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医友吧吧 关注:429贴子:2,761

内功修炼太极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内功修炼,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内家拳的精华是内功修炼,否则都是花架子。其实他们内功修炼的核心部分是相似的,即混元劲。只是太极偏柔,形意偏刚,八卦善旋转,这都是相对的。
其实太极拳的精华部分和最有趣的地方是浑圆劲,是内三合,也就是神意气主导下的内劲修炼,不是一般人以为的光是把拳架撑好就可以的,那是外三合的部分。也不是一些练气功的,只是停留在精神方面,毫无实物。浑圆劲是在精神意识主导下的(肌肉不用力)身体内部关节各部分之间、以及身体与外界环境之间产生的相吸相斥的劲,是事实存在的东西,自身可以体认,也可以让别人有感受。
内功修炼得道得人,一定会痴爱她,会终生追求不止。练出混元劲的人,全身各部分能在意识指导下互相合劲,坐卧行都可以,这种感觉很奇妙,让人觉得很强壮,感觉力大无穷,似乎不怕击打,注意我用的是似乎,不是真的刀枪不入。与人推手,遇到劲整的人,能随时合住对方的劲,让对方觉得不可思议。来实的让人觉得你就是个树桩,推拽不动,来虚的一下子又无影无踪。
1、太极行功法
太极行功,功在调合阴阳,交合神气,打坐即为第一步下手功夫。
行功之先,犹应治脏,使内脏清虚,不着渣滓,则神敛气聚,其息自调。
进而吐纳,使阴阳交感,浑然成为太极之象,然后再行运各处功夫。
冥心兀坐,息思虑,绝情欲,保守真元,此心功也。
盘膝曲股,足跟紧抵命门,以固精气,此身功也。
两手紧掩耳门,叠指背弹耳根骨,以祛风池邪气,此首功也。
两手擦面待其热,更用唾沫偏摩之,以治外侵,此面功也。
两手按耳轮,一上一下摩擦之,以清其火,此耳功也。
紧合其睫,睛珠内转,左右互行,以明神室,此目功也。
大张其口,以舌搅口,以手鸣天鼓,以治其热,此口功也。
舌抵上颚,津液自生,鼓漱咽之,以润其内,此舌功也。
叩齿三十六,闭紧齿关,可集元神,此齿功也。
两手大指擦热摺鼻,左右三十六,以镇其中,此鼻功也。
即得此行功奥窍,还须正心诚意,冥心绝欲,从头做去,始能逐步升登,证悟大道。长生不老之基,即胎于此。若才得此太极拳法,不知行功之奥妙,挈置不顾,此无异炼丹不采药,采药不炼丹。莫道不能登长生大道,即外面功夫,亦绝不能成就。必须功拳并练,盖功属柔而拳属刚,拳属动而功属静,刚柔互济,动静相间,始成太极之象,相辅而行,方足致用。此练太极拳者所以必先知行功之妙用,行功者所以必先明太极之妙道也。


1楼2011-11-29 14:30回复
    太极打坐法
    修炼不知玄关,无论其它。只此便如入暗室一般,从何下手?玄关者,气穴也。气穴者,神入气中,如在深穴之中也。神气相恋,则玄关之体已立。
    古仙云:“调息要调真息息,炼神须炼不神神。”真息之息,息乎其息者也。不神之神,神乎其神者也。总要无人心,有道心。将此道心返入虚无,昏昏默默,存于规中,乃能养真息之息,得不神之神。
    初学必须从呼吸下手,此个呼吸,乃是离父母重立胞胎之地,人能从此处立功,便如母呼亦呼、母吸亦吸之时,好像重生之身一般。
    大凡打坐,须将神抱住气,意系住息,在丹田中宛转悠扬,聚而不散,则内藏之气与外来之气,交结于丹田。日充月盛,达乎四肢,流乎百脉,撞开夹脊双关而上游于泥丸,旋复降下绛宫而下丹田。神气相守,息息相依,河车之路通矣。功夫到此,筑基之效已得一半了,总是要勤虚炼耳。
    


    3楼2011-11-29 14:34
    回复
      调息须以后天呼吸寻真人呼吸之处,古云:“后天呼吸起微风,引起真人呼吸功。”然调后天呼吸,须任他自调,方能调得起先天呼吸,我惟致虚守静而已。真息一动,玄关即不远矣。照此进功筑基,可翘足而至,不必百日也。
      《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二句可浑讲,亦可析讲。浑言之,只是教人以入定之功耳。析言之,则虚是虚无,极是中极,静是安静,笃是专笃,犹言致吾神于虚之间而准其中极之地,守其神于安静之内必尽其专笃之功。
      


