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田田吧 关注:12贴子:725
  • 13回复贴,共1

“逆境与成功”导写:苦难显才华,好运隐天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解题
所谓逆境,就是不顺利的环境或艰苦的环境。如病残、贫困、失恋、政治上受到打击和迫害,等等。逆境,可以是大自然的莫测风云,也可以是人际间的是非恩怨;可以是不痛不痒的歧视偏见,也可以是明目张胆的打击陷害;可以是飞来的横祸,也可以是人为的事端。逆境,可以是精神的空虚,也可以是物质的贫困;可以是心灵的阻隔,也可以是情感的破裂;可以是嫉妒带来的棒杀,也可以是被人拔高的捧杀;可以是莫名其妙的猜忌,也可以是缺乏沟通的误会。总之,逆境就是日子不大好过,路子不大好走,天空不大晴朗,脚下总有泥泞。所以,逆境常常可以把弱者的精神摧垮;把弱者的脊梁压弯,让弱者的头颅低下。当然,逆境往往也可以为强者提供意志的磨刀石,信念的冶炼炉,灵魂的再生地。
与逆境相反的是顺境,顺境,可以是宽松的大气派,也可以是如意的小环境;可以是一帆风顺,也可以是一路平安;可以是青云直上,也可以是事业有成。可以是会心的微笑,也可以是愉快的沟通;可以是上下左右的融洽默契,也可以是同学朋友的相互提携;可以是工作上的得心应手,也可以是事业上的蒸蒸日上。
逆境,不是绝境。逆境一方面给人增加焦虑、忧愁、痛苦,带来不幸;另一方面,逆境对强者又能磨炼意志,使自己在事业上有建树。顺境常常使智者找到最佳位置和最好的感觉,"百尽竿头更进一步",一个个台阶向上登攀。当然,顺境也会使愚人忘乎所以,得意忘形,不但不向前反而向后退,一直从峰顶滑向深渊。顺境不是一劳永逸,更不是一蹴而就或万事如意。


1楼2011-11-27 21:21回复
    事例
    1、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作也。司马迁本人也是逆境成才的一个典型。(司马迁,西汉著名大史学家。从小立志学孔丘,写出第二部《春秋》。然意外横祸,使他身受“腐刑”,他也曾想以死了却自己一生,但他想到了孔子周游列国,被困于蔡,受尽欺凌,终成《春秋》;屈原放逐写了《离骚》,左目失明,有了《国语》;孙膑被剜膝盖骨而成《兵法》,于是立志要完成一部史书。出狱后,以惊人的毅力,忍受残体的折磨,终于完成了名垂千古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后世称之“中国历史之父”。)


    3楼2011-11-27 21:23
    回复
      2、在逆境中能有一颗坚定不移的心,就会取得最终的成功。明代大学士宋濂,幼时家贫如洗,无钱买书,他就借书读,每次读书都要做下笔记。寒冬腊月,墨砚被动的冰冷,手指更是难以屈伸,但他仍旧坚持。为寻师求学,他不惜跑百里远的路,不畏严寒,“负筐曳履,行深山巨谷中”,以至回到家里,四肢冻得僵硬而不能动了。经过艰辛努力,终于成为一代大学士。他的成才,可谓是逆境中的坚持给他带来的。


      4楼2011-11-27 21:25
      回复
        3、明朝宰相张居正,从小聪明过人,13岁参加乡试的试卷令考官拍案叫绝,时任湖广巡抚的顾玉麟却建议让张居正落第。他解释说:“居正年少好学,吾观其文才志向,是个将相之才,如过早让他发达,易叫他自满,断送了他的上进心。如果让他落第,虽则迟了三年,但能够使他看到自己的不足而更加清醒,促其发奋图强。”这位巡抚的远见的确令人折服。后来张居正果然成为中兴明朝的杰出政治家,他在险恶的环境中坚持革新政治,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韧精神,这不能不说与他少年“落第”的逆境有关。


