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风吧 关注:47贴子:2,502
  • 1回复贴,共1

拨开校车迷雾是对生命最基本的尊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2月12日,江苏徐州丰县首羡镇一校车侧翻,15名学生死亡。官方称出事校车核载52人,事发时载29人。参与事故救援的村民张运河称,根据当时情况来看,“车里孩子绝对有60人以上”。事故幸存学生李开龙称,校车出发时有70人左右,而校车在第一个停车站只有两人下车。(12月14日新华社)
  孩子们再次殒命校车是一场悲剧,若真相也开始变得扑朔迷离就更让人感到悲凉。新华社的报道提出了一个在人们心头挥之不去的追问—— 60 厘米水沟何以淹死15人?校车发生的那一刻到底车上坐了多少个孩子?幸存者李开龙说“两人座位,当时挤了5个人”,而且“还有很多人都站在过道上”。然而,当地发布的版本却截然不同。
  丰县交通局局长李伟回应称,一切以新闻发布会上公布内容为准:核载52人,实载47人,事故发生时车上尚有29名学生。还说“村民可能没有经过统计,而是一个大约估计,有误差”。这样的回应显然无法经得起推敲,就算村民没有做过统计,但数数总还是会的,数清车上有多少人也并不是什么高难度的统计学问题,而且29人和六七十人的差距绝不是用“误差”所能够遮掩的。
  一方面是亲历者和旁观者的说辞,另一方面是坚定的当地的说法,真相究竟如何? 这个问题有些似曾相识。在近些年的重大安全事故中,关于伤亡人数和事故责任方面经常会出现坊间说法与官方说法明显相悖的情况。而这次校车事故中,新华社也发文质疑,这无疑让质疑上升到了更严肃的层次,同时,也更加深了老百姓的困惑。
  或许在反思事故的同时,我们也该对重大事故的调查和信息发布机制有所反思。事故之后,真相变得扑朔迷离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事故的处置过程中责任相关方一直在充当着信息发布者的角色。
  毫无疑问,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当地有义务进行必要的信息发布,因为时间和条件的仓促而出现差错也都可以谅解。但之后马上应该有更加权威的监管部门介入其中,并发布更为权威准确的信息,尤其是关涉到相关责任的调查,如果再由当地来进行发布显然就有些“自说自话”的嫌疑了。
  然而,这样的“自说自话”其实并不少见,很多安全事故在第一时间进行信息发布后便没有了后文,这很容易让那些关涉到自身利益的责任方认为,只要能够统一口径,坚决不改口,就能够逃避责任。
  这也是在安全事故中,问责机制的一个短板所在。
  不恰当的调查和信息发布机制,让人们一方面为逝去的生命而痛心,另一方面却要纠结于难以查明的真相。这不仅使人感到尴尬,同时也是一种对生命的极大不尊重。若想最大限度地避免校车悲剧的再度发生,澄清每一起事故的真相,应该成为最起码的要求。


IP属地:江苏1楼2011-12-15 18:29回复

    _(ne)______ /_'
    _/ / `\ ,
    /'---\_丰__/~胸~~~茶
    ~效果很好~~~~~~~ ~
    ~~LHX


    5楼2011-12-24 11: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