      4楼2011-11-29 14:36
      回复

        学道以丹基为本,丹基既凝,即可回家躬耕养亲,做几年高士醇儒。然后人山寻师,了全大道。彼抛家、绝妻、诵经、焚香者,不过混日之徒耳,乌足道哉?
        保身以安心养肾为主,心能安则离火不外荧,肾能养则坎水不崩,火不外荧,则无神摇之病,而心愈安。水不外崩,则无精涸之症,而肾愈澄。肾澄则命火不上冲,心安则神火能下照。神精交结,乃可以却病,乃可以言修矣。
        凡人养神养气之际,神即为收气主宰。收得一分气,便得一分宝。收得十分气,便得十分宝。气之贵重,世上凡金凡玉虽有百两不换一分。道人何必与世人争利息乎?利多生忿恚,忿恚属火,气亦火种,忿恚一生,气随之走,欲留而不能留。又其甚者,连母带子,一齐飞散,故养气以戒忿恚为切。欲戒忿恚,仍以养心养神为切。功名多出于意外,不可存干禄之心。孔子曰:“学也,禄在其中矣。”修道亦然,不可预贪效验。每逢打坐,必要心静神凝,一毫不起忖度希冀之心,只要抱住内呼吸做功夫。
        炼心之法,自小及大。如今三伏大炎,一盏饭可也,再求饱不可也。一片凉可也,再求大凉不可也。数点蚊不足畏也,必求无蚊不能也。自微及巨,当前即炼心之境。
        苦中求甘,死里求生,此修道之格论也。
        学道之士,须要清心清意,方得真清之药物也。毋逞气质之性,毋运思虑之神,毋使呼吸之气,毋用交感之精。然真精动于何时,真神生于何地,真气运于何方,真性养于何所,是不可不得明辨以皙者而细言之也。
        凡下手打坐,须要心神两静,空空寂寂鬼神不得而知,其功夫只宜自考自信,以求自得,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诚于中自形于外,是以君子必慎其独也。
        打坐之中,最要凝神调息,以暇以整,勿助勿忘,未有不逐日长功夫者。
        凝神调息,只要心平气和。心平则神凝,气和则息调。心平,平字最妙。心不起波之谓平,心执其中之谓平。平即在此中也,心在此中,乃不起波。此中即丹经之玄关一窍也。