        5楼2011-11-27 21:26
        回复
          当其他孩子在父母呵护下快乐成才,当其他孩子捧着书本在教室放声朗读。他在干什么?他——赖东进,当时正在街道一角双腿跪着乞讨,或挨家挨户敲门乞讨剩饭,或帮母亲洗衣服,或牵着瞎子爸爸在路边拉二胡……命运总爱考验那些在逆境中成长的孩子。他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快乐成长,还要照顾一家十几口人,试问,对于一个十来岁的孩子那是一个多么沉重的负担!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赖东进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但是,他不因自己命不好而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因为他知道,虽然他的一半命运在上帝手里,但他还拥有另一半命运,他就是要运用手里所拥有的去获取上帝所掌握的。他不怕吃有蚂蚁的剩菜,他不怕给别人用石头砸,他不怕给狗追,他只把手中拥有的课本背得滚瓜烂熟,脚踏实地做好每件事。当身处逆境时,他就是凭借这种追求知识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凭借他有着宏大的理想和抱负而最终成为一名著名的企业家,成为台湾“十大杰出青年”。是逆境成就了他!


          6楼2011-11-27 21:32
          回复
            贺拉斯曾说:
            “苦难是才华,好运是天资。”
            这句话很好地对比出逆境较于顺境更易出人才,逆境出人才,关键在于人本身的立志和坚持!


            7楼2011-11-27 21:35
            回复
              苏轼,几经贬谪,四处漂泊,人生虽大起大落,挫折重重,都不会使他一蹶不振;时运不济、命运多舛,都不能使他那颗高傲的心屈服。不论是黄州的赤壁,或是海南的儋州,他那颗坚强的心永不沉沦,在逆境的磨砺下,苏轼成就了人生之巅!“一蓑烟雨任平生,”又何惧荆棘满路、心无归处?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正是在苦难的逆境里,定格了苏轼不朽的辉煌,令后人景仰。


              8楼2011-11-27 21:36
              回复
                “90”后张悉妮,和贝多芬有着类似的遭遇,没错,她是一个聋子,三岁因药物中毒而永久性失聪,她没有抱怨上帝的不公,而是在自己崎岖的人生道路上蹒跚学步。跌倒了,哭过了,擦干了泪水,又站起来了,凭着自己坚强的意志,她终于可以奔跑了!在安静的世界里,她放飞想象,改编了《此地无银三百两》。而后又写下长篇小说《童年无忌三国志》……
                这样一个女孩,她在没有希望的逆境中追寻梦想,谱写自己的文学之梦。


                9楼2011-11-27 21:37
                回复
                  飞蛾破茧,不知你有没有看过。
                  飞蛾凭自己小小力量破开厚厚的茧,翅膀一次次被割伤,只要再仔细些,你便看得到飞蛾脸上痛苦的表情,听到撕心裂肺的嘶叫声。连旁人都目不忍睹,飞蛾却从未想过放弃,因为,如果放弃了,就意味着失去飞翔的能力,失去飞向蓝天的梦想。飞蛾用翅膀拔开茧,在这过程中,翅膀一次次划伤,却一次次变得坚硬有力!
                  最后一秒,破茧而出,蓝天,就是飞蛾永远的归宿!


                  10楼2011-11-27 21:38
                  回复
                    近代伟大的科学家霍金,21岁时不幸患上了会使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只能坐在轮椅上,用仅剩的两根能活动的手指使用语音合成器与人们对话,如此不幸的他却能在轮椅上写出《时间简史》这样伟大的著作。霍金从逆境中奋起,因为他有着与死神搏斗的勇气。


