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生而劚地者,遗火而爇草者,诛其家。
——《内蒙古史料》
科右中旗概况
科尔沁右翼中旗(简称科右中旗),位于大兴安岭南麓,著名的科尔沁草原腹地。地理坐标东经119°34’至122°18’,北纬44°14’至46°41’。全旗呈西北向东南狭长状,南北延伸540公里,东西宽60公里,总土地面积15613平方公里。总人口25.13万,其中蒙古族人口比例为83.17%,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
科尔沁草原荒漠化的历史变迁
科尔沁,一个神奇而幽远的名字。在世人的眼里,它曾经是一个美丽辽阔的大草原,据史书记载,隋唐之际,北部的少数民族契丹人曾活动在科尔沁这片广袤的森林草原区。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亦于这一带设置松漠都护府,任契丹首领窟哥为都护,赐姓李。松漠都护府辖现今辽宁朝阳、阜新以北,至通辽南部、中部一带,松漠是广漠的松林之意,可见,起码在唐代,这里还是片原始松林。
科尔沁的荒漠化始于辽代移民垦荒,但到了元代和明代,科尔沁的农耕停止后沙漠化出现逆转,恢复了长林茂草的良好生态。到了清代推行蒙旗垦荒政策,科尔沁草原再度沙漠化。进入二十世纪下半叶,科尔沁又出现了三次大垦荒。科尔沁沙地从50年代末期占草原面积的20%,增加到70年代中期的53%,80年代后期的77.6%,终于造就了一个面积达506万公顷的巨大沙地。
草原现状和当地的防治措施
居住的中旗一年(2004.9——2005.7)沙尘暴不断,在一次急雨过后甚至引起山洪爆发冲毁了附近的庄稼。这里的生态系统已经如此脆弱,和已经完全荒漠化的沙漠相比,沙地具有可逆性,即可通过一定的治理使其逐步恢复成为绿洲或草原。但是,如果任其发展不加治理,沙地也会演变为寸草不生的沙漠。
走访的几个苏木的环境治理状况
1.坤都冷苏木
坤都冷苏木位于科右中旗西北部,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地区,辖12个嘎查,8000人口。该苏木属于大兴安岭南部浅山区,地形属于山川地,南北两岸为高山,共有山峰666座,中间自西南向东北为一条秀丽山川。霍林河的支流坤都冷河自西向东贯穿全苏木境内长达85华里。坤都冷苏木平均气温2.7摄氏度,无霜期为100——11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400毫米,年湿润度为0.4——0.6。境内有7条山沟有山泉,水利资源丰富,土壤质地好,有山地、草甸、草场和草原28万亩。
经济结构:畜牧业为主,主要作物为玉米、大豆。 农业为辅。工业(铜矿、铁矿)
该坤都冷是中旗现在的植被覆盖率最高的苏木,达到49.7%,沙化地为9%。 树种:柳树、山杏、五角枫。
破坏原因:该苏木97%的人口是蒙古族,原来均已畜牧为生,现在虽开始种地但面积较少,未有大面积开发荒地。过度放牧事破坏的主要原因。
治理方式:
1) 人工种草
02年开始,已经种植1万余亩,
作用:在3月份至六月份无天然草场时,补给牲畜食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天然草场的破坏。
2) 退牧还草
04年开始,已经围草场6万余亩。
通过禁牧,对牧民补贴,直接阻止了对草场的破坏。但是由于蒙古族的生活习惯有一定困难,必须安排好护林员,
3) 人工种植树苗
荆棘林 60万棵,树苗4千亩(几乎都是杨树苗)。
对牧民的宣传十分到位,免费发放树苗提供土地,牧民种树的积极性很高。值得推广学习。
存在的问题:
种树还是种草缺乏论证,树苗的种类过于单一。
2.布敦化苏木
布敦化牧场是国家中型农垦企业,以农业为主导产业。
近年来,牧场遭受了罕见的洪水灾害,使农业生产大幅度的减产,大部分耕地水土流失严重。据当地人回忆在98年以前山上的树木浓密,但是洪灾之后农民没有柴烧,就大量砍伐树木。现在的植被覆盖率低于10%
治理方式:
1) 人工种草
布敦化的种植牧草,开展牧草研究较早,并且形成一大创收产业。此经验值得推广到其他苏木。
