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万历年间,神宗皇帝朱翊第九个妃子(人称九皇娘)因避祸携皇子从京城来到梵净山削发为尼。她在修行期间,济困扶危,爱老怜幼,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修成正果,“肉身成圣,白日飞升”,至今在梵净山下的印江土家人民中仍流传着她的许多传说故事。
——“官千岩”的由来
以前,从木黄街上到阳坝去,路程虽然没有多远,由于一段险崖阻隔,要过好几道河。那时还没有桥,平时过河倒还好说,一遇涨水,过河就很难,每年被大水冲走淹死的人不少,上司衙门对这件事就像没有看见一样。附近几个寨子的老百姓便每年凑一石五千米,请了土家族农民杨通津,专门背人过河。
当时,木黄有一个叫吴仁厚的“土霸王”,认得几个字,嘴巴也会吹,他就靠驱妖捉鬼等哄骗百姓的钱财,经常吹牛说:“我是读书人,一字值千金。”由于他和上司官关系好,在上司衙门里也是文进武出。
这一年,吴仁厚的“生意”不好,他就和上司官打起了烂主意,要收杨通津的税钱,没有收得。吴仁厚一直怀恨在心,总想找机会报复杨通津。
有一天,吴仁厚走阳坝去,来到河边,杨通津背他过河。这天涨水,风也很大,由于吴仁厚肥得很,背在河中间,杨通津把他放在一个大石头上歇气。吴仁厚被风一吹,一个滚翻落在河中,幸得杨通津赶忙把他救起。
吴仁厚回家后,颠倒是非,反而到上司衙门告杨通津一状,说杨通津把他甩在河里,想淹死他。土司官得了吴仁厚的好处就派人把杨通津捉来,诬他谋财害命,打了几十大板,关在班房里。
杨通津遭了冤枉,老百姓过河也没有人背了。这件事传到了九皇娘耳朵里,她来到土司衙门,放出杨通津,找来吴仁厚和有关知情人,当着土司官的面,问清了这件案子。吴仁厚和土司官都知道九皇娘最容不得豪强霸道,土司官只好老老实实认了错。
九皇娘说:“既然你们两个都认错了,平时吴仁厚不是一字值千斤吗?今天只罚你们各自拿出一个字的钱来。”土司官和吴仁厚只得乖乖地各自拿出了一千两银子。
九皇娘把吴仁厚的一千两银子分给了附近几个寨子,作为这些年老百姓凑米请人的补偿,用土司官的一千两银子请人在这险岩上打了一条石步路。从此,走阳坝去,就不用冒险涉水过河了。
由于这条路是用土司官的一千两银子打成的,老百姓就把这座岩叫成了“官千岩”。
——“官千岩”的由来
以前,从木黄街上到阳坝去,路程虽然没有多远,由于一段险崖阻隔,要过好几道河。那时还没有桥,平时过河倒还好说,一遇涨水,过河就很难,每年被大水冲走淹死的人不少,上司衙门对这件事就像没有看见一样。附近几个寨子的老百姓便每年凑一石五千米,请了土家族农民杨通津,专门背人过河。
当时,木黄有一个叫吴仁厚的“土霸王”,认得几个字,嘴巴也会吹,他就靠驱妖捉鬼等哄骗百姓的钱财,经常吹牛说:“我是读书人,一字值千金。”由于他和上司官关系好,在上司衙门里也是文进武出。
这一年,吴仁厚的“生意”不好,他就和上司官打起了烂主意,要收杨通津的税钱,没有收得。吴仁厚一直怀恨在心,总想找机会报复杨通津。
有一天,吴仁厚走阳坝去,来到河边,杨通津背他过河。这天涨水,风也很大,由于吴仁厚肥得很,背在河中间,杨通津把他放在一个大石头上歇气。吴仁厚被风一吹,一个滚翻落在河中,幸得杨通津赶忙把他救起。
吴仁厚回家后,颠倒是非,反而到上司衙门告杨通津一状,说杨通津把他甩在河里,想淹死他。土司官得了吴仁厚的好处就派人把杨通津捉来,诬他谋财害命,打了几十大板,关在班房里。
杨通津遭了冤枉,老百姓过河也没有人背了。这件事传到了九皇娘耳朵里,她来到土司衙门,放出杨通津,找来吴仁厚和有关知情人,当着土司官的面,问清了这件案子。吴仁厚和土司官都知道九皇娘最容不得豪强霸道,土司官只好老老实实认了错。
九皇娘说:“既然你们两个都认错了,平时吴仁厚不是一字值千斤吗?今天只罚你们各自拿出一个字的钱来。”土司官和吴仁厚只得乖乖地各自拿出了一千两银子。
九皇娘把吴仁厚的一千两银子分给了附近几个寨子,作为这些年老百姓凑米请人的补偿,用土司官的一千两银子请人在这险岩上打了一条石步路。从此,走阳坝去,就不用冒险涉水过河了。
由于这条路是用土司官的一千两银子打成的,老百姓就把这座岩叫成了“官千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