                    11楼2011-11-27 21:39
                    回复
                      也许你羡慕过雄鹰在天空下翱翔,你可曾知道它如何成长,它为能翱翔蓝天付出了多少代价?
                      小鹰翅膀刚刚成长时,鹰妈妈便会将它带到悬崖边,硬生生地折断他们稚嫩的翅膀并将它们推下悬崖,让它们在死亡的威胁下张开翅膀努力飞翔。
                      只有在逆境中敢于张开翅膀,忍住疼痛努力飞翔,小鹰才会成长为可以翱翔蓝天的雄鹰。
                      这是一个关于鹰的故事。
                      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一生的年龄可达70岁。
                      要活那么长的寿命,它在40岁时必须做出困难却重要的决定。这时,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脯;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捕捉猎物;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翅膀变得十分沉重,使得飞翔十分吃力。
                      此时的鹰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等死,要么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150天漫长的蜕变。它必须很努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并停留在那里,不得飞翔。
                      鹰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其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待新的喙长出来。鹰会用新长出的喙把爪子上老化的趾甲一根一根拔掉,鲜血一滴滴洒落。当新的趾甲长出来后,鹰便用新的趾甲把身上的羽毛一根一根拔掉。
                      5个月以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鹰重新开始飞翔,重新再度过30年的岁月!
                      老鹰的故事可以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12楼2011-11-27 21:43
                      回复
                        逆境与成才
                        作者 柯美君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题记
                        人生往往不如人意,但是即使人生把你逼向了悬崖,要不要跳下去,也还是由你自己决定的,当你选择不跳时,你便成才了。
                        身处在逆境中时,最糟的不是连上天都抛弃了你,而是你自己抛弃了自己,自己放弃了寻找属于自己的曙光。在历史上,类似“无颜见江东父老”,不能在逆境中超越自我的项羽之流,也不乏其人。不得不承认项羽是个人才,可惜他经不住打击,也许可以说是打击太大了吧,所以是逆境毁了这个人才。
                        同样是在逆境中,我更愿意把目光投向另一类人,在逆境中成才的人:保尔柯察金成功了,是因为他在逆境中有了钢铁般的意志,逆境带给张海迪的是使她高位截瘫,但与此同时也她成就了她自学四门外语,成为了著名作家。无可否认,逆境带给他们的是不健全的身躯,困窘的环境,剪不断,理还乱的愁丝。但与此同时,逆境还给他们带去了超人般坚强的毅力,否则,他们怎么会有毅力坚持呢?
                        无论是卧薪尝胆的勾践,甘受胯下之辱的韩信,还是受宫刑的司马迁,都是从逆境中得到超人的勇气和非凡的胆识的。因为他们不仅受到肉体上的痛苦,更受到了精神上的折磨,甚至更有人格上的侮辱,致使尊严荡然无存。
                        人生怎么可能是风平浪静的呢?但是黎明前的黑暗迟早要退去,黑暗怎么可能挡住光明呢,只要你能坚持,坚持到看到黎明的那束灿烂无比的光线,你就可以成功。要知道“一览众山小”的风光背后,也有沿着山路上山时跌倒后留下的泥痕。
                        所以逆境即可造就人才,也可以摧毁人才,最重要的还是个人毅力在逆境中的坚硬程度。信念并非是天生就有的。它似尖刀,在逆境中越磨越利;它似小路,在逆境中越走越宽;它似流水,在逆境中越流越长。
                        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说,逆境更多的是贫穷吧,然而谁不知,在贫困的逆境中,他们得到了更多的东西呢?“千金难买幼时艰”“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不都是从中可以领会得到的吗?因为逆境,贫苦人家的孩子知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样一个朴素结论。
                        在人生前进的路上,随时可能遇到挫折,随时会身处逆境,但是只要有在风雨中磨练的决心,,只要有在挫折中坚持下去的恒心,只要有在逆境中克服困难的信心,你便可以成才。
                        请记住,只有在逆境中顽强站起来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点评:本文精彩的地方在于对逆境的思考较为全面,逆境可以造就人才,当然也能毁灭人才,这种见地发人所未发,启人深思。