——《内蒙古史料》
科右中旗概况
科尔沁右翼中旗(简称科右中旗),位于大兴安岭南麓,著名的科尔沁草原腹地。地理坐标东经119°34’至122°18’,北纬44°14’至46°41’。全旗呈西北向东南狭长状,南北延伸540公里,东西宽60公里,总土地面积15613平方公里。总人口25.13万,其中蒙古族人口比例为83.17%,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
科尔沁草原荒漠化的历史变迁
科尔沁,一个神奇而幽远的名字。在世人的眼里,它曾经是一个美丽辽阔的大草原,据史书记载,隋唐之际,北部的少数民族契丹人曾活动在科尔沁这片广袤的森林草原区。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亦于这一带设置松漠都护府,任契丹首领窟哥为都护,赐姓李。松漠都护府辖现今辽宁朝阳、阜新以北,至通辽南部、中部一带,松漠是广漠的松林之意,可见,起码在唐代,这里还是片原始松林。
科尔沁的荒漠化始于辽代移民垦荒,但到了元代和明代,科尔沁的农耕停止后沙漠化出现逆转,恢复了长林茂草的良好生态。到了清代推行蒙旗垦荒政策,科尔沁草原再度沙漠化。进入二十世纪下半叶,科尔沁又出现了三次大垦荒。科尔沁沙地从50年代末期占草原面积的20%,增加到70年代中期的53%,80年代后期的77.6%,终于造就了一个面积达506万公顷的巨大沙地。
草原现状和当地的防治措施
居住的中旗一年(2004.9——2005.7)沙尘暴不断,在一次急雨过后甚至引起山洪爆发冲毁了附近的庄稼。这里的生态系统已经如此脆弱,和已经完全荒漠化的沙漠相比,沙地具有可逆性,即可通过一定的治理使其逐步恢复成为绿洲或草原。但是,如果任其发展不加治理,沙地也会演变为寸草不生的沙漠。
走访的几个苏木的环境治理状况
1.坤都冷苏木
坤都冷苏木位于科右中旗西北部,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地区,辖12个嘎查,8000人口。该苏木属于大兴安岭南部浅山区,地形属于山川地,南北两岸为高山,共有山峰666座,中间自西南向东北为一条秀丽山川。霍林河的支流坤都冷河自西向东贯穿全苏木境内长达85华里。坤都冷苏木平均气温2.7摄氏度,无霜期为100——11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400毫米,年湿润度为0.4——0.6。境内有7条山沟有山泉,水利资源丰富,土壤质地好,有山地、草甸、草场和草原28万亩。
经济结构:畜牧业为主,主要作物为玉米、大豆。 农业为辅。工业(铜矿、铁矿)
该坤都冷是中旗现在的植被覆盖率最高的苏木,达到49.7%,沙化地为9%。 树种:柳树、山杏、五角枫。
破坏原因:该苏木97%的人口是蒙古族,原来均已畜牧为生,现在虽开始种地但面积较少,未有大面积开发荒地。过度放牧事破坏的主要原因。
治理方式:
1) 人工种草
02年开始,已经种植1万余亩,
作用:在3月份至六月份无天然草场时,补给牲畜食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天然草场的破坏。
2) 退牧还草
04年开始,已经围草场6万余亩。
通过禁牧,对牧民补贴,直接阻止了对草场的破坏。但是由于蒙古族的生活习惯有一定困难,必须安排好护林员,
3) 人工种植树苗
荆棘林 60万棵,树苗4千亩(几乎都是杨树苗)。
对牧民的宣传十分到位,免费发放树苗提供土地,牧民种树的积极性很高。值得推广学习。
存在的问题:
种树还是种草缺乏论证,树苗的种类过于单一。
2.布敦化苏木
布敦化牧场是国家中型农垦企业,以农业为主导产业。
近年来,牧场遭受了罕见的洪水灾害,使农业生产大幅度的减产,大部分耕地水土流失严重。据当地人回忆在98年以前山上的树木浓密,但是洪灾之后农民没有柴烧,就大量砍伐树木。现在的植被覆盖率低于10%
治理方式:
1) 人工种草
布敦化的种植牧草,开展牧草研究较早,并且形成一大创收产业。此经验值得推广到其他苏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