        5楼2011-11-29 14:38
        回复
          8、太极走功法
          迈步如猫行,轻捷似鹤立,灵脚神鹿意;起步活跃莫抬高,行时如风才逍遥。昂首舒步,眼平视含而非露;身形要活,胸心开张;放松两臂,两手轻握,微屈肘垂肩下。心指腰意,精力集脐下,气实丹田中;腰引胯动,股引小胫,腿灵脚活,脚落要轻,脚底低平;先脚跟着地,存想涌泉穴,时抓十指,顺理呼吸,以神驭气,神气混凝,气运双腿,与丹田之气上下循环呼应,让血脉流通,而不伤筋,使意达松活,且微轻灵力。集中存思小腹丹田或脚底涌泉而健步不知疲倦也。
          9、太极睡功法
          若习睡功玄诀者,不拘于日间及夜间,或一阳来复之时,叩齿三十六通,以集身中诸神。然后松宽衣带面侧卧。闭目垂帘,舌抵上腭,并膝收一足。十指如钩,一手掐子午诀,掩生门脐,一手握剑诀,屈肱而枕之。以眼对鼻,鼻对生门,合齿,心目内观。要如鹿之运督,鹤之养胎,龟之喘息。要虚静自心,勿为一毫虑念所扰,绵绵呼吸,默默行持,以至虚极静笃。
          至人之睡,留藏全息,饮纳玉液,金门牢而不可开,土户闭而不可户。苍龙守乎青宫,素龙伏于西室。真气运转于丹池,神水循环乎五内。呼甲丁以直其时,召百灵以卫其室,然后吾神出乎九宫,恣游青碧。履虚如履实,升上若就下,冉冉与祥风遨游,飘飘其闲云出没,坐甚昆仑紫府,遍履福地洞天。咀日月之精华,观烟霞之绝景,访真人问方外之理,期仙学为异域之游。看沧海以成尘,提阴阳而舒啸。兴索欲返,则足蹑清风,身浮落景。故其睡也,不知岁月之迁移。
          古传之睡功之法,用五龙蟠体之形,面南背北,首东足西,侧身而卧。左掌劳宫穴紧贴左耳(劳功穴为心经窍穴,耳为肾之外窍),右手劳宫穴贴于腹部神阙穴,神阙穴亦是肾经之俞穴。如是,上下皆致心肾相交。右足微伸,左足卷曲,置于右足之上。息念(呼吸与意念)注于神阙,以神阙吸气,毛孔呼气,乃至人之息深深,无声之中独闻知也。静察出人之息,有声则听,无声则守,不即不离,如疏雨滴梧桐,有意无意,如微云浇河汉。寄心于耳,寄耳于息,心息相依渐人心息两忘。至于大定之境,及至静极而动,恍然一阳生,蒸薰如醉,睡功之大成也。
          10、张三丰《蛰龙吟》
          睡神仙,睡神仙,石根高卧忘其年,三光沉沦性自圆。气气归玄窍,息息任自然。莫散乱,须安恬,温养得汞性儿圆,等待他铅花现。莫走失,有防闲;真火候,运中间,行七返,不艰难;练九转,何嗟叹;静观龙虎战场,暗把阴阳颠倒。人言我是朦胧汉,我欲睡兮未眠,学就了,真卧禅;养成了,真胎元,卧龙一起便升天。此蛰法,是谁传?屈肱而枕自骊山。乐在其中无人谙,五龙飞跃出深谭。天将此法传图南,图南一脉俦能继,邋遢道人张三丰仙。
          11、太极四季功
          《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卷三载:“《真诀》曰:凡春三月肝气旺。肝旺者,以父母真气,随天度运而在肝。若遇木日,甲乙克土,于辰戊丑未之时,依时火起炼脾气,余日兑卦时,损金以耗肺气,是时不可下功也。坎卦时,依法起火炼肾气,震卦时,入室,多入少出,息住为上,久闭次之,数至一千息为度。当时内观如法,一任冥心闭目,青色自见,渐渐升身以入泥丸。自寅至辰,以满震卦(一千息以上优佳,以息息渐微为度,如息佳不须连数)。凡夏三月心气旺。心旺者,以父母真气,随天度运而在心。若遇火日,丙丁克金,于兑卦时,依法起火炼肺气,余日坎卦时,损水以耗肾气,是时不可下功也。震卦时,依法起火炼肝气。离卦时,入室依前行持,赤色自见,渐渐升身以入泥丸。自已至未,以满离卦(一千息以上尤佳,其说如前)。凡秋三月肺气旺。肺旺者,以父母真气,随天度运而在肺。若遇金日,庚辛克木。于震卦时,依法起火炼肝气,是时不可下功也。巽卦时,依法起火炼脾气。兑卦时,入室依前行持,白色自见,渐渐升身以入泥丸,自申至戌,以满兑卦。凡冬三月肾气旺。肾旺者,以父母真气,随天度运而在肾。若遇水日,壬癸克火。于离卦时,依法起火炼心气,余日辰戊丑未时,损土以耗脾气,是时不可下功也。兑卦时,依法起火炼肺气。坎卦时,入室依前行持,黑色自见,渐渐升身以入泥丸。自亥至丑,以满坎卦。《道要》曰:凡行此法,不限年月日时,一依前法,以至见验方止。其气自见,须是谨节不倦,弃绝外事,止于室中,用意测其时候,用两个纯阳小子,或结交门生,交番往复,供过千日,可了一气。一以夺一,一百日见功,五百日气全,可行内观,然后聚阳神以入天神,炼神合道,入圣超凡。炼气之验,但觉身体极畅,常仰升腾,丹光透骨,异香满室。次静中外观,紫霞满目,顶中下视,金光罩体,奇怪证验,不可备记。”


