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句话的正确程度,已是世所公认。我也是其中的一个,但我和绝大多数人的理解却不一样。
这句话从表面上看,宇宙的生成定式是这样的。可是,当我站在一个更大的概念上去看的时候,发现这个定式的各种构成因素里,还有着更加庞大而深远的内涵。
应朋友所请,我对先前的理解作了梳理和提炼,写下了这篇文章。随着思悟的进一步扩展,一切给人的感觉真是越来越深不可测!
自己眼前的这一切,老子竟然在两千年前就知道!一想到这些,我真是感慨万千:如果不是因为考虑人类的接受能力像自己这么低,他对真理的表达可能不会停在这么浅的程度。可即使如此,他也做到了!
老子,真是一位深藏若虚的、龙一样的奇人。
道是第一位的。但是由于受自身的思维和语言能力所限制,所以在旧式思维所能企及的范围里,我们‘看’到并摆在第一位的实质上并不是道。而是‘三’。我们过去所理解的‘道’、‘一’、‘二’和‘万物’等这些思维对象,其实都是‘三’的部分存在和表现。
让我们先从这个‘三’讲起,你得先真正理解它。然后我们才能真正回过头来,看到并理解真正处在第一位的道是什么。
‘三’在旧的概念范畴中的表现,包含了很多层面。下面,我就给大家从整体上讲一讲。
三极
三极之说见于《易·系辞》,所谓“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但其并未阐明何为‘三极’。
三极,即:无极、太极、有极。
仅仅是无极的概念,就已经包括了“有物混成”的‘道’。如果再加上有极和太极,则这个“强为之名曰大”的存在已经无法与之比拟。
三的存在,便由此‘三极’展开,然后贯穿了整个宇宙。
乾、阳、圆、上、简、顺、复,皆源旨于‘无’极。
坤、阴、方、下、繁、逆、反,皆源旨于‘有’极。
体用、象数、机制、位序、取舍、出入、衍溯于其间者,即为‘太’极。
以此大极斡旋于宇宙,而万物始位三才。
三才
由三极之道而生者,时空万物之序。如《易·系辞》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乾道尊,坤道卑。故上为天,下为地,存中者为人。此即三才定位。《系辞》曰:“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其在六爻之卦画、卦图各有所示。虽变化有殊,而理数无异。
三才定位之后,《道德经》的“三生万物”,便由此具体的开始了。
有人觉得别扭:“《系辞》说“两仪生四象”啊,怎么变成“二生三”了?那四象哪儿去了?总不能变成这‘三’了吧?
你说对了,这个‘三’就是‘四象’变的。其区别在于:少阳和少阴只是—与--两爻组合颠倒的不同表现。这样一来,四象中的少阳和少阴两象,就合成了天地人三才中的“人才”。
你可能说,这不是一样嘛?
不。这不一样!
这个三才的概念虽然不全面,但其说出的奥秘却是很深的。老子点到了隐藏在《周易》卦序中更深的东西,那里面有我们特别需要注意的内容。
三伦
由三才序位,可得三种基于大道的伦理关系。
其一,为太阳与太阴之间的天地纲常;其二,为少阴与少阳之间的人际关系;其三,则是指此二者之间的人天关联。
这些内容并不是简单的伦理,它的狭义范畴涉及:人际、商界、宦途、世道——是人的事情就可以参考的;如果展开则非常广义,在下面的三的各种变化中,所有方面都贯穿于内。所以我称之为“道伦”。
汉代的董仲舒看到了这三伦,所以才为人世确立了纲常规范。他本人是好意,想“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但是站在有限的学术水平上为天地立的心、为生民立的命,天地可不承认、生民也不领情。那样贵阳贱阴、重名轻实、争制衡之机、乱周流之理的‘三纲’,哪怕挣扎上千年,最终也是要被历史的力量所扬弃的。
三和
由此大道伦理,可致人和之功。而此人和,亦有三局。
其一,长幼协和,风化淳朴;其二,太少交感,纲纪变通;其三,两者同时于一世,反复经纬。
世治则怠惰而守成不易,世乱则倾危而受命犹难,治乱疑难取舍繁复之世则生克如棋纷扰不定。
无论是什么样的时代环境,都是大道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只有经得起所有全部过程的一切检验,才可以称其为真正的文明。
三立
大道三极、中经三易、至伦三和,此为三谛。由此正谛,然后为世间再起朴念。确立‘亘古之道、万世之功、大和之学’,成就国土三基真因,奠定人类文明这一层的三极。
然后又是一个三极三易的过程展开了。
下面即使我不讲,大家也能想到那“万物”是怎么“生”出来的吧?
数千年的往事云烟,基本上就是这样的。
已经知道了真正的三,那么现在可以讲真正处在第一位的道了吗?
不,这还不能说是真正的‘三’。而所谓“处在第一位的道”,也不是真正的处在“第一位”。
为什么?就象我们刚才讲的,这个“处在第一位的道”的存在,其实是更高级的‘三’的过程所建立的。不是讲“有物混成”么,还是‘三’的混合表现。而生一、生二、生三(真正的‘三’),也还是‘三’本身存在的表现!还是三。
更高级的‘三’又是谁建立的呢?再往上呢?还有往下衍立下去,又要做到哪一步才算完呢?还有,就象这么往上、往下看下去,追溯到哪一步才是我们要寻找的真正的‘道’呢?
往上、往下,无极、有极。也还是三极,还是‘三’!
我自己都没想到——老子的强为之名,竟然能‘大’到如此难以穷尽的地步。
这就是我对‘三’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