大于不知足,
                  咎莫憯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翻译:
                  有德之世,社会之道是退让,马自由的奔走排粪。
                  无德之世。社会之道是争斗,马逃亡去郊外生活。
                  没有比放弃无为,扩大私欲更大的罪恶了,
                  没有比放弃道德,追求不止更大的祸患了,
                  没有比放弃仁义,掠夺他人更残暴的过失了,
                  所以知道这个道理,你要懂得知足,永远知足,你就完满了。


                来自掌上百度8楼2011-11-25 19:59
                回复
                  第九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罪莫大于可欲,
                    祸莫大于不知足,
                    咎莫憯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翻译:
                    有德之世,社会之道是退让,马自由的奔走排粪。
                    无德之世。社会之道是争斗,马逃亡去郊外生活。
                    没有比放弃无为,扩大私欲更大的罪恶了,
                    没有比放弃道德,追求不止更大的祸患了,
                    没有比放弃仁义,掠夺他人更残暴的过失了,
                    所以知道这个道理,你要懂得知足,永远知足,你就完满了


                  来自掌上百度9楼2011-11-25 20:00
                  回复
                    第十章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
                       于牖以知,天道其出也。
                       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
                       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为。
                    翻译:
                      不盲目的出门入世,因为明智而隐居在家,天下人就不会图谋。
                       因为明智而闭门不出,天道就会自然显现。
                       人为私利奔走的越远,说明他的智慧越少,所以明道者伟大。
                       人知足而不盲目奔走,不把聪明智慧外露,就叫做不妄为,却行为完美


                    来自掌上百度10楼2011-11-25 20:00
                    回复
                      第十一章
                      学者,日益闻。
                        道者,日损损,
                        之又损,以至于无,
                        为无为,而无不为,
                        将欲取天下也,恒无,事及。
                        其有,事也,又不足,以取天下。
                      翻译:
                        学习,代表每天都听到学到更多。
                         为道,代表每天都放弃解脱更多。
                         不断的放弃解脱,方法是达到那空无的境界。
                         用无为的方法做事,结果是无所不完美圆满。
                         你想要得到天下的真理,一定要学会无为,这样火候就达到了。
                         无为之后就变成了有得,这也是一种修炼结果,但又好像和天道的不足一样,这样你就得到了天下的真理


                      来自掌上百度11楼2011-11-25 20:01
                      回复
                        第十二章
                        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
                          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得善也,
                           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
                          圣人之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
                          浑心百姓,皆属耳目,焉圣人?皆孩之出。
                        翻译:
                          圣人永远守道,他把百姓的思想变成没有是非偏见的思想。
                           修炼心灵达到精通的地步,把技巧传给不精通的入门者,入门者也精通,就是都精通了。
                           执守真理达到诚信的地步,把诚信传给不诚信的鄙俗者,鄙俗者也诚信,天下就都诚信了。
                           圣人出现的世道,天下都和睦融侨,共同守护天下。
                           天真纯朴的百姓,都像天下的耳目一样共同守道,哪里还分得清那个人是圣人?
                           都已经达到炼成了元婴的高妙境界。


                        来自掌上百度12楼2011-11-25 20:01
                        回复
                          第十三章
                          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
                             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
                             生动皆之死。
                             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
                             生也,盖闻善执,生者陵。
                             行不避兕虎,入军不被甲兵,
                             兕无所,投其角,
                             虎无所,措其爪,
                             兵无所,容其刃,
                             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
                            翻译:
                             人生下来就是走向死亡。
                             出生走向强壮的人,占人口十分之三。
                             从强壮走向死亡的人,占人口十分之三,
                             然而人民还是追求生存。
                             出生成长都是走向死亡的途径。
                             人口里自取灭亡的,占人口十分之三。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他们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总体来说是要善于保养自身,因为自身逐渐衰老。
                             如果你不懂保护自己,走路不躲避犀牛和老虎,经过战场不拿兵器穿盔甲。
                             犀牛没有退路,会用角顶你。
                             老虎没有退路,会用爪伤你。
                             士兵没有退路,会用刀砍你。
                             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他们无视养生全身的规律,自投死地啊。


                          来自掌上百度13楼2011-11-25 20:02
                          回复
                            第十四章
                            道生之而德,畜之物,
                              形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
                              尊道而贵,德道之尊,
                              德之贵也,夫莫之爵,
                              而恒自然也,
                              道生之畜之,
                              长之育之,
                               亭之毒之,
                               养之覆之,
                              生而弗有也,
                               为而弗恃也,
                               长而弗宰也,
                               此之谓玄。
                            翻译:
                               大道创造得到了宇宙,
                               宇宙产生积累了物质,
                               物质聚集成型了形体,
                               形体成长生成了万物。
                               皈依大道从而尊贵的,是那得道的至尊之人。
                               道德的贵重程度,用俗世间的爵位不能衡量。
                               因为它永远符合大道的本体就是自然。
                               大道创造积累、生长养育、抑制摧残,赐予毁灭了一切。
                               产生一切却不占有,
                               驱使一切却不居功,
                               生长一切却不主宰,
                               这就是大道的功用“玄”的奥秘。


                            来自掌上百度14楼2011-11-25 20:02
                            回复
                              第十五章
                              德天下有,始以为天下,
                                母既得其,母以知其,
                                子既知其,子复守其。
                                母没,身不殆。
                                塞其,兑闭其,
                                门终,身不勤,
                                启其,兑济其,
                                事终,身不棘。
                              翻译:
                                得到了“德”就拥有了真理,就可以开始和合天下了。
                                既然得到了这个真理的根源,就知道了这个真理的奥秘。
                                你就然也知道了真理的奥秘,你就要坚持遵循这个真理。
                                就算根源暂时隐没,你的形体却不会穷尽。
                                封住欲望,用空无闭锁你的心灵,
                                物欲的来路终结了,精力就不会消耗穷尽。
                                开启你的天心,用空无充实你的元神,
                                修炼之事都完成了,神形却不会疲劳衰老


                              来自掌上百度15楼2011-11-25 20: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