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z小墨吧 关注:74贴子:22,637
  • 6回复贴,共1

【转】金陵的救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刚才想加精的。。不小心删除主题了。。。。现在重新发一遍。。。。。。。


1楼2011-12-18 16:47回复

    明妮·魏特林当年工作过的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后来并入南京师范大学,现成为该校的随园校区。《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在学校看到,几栋精美的中式建筑被粉饰一新,在冬日的萧瑟里显得格外斑斓耀眼。
      74年前,这几栋建筑,以及学校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南京妇女的救命安身之所。


    3楼2011-12-18 16:48
    回复

      11月17日,宋美龄将一架陪伴自己多年的钢琴送来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魏特林知道,她也要离开了。
        11月22日,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发表《迁都重庆宣言》。
        在通过美国大使馆和日本当局进行了交涉之后,12月1日,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收到日方通知:只要与日方必要的军事措施不相冲突,努力尊重此区域的中立。
        也是在这一天,日军当局下令:“攻占敌国首都南京。”
        当日晚上,南京安全区正式成立。国际委员会宣布,在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分会(魏特琳是17名会员之一)的监督下,为最贫者提供食物。
        安全区成立的当晚,魏特林召集学校3人紧急委员会开会,决定组织一个由6名工人组成的治安小组,并为他们制作臂章。
        她又向美国大使馆借来一面9英尺的美国国旗,升起在学校中央,后来嫌小,让工人买布制作了一幅30英尺大的美国国旗。校园内共升起8面美国国旗。
        接下来的一周,魏特林和教工们把大部分家具从中央楼、科学楼、音乐楼和实验楼里清理出来,也清理了宿舍,准备安置难民。魏特林还专门安排了几个少年,为难民带路。
        几天后,魏特林第5次收到美国大使馆的通知。她有3个选择:现在就走;过些时候再走;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走。
        她选择了第3项。


      5楼2011-12-18 16:49
      回复

        【“安全区变成了日本人的妓院”】
          12月12日晚的南京,没有电灯,没有水。魏特林和衣躺在床上,听着重炮轰击着城门,和城内激烈的枪声,一夜未眠。此时的南京,不通电话和电报,没有报纸,没有广播,与世隔绝,是一座将死的城。
          次日凌晨,南京沦陷。据历史学家统计,当时的南京城,约有50万平民和9万中国军队。入城日军则有5万。
          12月13日这一天的天气好得不近人情。魏特林5点起床,去校门口探看究竟。校园里处处是国民党溃军丢弃的军装,看门人说凌晨时分有大批撤退的军队经过,有些人还乞求给他们一些老百姓的衣服。
          南京的大街上,商铺紧闭,除了日本兵,看不到其他人。不少老百姓家里挂出了日本国旗,以求平安。
          安全区的街上则挤满了人。
          从早上8点30分至下午6点,魏特林站在校门口,看着数以千计的难民涌入校园,脸上都带着惊恐的神情。为了接纳更多最需要帮助的人,她请求年纪大点的妇女呆在家中,以便给年轻妇女腾出地方。
          在这一天的日记中,魏特林写道:“迄今为止,学校的员工及建筑物均安然无恙,但我们对今后几天的命运毫无把握。大家都疲倦到了极点。”


        6楼2011-12-18 16:49
        回复



          10楼2011-12-18 16:51
          回复
            又TM不和我一起看!!!


            14楼2011-12-19 22: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