          7楼2011-11-29 14:39
          回复
            15、上天梯
            金虎吐铅,月之圆,存乎口诀。时之子,妙在心传。采先天之功,全凭戊己。夺后天之气,龙虎初弦。青龙白虎相争战,玉兔金乌一处搏。防只防身中无慧剑,怕只怕急水滩头挽不住船,等只等黄婆勾引,候只候少女开莲。此事难言。五千日内君须算,三十时辰暗里盘,子前午后分明看。铅阳未动,癸现于前,真铅真阳随后边。药到临炉,此时休怠慢,急速下手擒入关,随后用六百抽添。十月胎圆,婴儿出现。面壁九年,独露真诠,才做个阆苑蓬莱物外仙。
            16、积气开关说
            其端作用,亦如前功。以两手插金锹,用一念归玉府,全神凝气,动俾静忘。先存其气,自左涌泉穴起于膝胫,徐徐上升三关,约至泥丸,轻轻降下元海。次从右涌泉穴,俾从右升降,作用与左皆同。左右各运四回,两穴双升一次,共成九转,方为一功。但运谷道轻提,踵息缓运,每次须加九次,九九八十一次为终。其气自然周流,其关自然通彻。倘若未通,后加武诀,逐次搬行。先行狮子倒坐之功,于中睁眼三吸,始过下关,后乃飞金精于肘后,掇肩运耸,自升泥丸,大河车转。次撼昆仑,擦腹搓腰八十一,研手摩面二十四,拍顶转睛三八,止集神叩齿四六通。凡行此功,皆缩谷闭息。每行功讫,俱要嗽咽三分,方起摇身,左右各行九组。此为功法。可配静功,互为运行,周而复始,如此无间,由是成功。上士三昼夜而关通,中士二七以透彻,下士月余关亦通。功夫怠惰,百日方开;若骨痛少缓其功。倘睛热多加呵转。一心不惰,诸疾无侵。其时泥丸风生,而肾气上升。少刻鹊桥瑞香,而甘露下降。修丹之士,外此即诬。若非这样开道,岂能那般升降而炼己配合也哉?
            17、玄关一窍歌
            玄关一玄通真诀,乾坤辟破蓬壶阔。黄庭有个元翁客,抱琴侍守天边月。二水清兮三水浊,金花开,兑头缺,峨媚山上紫霞飞,霞飞化了红炉雪。龙吟逼,虎啸迫,灵龟吸尽金乌血。骑龙挂剑醉归家,运转三关朝北阙。
            18、金丹歌
            金丹一粒重一斤,世人知得永长生。筑基扫尽尘间事,炼己只是养元神。黄庭土釜先天汞,万虑皆空绝世情。离了己身不是道,执著己身也是空。我今泄漏天机理,说与学道诸英雄。目前现有长生路,千万凡夫迷本宗。扫尽灵台无一念,身闲清净运玄功。呼吸虚无神守舍,百脉归源如水清。身中自有真铅现,一颗红光似月明。玄关往来无定位,阴阳升降有时辰。年中取月月取日,中秋现出月光轮。三旬只在家里坐,时刻不离紫微星。南面对观北斗柄,正是日午打三更。西北安炉炼灵药,东南立鼎法神功,鼎炉相对真做手,慧剑挂在水晶宫。黄婆勾引为媒聘,灵龟入炉深更深。醍醐灌顶真橐龠,采取先天一气真。一息一纽天谷穴,河车搬运上昆仑。过了鹊桥入华池,降下重楼十二层。尾闾夹脊三关过,金公归舍入黄庭。铅来投汞猫捕鼠,汞去投铅兔见鹰。九转神丹入金鼎,十月胎完造化成。寒暑不知真造化,体变纯阳是真金。尘中积行三千满,白日飞升朝玉京。
            19、金液还丹破迷歌
            还丹诀,还丹诀,吾今仔细与君说。旁门小术路三千,除此金丹都是僻。万般渣质皆非类,真阴真阳正栽接。阴阳交,铅汞接,婴儿姹女空中烈。龙虎上下转升腾,海底灵龟弄星月。长黄芽,飞白雪,水中金露先天诀。真黄婆,真橐龠,金丹就是长生药。先筑基,后进药,百日功夫牢抱着。若追二气归黄道,三家相见仙胎结。性要炼,命要接,休在人间虚岁月。若将铅汞归真土,添汞抽铅永不灭。乌八两,兔半斤,二物同入戊己村。两头武,中间文,四大擒来一处烹,十月功勤火候足,纯阳炼就寿无穷。换鼎移胎三五载,九年面壁出阳神。玄是祖,牝是宗,先天先地万般根。点天透地通天眼,翰转天关斗逆行。窍要开,气自通,雷转斗柄声正轰,海底云汲龙翻浪,泥丸风生虎啸声。若会阴阳颠倒法,乾坤造化立时成。讲悟真,说参同,此理原来是一宗。此药虽从房中得,金丹大液事不同。饶服气,空炼精,闭尾闾,望飞升,不得金丹总不成。乌兽类,知全形。龟纳鼻息能调气,鹿运尾闾亦炼精。又有鹤胎常稳抱,夜半云松静养神。畜生倒有千年寿,为人反不悟长生。遍世人,贪名利,不怕阎罗鬼薄情。人有生灭畜有死,三寸气断鬼为邻。先天药,后天药,此是阴阳真妙物。先天药,能超脱。后天药,延命壳。世人若会裁接机,长生不死还大觉。性要修,命要全,采得先天种泥丸。童儿修,精气全,静里一气口升天。只有无为身不破,才是修真大罗仙。幼年间,丧了阳,半路出家性颠狂。乾爻走入神爻里,变成离卦内虚张。取将坎位中心实,返本还原复作阳。真水火,配阴阳,世人莫要乱思量。饶你无为空打坐,不免亡生葬北邙。习静功,守中黄,到老差殊枉一场。纵然明了真如性,阴魄投胎入鬼乡。延命药,返魂浆,金丹就是药中王。若将一粒吞归腹,返老还童寿命长。又休妻,又绝粮,持斋说法往西方。任你旁门千万法,除斯同类总成狂。我把天机都泄漏,还丹端的是仙方。累代神仙从此得,脱离尘世上天堂。我劝后来学道者,休听邪师说短长。若得口诀金丹药,延年住世寿无疆。以此修出长生路,报答师恩谢上苍。著斯诀,作慈航,行满功圆感玉皇。破迷金液谁人作?万古流传元化张。


