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就是《看风》人物性格刻画的完整性和丰富性。说实话,安在天和黄依依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完人,他们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高大全的人物形象我始终认为有些虚假,我更喜欢有血有肉,真实的人物刻画。人的性格是离不开时代,社会的。任何典型观都以人性观和人性论作基础。而剧情的变化,各种矛盾的冲突又在改变着人物的行为和思想观。
安在天和黄依依在的心智天生契合(同为天才),他们的品格足以比肩(后来发生的事情足于证明,黄对感情的坚贞决不在安之下)。依依的出现,我想说,安在天作为一个独立的、生机勃勃的人的精神生活为之一新。他们都有留学海外的个人经历,都接受过中西方文化和思想;他们共同追求人性的自由,平等和尊严;摒弃官本位的思想;以事实求事作为科学依据的客观标准。这种没有被玷污的朴素的人性观正是他俩世界观的基础。因此无论他如何要求自己,如何克制自己,对依依的那份牵挂都无法抑制:愤怒的训斥(兵乓球室那场),近乎哀求地命令(劝依依不要去看汪林那场),惊人的直觉(自杀那场可能还没有开车出去寻找那场更能说明问题)。这才是他更真实的自我。一个像安在天这样的历尽了血雨腥风,意志坚强如铁的男人,如此这般地牵挂一个女人,不是爱,那是什么?!正如安德路所说:“世界上唯有爱和恐惧是无法掩饰的。”
就算安在天在国家、责任、信仰的观念世界里浸润多年,就算他义无反顾地要把自己禁锢于亡妻的灵前,一旦到了真正的危急时刻,真正的生死一线,他还是会毫不犹豫毫不含糊地做出抉择,并且对那些世俗观念说:我不在乎这些。问世间谁能谁敢欣赏黄依依,安在天。问世间谁能真正地破译安在天的心灵密码,唯有黄依依。
黄依依追求的是对真理的爱。以依依的见识,国家在她眼中是社会学、政治学中的定义,所以她说“国家机器”,是中性词。她听从新中国的召唤排除万难回国,是因为她对这个国家的人报有希望。她心中或许没有那种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所谓大爱,她没有心机,不受名利的约束,但她的爱无处不在,而且更纯洁更透明更坚贞。她为国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