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马,缓步易水河畔,脸色都沉重,似悚息着静待渺茫的悲苦。风吹起他们如雪的衣衫,给萧瑟的秋凭添了一份苍凉! 荆轲举目四望,只见平林漠漠,寒烟如织。他的嘴角,掠过一丝浅笑,冷澈的,如悒郁的易水。风掠过他的面颊,白色的丝巾随风微微飘拂。太子丹在他身后,轻轻的催促:“荆卿,启程吧!”荆轲点点头。侍从捧上一杯酒。荆轲接酒在手,抬眼向天,默念道:“上天保佑我此行成功!“一缕细流从杯中流泻出来,在地上溅出点点烟尘。 扭转身,荆轲坚毅的目光掠过每个人的面孔,似在告别。一切都压抑,一切都沉重。有人低下头,轻轻的掩泣。 夕阳也静静的悬在山际,一切都窒息,连天国也阗然无声!风渐起,掠过树梢。黄叶从树上飘落,在空中舞出一道金黄。远处的白马低低的嘶鸣,长长的鬃毛随风飞张起来….. “铮————“,一阵激扬的筑鸣飞起,如游丝,随风轻黏,莫知其端,也莫知其所终蓰;如鹰飞九天,青天无涯,像在前,又像在后;轻微,如金铃子的幽吟;沉重,如夜狮的怒吼……..是谁为写悲壮,击筑易水?是高渐离,击筑,为勇士壮行!荆轲默默的注视渐离,似关切,欲低语。但他毅然扭转头,他的白色丝巾,便展现风的形象! 长天浩荡,阵云截岸。荆轲站立着,如凌然的山岳。 他的目光掠过易水,易水上泛起粼粼的波痕,荡漾在水波上的是黄色的沙洲。静默,取代了纷繁;雄壮,取代了幽恨。荆轲奋力一站,把生命的意识写上苍穹。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筑低鸣,激扬。人高歌,雄壮!风卷着苇絮,映了西坠的残阳,把天际染成一片血红。 天,已不复高远;地,已不复辽阔。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天地的猛士出于人间,是那样的超然物外且在众生的的仰视里俨然。 他形销骨立,唯九天的鹤唳与雁鸣与之对答; 他皓首以望,唯八极的霹雳揽明月以皓歌。 他屹立着,他悲歌着,洞见一切已改和现有的荒凉,记得一切深广和久远的苦痛,正视一切重叠淤积的凝血…….. 风起来,送秋寒穿透夹衣,四周全是尘土。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沙土便旋转着飘飞着,如包藏火焰的大雪,弥漫了天空……. 荆轲悲歌着,初为变觯,后为羽声,悲愤、沉郁、激扬。风舞着黄叶,水推着浊浪,一切都在为他伴奏,为他歌唱。 歌声越来越急,筑声越来越急。如夜流在奔流,如万马在奔驰……. 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彻骨的易水河畔。人们和着凄婉的筑声,和着激扬的歌声哭泣了,激愤了。 在欲坠的夕阳里,在送行的泪光中,燕国的猛士要上路了。荆轲扭转头,登上车,高歌着,如接舆在绝高的山顶上清啸,那样的沉着,那样的勇猛。车轮碾起黄沙,弥漫了天空……. 夕阳落了。高空的涡流托起雁群,如一行艰涩而苍凉的“人”的剪影。那血似的感叹,泼朱一般,撒向浊流滚滚的河面。土岸在急流的冲击下,颓然倒塌,发出一声沉沉的叹息。 远方,在没脚的黄沙的地平线上,消失了一行坚实的辙印!然而,在黄昏中,在赭黄色的土地夹裹的易水河上,却似乎仍有微茫的歌声————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