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人停吧 关注:44贴子:78
  • 2回复贴,共1

忠 孝 与 神 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中国道教净明道学术研会上宣读的论文
张继禹
 忠孝与神仙,在大多数人看来似乎是两回事。从思想上说,忠孝是儒家人伦学说的基本价值,所注重的是世俗社会的人伦关系;神仙则是道教的基本信仰和理论的最高追求,所突出的是生命关怀和精神自由。从历史来看,在数千年的社会演进中,儒家一直是国家社会的正统学说,在世俗的道德伦理建设中居主导地位,道教则是以“裨益世教”的积极态度面向社会,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并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发挥积极影响,济世以度世。
 虽然,历史上有一些儒生从自己的本位出发,批评道教有“怪力乱神”之嫌。但儒道两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柱和维系华夏民族的精神纽带和力量又是相互作用和补充的。
  因为儒道两家毕竟出于同一文化母体,在强调修身、济世等方面存在共同之处,只是不同的理论形态各具不同的表现方式。这里就两宋时期兴起的净明道以“忠孝神仙”为宗本的思想作一讨论,以增进人们对道教历史的再认识,并为道教在今天的发展寻求启示。


1楼2011-12-17 09:18回复
     第三,净明宗本于神仙无形大道。净明道以净明为正心修身的最高目标,这不仅是就修学而言,更是就修道的理想和修道所宗仰的境界立论,这个境界就是“无极清虚”。《净明大道说》曰“净明者,无形大道,先天之宗本也。在上为无上清虚,在天为中黄八极,在人为丹元绛宫”(《净明忠孝全书》卷二)。此三者是同出而异名,是众妙之门,学道者须要明白这个道理。所谓丹元绛宫乃是人心,本心不昧才能达到净明的境界;所谓中黄八极则是天心,天心净明则四时顺序、合道清宁;无上清虚乃以清喻之净,以虚喻之明,是学道者宗仰的无上(极)大道之境界。人心也好,天心也好,皆当以大道为本,是曰“故天立中黄八极而报无上之本,人当忠孝而答君亲之恩,忠孝大道之本也,是以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由此可知,忠孝既是人道之基本价值,亦是通往道教修练目标的不二法门。玉真先生说:“惟有忠孝之气,径冲清虚之境”(《净明忠孝全书》卷三)。《太上灵宝净明洞神上品经》“故真孝者不死,至孝者得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就净明正心修身之学来说,修学的目的也是通过正心存诚以成真人,中黄先生说:“净明教中所谓真人者,非谓吐纳按摩、休粮辟谷而成真也,是徵忿窒欲,改过迁善,明理复性,配天地而为三极,无愧人道,谓之真人”(《净明忠孝全书》卷六)。要在“以真实妄,以神合真,以心契道”。儒家的社会功业与道教的宗教信仰融合无间,因此有净明道“忠孝神仙”的美誉历代传颂。


    4楼2011-12-17 09:20
    回复


      6楼2011-12-17 11: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