                        13楼2011-11-27 21:49
                        回复
                          逆境与成才
                          作者 李 强
                          海浪为劈风斩浪的航船饯行,为随波逐流的轻舟送葬。
                          —题记
                          还记得海鸣威笔下的那个老人么?和一条鱼抗争到最后,直至筋疲力尽,也永不言败。到了最后只带回来一条鱼骨,可他赢了,他战胜了自己的逆境。
                          所以也就有了那一句话:“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这句话激励了千万处于逆境中的人,刻苦成才。
                          逆境,是相对的。成才与否,取决于自己。
                          纵观历史,逆境中失意的人比比皆是,多不胜数。同样,逆境中成才的也大有人在。文学大师司马迁曾在《报任安书》中说:“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大抵圣贤发愤之作也。”司马迁自己,也是一个逆境成才的例证。
                          生活中往往有这样的现象:好手好脚的不如全身残疾的,常常能看见,路边有一些人在写毛笔字卖钱——他们有的用脚写,有的用嘴咬着写,还有人用义肢或残肢艰难地写下常人也无法企及的美丽。他们失去了双手,却没有失去生命的信念。
                          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是在最灿烂的年华里跌入低谷的,本来,从剑桥毕业的他,前途无量,可以继续进修,也可以选择一份工作,有一个平淡又惬意的未来。一场疾病改变了他的命运,他全身瘫痪,无法动弹,只能一直坐在轮椅上,更可怕的是,肌肉开始萎缩,正值最明媚年岁的样貌也因为这一切而变得不再帅气不再迷人,离开的离开,失去的失去。
                          他一定绝望过,一定。
                          也只有在这样的逆境中,才可以大彻大悟,放下该放下的,去追求更多更深更高远的目标,唯有坎坷可使人清醒,使人颖悟。
                          张海迪,又一个被疾病缠身的人。
                          同样是瘫痪,同样要与命运抗争,她的逆境比我们大得太多太多——我们可能在经济上捉襟见肘,在忙碌中方发觉光阴可贵,可她,无时无刻都要忍受比常人多得多的痛,为减轻病痛,她学会了针炙,为自己,也为他人。她还学会了五种语言,翻译英文小说《海边针所》。
                          逆境,只是一种相对,唯有努力奋斗才是永恒。不管多么险峻的高山,总会给攀爬者留一条上山的路。往上走,无限的风光会在前方等待着你。
                          点评:观点鲜明,能结合论点化用论据,技高一筹,对论据的深入解析显得略有不足。
                          


                          14楼2011-11-27 21:51
                          回复
                            逆境与成才
                            作者 卢妍
                            人生最重要的是要在逆境中坚持下去,不让环境击垮你。
                            —布朗
                            在我看来逆境可以成就一代又一代伟人。
                            我曾登上空旷荒凉的幽州台,陈子昂孤独的泪水夹带着唐风宋雨吹进我的心;我也在月落乌啼的寒山寺中侧耳凝听,张继沉沉的叹息伴着悠远的钟声,穿越浩瀚的历史,再一次回到过去,体会了怎样的困境铸就成这样的才子。
                            贝多芬——欧洲音乐史上一位具有鲜明个性的音乐巨匠。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以顽强的意志,惊人的毅力,炽热的情感先后创作了《月光曲》《欢乐颂》等撼人心魄的辉煌乐曲。直到现在仍被人们称为“音乐英雄”。他是胜利者,面对贫困、失聪这些逆境,没有选择放弃、逃避,而是一个人面对。他战胜了人类的平庸,战胜了自己的命运,战胜了痛苦。逆境铸就了一代伟人。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贤》;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历史的长河中,有数不尽的伟人。逆境中往往更容易铸就出新一代的伟人。英国首相——布朗又一次告诉我们逆境怎样铸就了伟人!
                            布朗曾激昂而自豪地宣称“我的左眼是上帝为我蒙上的,就是希望我能专注干我毕生的事业,专注于我的目标,执着向前。”是的,眼疾没有使他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反而加强了他奋斗的决心。迅速地,他在政坛脱颖而出。如今他继布莱尔成为英国最新一任首相,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逆境中,即使物质条件异常艰苦,但正是因为这种磨难才能铸就出伟大的人才。
                            阴霾忽起,劫难骤临,战粟的心不是惊惧跌下碎成一地绝望而是选择在疼痛中开花,开一路温柔的黄花,静静地香……
                            我就是那朵花。
                            点评:文章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抒情、说理,论据充分,但论证尤其是对论据的深层分析尚显单薄。
                            


                            15楼2011-11-27 21: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