            11楼2011-11-29 14:43
            回复

              夫静功在一刻,一刻之中,亦有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之功。夫在内不独十月然也,即一时、一日、一月、一年皆然。
              坐下,闭目存神,使心静息调,即是炼精化气之功也。
              回光返照,凝神丹穴,使真息往来。内中静极而动,动极而静,无限天机,即是炼气化神之功也。
              如此真气朝元,阴阳反复,交媾一番,自然风恬浪静。我于此时,将正念止于丹田,即是封固火候。年、月、日、时久,久行此三部,功夫不但入圆十月也。故曰:运之一刻,有一刻之周天。运之一时、一日、一月、一年,即有一时、一日、一月、一年之周天也。然一刻中,上半刻为温、为进火、为望、为上弦、为朝屯、为春夏,下半刻为凉、为退符、为晦、为下弦、为暮蒙、为秋冬。一时则有上四刻、下四刻之分,即一日、一月、一年皆同,此之谓攒簇阴阳五行。一刻之功夫,夺一年之气候也,到此乃是真空真静。或一、二年至十年、百年,打破空虚与太虚同体,此为炼神还虚之功也。
              前功十月即满,须时时照顾婴儿。十步、百步、千里、万里,以渐而出。倘或放纵不禁,必致迷而不返。仙经曰:“神人气成胎,气归神结丹。”所谓“一点落黄庭”是也。但人杂念少者得丹早,杂念多者得丹迟。
              此法简易,奈人不肯勇猛耳。若能恒久行持,必然透金贯石,入水蹈火,通天达地。再行积行累功,服炼神丹大药,必然形神俱妙,白昼飞升,全家拔宅。此又在功德之浅深如何耳。设或不服神丹,只顾阳神冲举,回视旧骸,一堆尘土,夫亦白日羽翰,万劫长存,可与宇宙同泰者矣。


              14楼2011-11-29 14:45
              回复
                太极内功心法---《一丝不挂练太极》解守德

                


                18楼2012-06-09 13:25
                回复

                  


                  19楼2012-06-09 15:05
                  回复
                    李和生内功讲座(整合版)(一)

                    李和生内功讲座(二)

                    


                    20楼2012-08-16 20:39
                    回复
                      杨健候秘传内功心法述真(魏树人等)

                      


                      21楼2012-08-16 20:52
                      回复

                        杨氏太极拳内功修炼八法

                        


