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入阅读《神曲》正文之前,先清理几个边缘的小问题。
首先遇到的就是几个重要人物的译名问题。除叙述者兼长诗主人公但丁外,、他的导师和爱人无疑是《神曲》中另外两个最重要的人物形象。《神曲》作为世界诗歌史上的最重要作品之一,它的主要人物的译名在中文里也应该统一才好。然而,目前在中文的译本中,这两个名字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小混乱。
首先是但丁的引领者维吉尔Virgil,在朱维基的译本中就译做“浮吉尔”,就目前多数的译本中,这位著名的古罗马诗人还是被译为维吉尔,因此,我想后来的译者最好还是由此确定这一译名。
维吉尔的问题还是小问题。但但丁钟爱的那个人Beatrice的中文译名就比较五花八门了,我粗略用百度搜索了一下,目前这个译名至少有俾德丽采(朱维基译本)、贝雅特里齐(田德望译本)、贝亚特丽契(钱鸿嘉译本)、贝缇丽彩(黄国彬译本)、贝阿德丽采、贝阿特丽切、贝阿特里齐、贝阿特丽丝等多个译名。
一般来说,人物的译名最好是既合原文读音,又符合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同时,译名最好也能够让中文读者读起来清脆上口。从以上的译名分析看,几个四字译名多是转译自英文,而从意文译出的多是五字,因此,看来她的名字还是五字较合原语的读音。四字译名中,朱本的“俾”字较生僻,而且这个字给人的形象感不如纯洁明亮的“贝”字。“德”字想来是强调她美好的德行,但在中文中这个字读起来不明亮;黄国彬名字中的“缇”字内地也少用,也不理想,同样的还有钱本的“契”字,这个字给人更多的联想是契约、合同等,也少形象感。总体比较,还是田德望译本的“贝雅特里齐”比较中意,虽然名尾的最后一个音也有“采”的读法,但在中文里采字的三声似乎不如二声的“齐”更雅正,同时,“雅”字在中文里多有高雅、美丽之意,咬字要比“阿”字确切。
人物译名的混乱的产生大抵由于以下几个原因,一是采用版本的不同,在英文中和意文中读音出入较大;二是译者个性的选择;三是由于该人物没有统一的译名,译者各自译出,自然也就让读者读起来感觉好象有多个名字了。事实上,一个译者的个性并不需要在译名方面做文章,如果可能,大家最好还是采用同样的译名。
小结一下就是,《神曲》中三个人的名字还是但丁、维吉尔和贝雅特里齐(田德望译本)最为理想,在下文中我就这样称呼他们。
首先遇到的就是几个重要人物的译名问题。除叙述者兼长诗主人公但丁外,、他的导师和爱人无疑是《神曲》中另外两个最重要的人物形象。《神曲》作为世界诗歌史上的最重要作品之一,它的主要人物的译名在中文里也应该统一才好。然而,目前在中文的译本中,这两个名字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小混乱。
首先是但丁的引领者维吉尔Virgil,在朱维基的译本中就译做“浮吉尔”,就目前多数的译本中,这位著名的古罗马诗人还是被译为维吉尔,因此,我想后来的译者最好还是由此确定这一译名。
维吉尔的问题还是小问题。但但丁钟爱的那个人Beatrice的中文译名就比较五花八门了,我粗略用百度搜索了一下,目前这个译名至少有俾德丽采(朱维基译本)、贝雅特里齐(田德望译本)、贝亚特丽契(钱鸿嘉译本)、贝缇丽彩(黄国彬译本)、贝阿德丽采、贝阿特丽切、贝阿特里齐、贝阿特丽丝等多个译名。
一般来说,人物的译名最好是既合原文读音,又符合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同时,译名最好也能够让中文读者读起来清脆上口。从以上的译名分析看,几个四字译名多是转译自英文,而从意文译出的多是五字,因此,看来她的名字还是五字较合原语的读音。四字译名中,朱本的“俾”字较生僻,而且这个字给人的形象感不如纯洁明亮的“贝”字。“德”字想来是强调她美好的德行,但在中文中这个字读起来不明亮;黄国彬名字中的“缇”字内地也少用,也不理想,同样的还有钱本的“契”字,这个字给人更多的联想是契约、合同等,也少形象感。总体比较,还是田德望译本的“贝雅特里齐”比较中意,虽然名尾的最后一个音也有“采”的读法,但在中文里采字的三声似乎不如二声的“齐”更雅正,同时,“雅”字在中文里多有高雅、美丽之意,咬字要比“阿”字确切。
人物译名的混乱的产生大抵由于以下几个原因,一是采用版本的不同,在英文中和意文中读音出入较大;二是译者个性的选择;三是由于该人物没有统一的译名,译者各自译出,自然也就让读者读起来感觉好象有多个名字了。事实上,一个译者的个性并不需要在译名方面做文章,如果可能,大家最好还是采用同样的译名。
小结一下就是,《神曲》中三个人的名字还是但丁、维吉尔和贝雅特里齐(田德望译本)最为理想,在下文中我就这样称呼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