                        22楼2012-10-10 23:48
                        回复
                          三.太极行功
                          太极拳术之体用在乎精、气、神。太极行功,功在调和阴阳,交合神气。行功走架当以拳论“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为首要之要诀。陈公微明师祖曰“以心行气者,所谓意到气亦到,意要沉着,则气可收敛入骨,并非格外运气也。以气运身者,所谓气动身亦动,气要顺遂,则身能便利从心”。并非意随气走,乃是意为向导气随行!拳论所谓“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林师也曾说“眼为身先,意到则气到”。学者慎之,慎之!
                          大道以虚无为皈真之本,太极拳亦复如是。太极拳术功夫之下手,在于丹田气与内劲的运用,绵绵不断,周而循环复始,无有穷际。太极拳术功夫之下手切不可执于有为,有为皆为后天,亦不可着于无为,无为便落于顽空。凡下手行功,务以心行气,缓纳于下丹田,用意使气稍存,久之渐能宿气。夫下丹田为炼气之初基,能蓄气,则全身屹然而不易撼倒。进而言之,能松腰,则气自能下沉,两足增力,桩法稳固。此杨家所谓家传口诀“不倒翁”者是也。
                          太极拳术之进退变化,皆由腰部转动来支配而得机得势。盘架子总以微明师祖所著太极拳之十要、炳尧先生之太极拳十三字诀为学太极拳术之不二法门。故盘架子时心与意合,即所谓杨家家传口诀“主人翁在家”;意与气合,即杨家口诀“磨转心不转”;气与劲合。果能如拳论所谓“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中正而内外相合,则应敌时无不得心应手矣。
                          拳论所谓“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即太极拳势之动作,皆以腰来带动四肢之运动。凡手不由腰主宰带动而自动者,则可断定此非太极拳之势也。故太极拳势不自动手,一切变动其根在脚,皆有赖于腰而形于手指,乃能周身上下完整一气。如混元之圆球而能随意运转,则太极拳之攻防,全身皆能以松柔之弹劲而吞吐含化。此太极内家拳术精妙之处,岂关学力而有哉?
                          行功走架能全身松净,即为沉也。然究其竟何为“松”?林师尝曰:“所谓‘松’,关键在于全身筋络松开”。噫!林师可谓一语道破个中消息矣。故松者,须心意静笃,全身筋络松开。筋能松开,只剩骨与皮肉,辅之以柔,全身焉能不松乎?所谓柔者,微明师祖尝曰:“求其柔者,所以使全身能撤散而不连带也”。故松柔为太极拳术之灵魂。能松沉,能柔若无骨,其余皆成末事耳。太极拳之体用皆由松柔而生,且松柔能使人之重心下降。林师之教余,每日必曰松、柔二字,又曰“能松透,则体自沉,能长太极内劲,真太极拳柔中寓刚、棉里藏针之功夫”。师门相传内劲由于筋而能达乎四肢,无形而灵敏沉聚,疾如闪电,一发即收,其主要在于精神耳。
                          微明师祖云:“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义”。拳论又曰:“处处总此一虚实”。太极拳虚实变换,不外乎阴阳之交织。林师尝曰:“以一贯之劲而论虚实”,如此而已。所谓一贯之劲,即左脚与右手、右脚与左手耳。如左脚与右手为实,则右脚与左手为虚也。
                          太极拳法之运用,无非是阴阳相济之法,即拳经所谓“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是也。夫阴者,有老阴、太阴、少阴、中阴之变化。而阳者,亦有少阳、太阳、老阳、中阳之变化。太极拳技击之道,即太极阴阳圈之变动,阴阳乃虚实变化。太极拳法千变万化,随机应变,然总不出堋、捋、挤、按、采、列、肘、靠,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也。意到劲遂,随机应变;顺人之势,借人之力;以静制动,后发先至;不丢不顶,以柔克刚。
                          十要中所谓含胸拔背者,林师尝曰:“微明先生曾经特别关照过我‘含胸拔背’应为‘舒胸顺背’。能舒胸顺背则气能沉丹田”。所谓舒胸者,即为松胸也。能松胸辅之以虚灵顶劲,自能顺背,则道家气通尾闾、玉枕、泥丸三关,炼精则化炁,炼神则化虚是也,何虑太极拳之道不成哉?
                          太极拳之妙在乎于劲之用。每见数年纯功不能发劲者,皆不能松腰以腿脚松弹之沉劲修炼拳架。故太极拳修炼的是柔活、有弹性的劲,而不是硬性、无弹性的力。惟有从腰腿上找出松柔之弹劲,进而求全身松沉劲,以达到轻灵劲,最终臻至虚无劲之境界。就能使全身之太极劲如微明师祖所言“如常山之蛇,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其背则首尾俱应,夫然后可谓之轻灵矣”,才能真正得太极拳攻防之术也。
                          


                          24楼2012-11-01 18:37
                          回复
                            。。。。。。
                            太极拳之所以称为内家拳,就是因为讲究内劲。本文概述了太极内劲的特点。
                            “炁”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读音同“气”,在实际使用中也常常写作“气”,但它和肺呼吸通过练功感觉到它的存在,但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于是就把这股潜在能量叫做“元气”、“正气”。这股能量存在于人体的内部。为了同肌肉外力相区别,传统武术界又把它叫做“内气”、“内劲”等。传统太极拳界认为:只有练到这股“内劲”出现,功夫才算正式入门,只有掌握并能使用这股“内劲”,功夫才算达到定的境界。
                            太极内劲的第一个特点是流动性。
                              当太极拳练到一定程度的叫候,内功由“量”的积累达到了“质”的突破,实现了太极拳功夫修炼的第次飞跃,在某一天的某一时间太极内劲豁然贯通。内劲贯通后的第感觉是身体内部出现股新的力量,这股新的力量随着意念和动作在体内不停地涌动、流行,流到哪里哪呈都很舒畅,此时练功者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追求的内劲出现了。此时练功者心情豁然开朗,有一种拨云见目的感觉。从内劲贯通后的体验看,流动性是它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前人把内劲的这个特点描述为“浑灏流行”。
                            太极内劲的第二个特点是完整性。
                              内劲初步贯通后,再继续努力修炼段时日后,就会感觉到内劲在不断增加、质量在不断提高,逐渐形成中间以丹田为核心、上至双管双手、下至两腿两足的一股整劲,一动俱动,一静俱静,节节贯穿。发劲时,练功者能清楚地感觉到内劲“起于足、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的完整劲路,正如经典拳论所讲“由脚而腿而腰,总需完整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由此可见,完整性是太极内劲的重要特点。
                            太极内劲的第三个特点是轻沉兼备。
                              内劲贯通后,练拳时能清晰地感觉到内劲以丹田为核心在全身的四肢百骸开合聚散,时轻时重,轻沉兼备。肢体时而如充满氨气的气球飘然欲起,时而又如灌满水银的袋子分量极沉,真是“轻灵沉重兼而有之”。太极拳界的前辈曾将内劲的这个特点描述为“轻如杨花,坚如金石”。
                            太极内劲的第四个特点是刚柔相济。
                              不了解太极拳的人看到慢悠悠的太极拳,总认为练拳的人是柔软无力的,其实这只是一个表面现象。事实上,“柔”是为了“刚”,“极柔软然后极坚刚”。内劲贯通的人都能清楚地感觉到太极拳是外柔内刚、刚柔相济的。杨澄甫讲“臂膊如棉裹铁”,太极拳乃“绵里藏针之艺术”。武式太极拳开派宗师武禹襄则讲得更加到位,他说“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九曲珠”讲出了太极内劲“柔”的一面,“百炼钢”讲出了太极内劲“刚”的一面。而且,太极拳在推手、技击中的“柔化刚发”也清楚体现了太极内劲“刚柔相济”的特点。
                            太极内劲的第五个特点是渗透传导。
                              练太极拳内劲贯通后,随着内劲质量的不断提高,会逐渐感觉到内劲具有明显的渗透和传导的特性。手握剑柄时,会清楚地感觉到内劲由剑柄传至剑身,直达剑尖,剑的分量瞬间增加,宝剑舞动时浑厚沉稳、震弹有力。平时随手拿起一个物件,比如竹竿,稍沉气,竹竿霎时就会变得沉甸甸的。与人推手时,搭手后内劲迅速渗透传至对方体内,对方会感到脚下发飘、重心不稳、身体失衡,很容易被牵动。


                            26楼2013-09-02 22:15
                            回复
                              第十五节:缠丝劲和起横不见横
                                先说说缠丝劲。
                                以前看过这样一个故事:说陈氏的哪个师傅在上海还是哪里的一次宴席上向孙存周说陈氏太极拳的缠丝劲如何奥妙,孙存周就答一句:缠丝劲没听说过,父亲只教过我里旋外旋。
                                故事看看变过莫要当真。但是只要是太极拳里就有缠丝劲,叫法不一样罢了。但是缠丝劲重点在脚上这一点只有陈氏拳打得最明显。所以当初师爷欣赏陈氏拳的脚。杨家把缠丝劲藏起来了,但不是为了瞒谁而是在实战中或推手中脚上缠丝的动作尺寸就是那么小。做大了容易被人所乘。所以杨家拳里的脚上的缠丝运动要从弓步里去体会。弓步架定型后,前腿往后伸的时候要感觉从前脚大拇指到小拇指有个微小的转动然后再往后。这算是比较明显的。其实杨家拳里脚上缠丝运动最明显的就是左右打虎和云手。云手现在好多人都做成了腰在那空转。其实让个人肩并肩站你旁边你就转不出来。不是腰转而是胯转。胯转则先腾胯移动。胯一腾,大脚趾自然有力然后脚脖子一转从大脚趾就到小脚趾了。一定要脚腕带动,用膝盖转容易受伤。因为幅度会过大,陈家拳虽然把脚上运动做明显了,但是也容易让业余者练伤。祖师当初藏一些东西也有一份慈悲在里面。
                                脚上运动了脊椎也要转,脊椎转的关键在于头。往右转则头要向右,往左转头要向左。在中国式摔跤里这个叫变脸。要把对手往右摔,脸要往右看。这就叫变脸。跳舞也是这样,你要带着舞伴往左你不可能脸朝着右看。头为一身之首,关键点就在这。虎豹头是确立了前后移动的稳定,左右变脸则是保持左右稳定。练拳者练的时候能做到这点但是有的时候只是跟着做却不知其所以然。运用中则全部丢掉了。师父一句提点后,则念念不忘时时保任。
                                再说说横拳。形意拳里的横拳属土号称五行之母。这是因为土有支撑之性。形意拳的五行是五种劲,横拳就是支撑之劲。说他是五行之母是因为形意拳每一式都要有横劲。但是学者往往搞不清:横拳不就是手臂转转,步子斜行吗,怎么在运用里把这个拳做到起横不见横呢?说句题外话,太极拳里横劲叫掤劲。横拳的关键就是在于斜行。横拳有句口诀叫有轮行壕沟之势。关键在轮行上。接手前我的拳是在这条直线上,一接手的时候就已经转到原先直线的平行线上去了。所谓起横不见横,哪怕定步的时候原先重心在后脚一调到前脚就已经变线了。变线后你就感觉对方没有什么力了。所以形意拳看似打一直线,但是其中有变线。看似一拳打这条线,其实是打这条线的平行线,一变线力的作用点也变了。往往只是往旁边移了一公分,打对方就是一个猝不及防。这就是为什么说枪法剑法走刺,走轻灵的路子。轻则妙,变化多。形意拳看似的刚猛隐藏着这份轻灵才能称得上霸道。这么一个细微的变化对手往往被打了也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所以是起横不见横。见不到但心里要见到。
                              练拳的有句老话叫:"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 。有好多人就认为外家拳就是练筋骨硬气功的,内家就练是练呼吸吐纳。再而就把内家拳和气功夹杂在一起。在我看来,这句话拿现在的语言来说就是要有氧训练和无氧训练相结合。无氧训练提高肌肉力量,有氧训练提高心肺能力。这两样不仅在技击中重要同样在健身中也很重要。
                              练拳是苦功夫,打熬出来的。
                              练力气是第一步,这步过不了,其他都白给。
                              实际全身协调必然有力,不可能全身都协调了还说“提不起重物”。
                              如果你感觉你“全身协调”了,但你没有力量,那你那个协调只不过是你自己感觉的,做不得数。
                              切记力者拳之本,你可以说我不单独练力,甚至你可以说我不练力,但你不能说我“没有力”。你要是“没有力”,那你后面练什么都是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有些东西,看起来很漂亮,听起来很顺耳,但它不是真的。“内家不练力”,这句话就是这个的典型。
                              现在武术能打的着实不多,能打的内家更少,为什么?都死在“不练力”这个上面了。
                              须知力量不但体现为破坏,它还体现为速度,力量不够,你身步如何能快?身步不快,如何打人???你的启动速度直接取决于你的爆发力,爆发高的人出手如闪电,往往上下翻转着给你四五下了,你还没来得及反应呢。
                              爆发力是最基本的东西,然后才能谈到“变化”“轻巧”。比如你爆发已经到了出拳如流星了,那么在这个基础上,你可以去学变化,去学听劲,为什么?因为你速度达标了,快才能变,慢了你一变准挨打。要是你一辈子都不练爆发,你就算把全天下武术的机巧变化都学全了,把听劲练到一羽不能加了,动起手来你还是沙包,为啥?因为你启动速度太慢,你就算听出来对方的力点,你还没来得及变化,人家已经走过了,甚至已经干上你了。
                              “一辈子不加码,一辈子不成拳”,有师傅的人自然知道这句话,力量速度甚至机巧变化这些,你不加码不负重你就想练出来?
                              从所有的内家拳武术家的体型和肌肉上看,内家拳增长力量的方式与拳击散打是有区别的,内家拳练的是一身之劲,以及身体内的爆发能量,也就是说瞬间整体运动的能力较强,局部肌肉持续对重物做功的力量不如举重运动员。内家拳武术家的体型也普遍不如散打运动员健美。


                              32楼2014-01-16 22: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