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进校们时,竟感到惶惶忽忽,醉酒一般,却又不是酩酊大醉。不知是因为长途跋涉的劳累还是别的什么,说不清楚。为什么要说清楚呢?想一想吧,就那么斜斜的挎一只皮包。任长发散乱于胸前,带着一份归客和局外人的心情,散散的走进阔别三年的静寂的母校校园。为什么要来?下意识的驱使?下了车,竟不去别处,单单向这校园而来。可这是自己以前急于离开的地方呀。你说,能说清楚么?
并且,这不是春日,这是一个夏日的正午,阳光让人感到温暖和焦渴。阳光还是昨日的阳光,太阳下是无数的投影。希望这次能有不同的感觉,而心底却有另一个声音在对我说:不,一切都没变!
不是隐隐约约,而是切切实实地感到了。方方,当你离开学校三年回到这如此熟识的地方的时候,竟是如此的心境吗?
正放暑假,学生们都各自回家了。自己几年前,每次放寒假暑假,都是背着笨重的行李独自离开学校,走到三里外的车站,挤到别人身后仔细地掏出刚好剩下的车票钱买一张回家的汽车票,然后坐到一个角落里守着自己的行李,一边等着上车一边抬起头怯怯地在人群中搜寻着哪怕是一张熟识的脸。哪怕是一个可以在一起静静地坐着的人—其实你自己心里也清楚,这是徒劳的。你只有唯一的一个朋友,而她在高中上了一半就走了。你那么不起眼,那么不讨人喜欢,朴素得像一张泛黄的纸。
操场上长满了青草,有些已经是开始枯黄了。自己不是挺喜欢这些草么,那么平凡,那么不起眼,却又那么有生命力。几个篮球架子在烈日下毫无生气的伫立着。那几株大柳树上,几只蝉在不知疲倦地唱,分明是显示夏日的喧嚣。而此刻,偌大一个操场上,只我一个人在—没有风,校园的一切都在向我静静地提示着某个原已过时的答案。
曾无数次构思相会的情景,到得眼前,竟是如此这般模样。
而我,是来寻梦,还是寻找答案?
那一扇油漆剥落的大门在假期中是关紧了的。两旁还有一层层的对联`通告之类的残迹。那么熟悉,那么熟悉,竟觉得这些都是自己离开以前就贴上去了。把手放上去,细细地抚摩一便,一阵冰凉从心底传来。这个季节,这个日子,归来的,依然孤独的我!
走进传达室,一个老婆婆正逗一个孩子玩。她叫杨妈,在这个学校住了几十年,眼看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毕业。她没注意我,当然,她更不会认识我。那时候,要在偌大一个学校认识我,真是不可思议。--杨妈逗两三岁的孩子拍拍手唱儿歌,孩子就嗲声嗲气摇头晃脑地唱。忽然,她扬起一张灿烂的脸,看着我甜甜地浅笑。我莫名地激动,俯下身去,想要吻孩子,但马上改变了主意,只伸手握握她的小手,轻轻说:“真乖”杨妈问我:“你找人?”“是。。。。。。哦,不,随便走走,去看看过去的教室。”杨妈很认真的说:“你是前几年毕业的吧,旧教室全拆了,今年建了一幢新教学楼,你去看看,可堂皇气派。”
心中一惊,惊得泪水奔涌而来。拆了?
向她道声谢,便向里一直走去。办公室,工字楼,体操房,食堂,教工之家,一路走过去,似乎还是老样子。至于变化,我,是看不出的,当初,自己也不曾可以留心这些。然后,在过去几排教室的地方,便可见一幢五层的崭新的教学楼了。一幢和今日中国其他教学楼差不多的楼房。只是,哪里还寻的到关于过去的哪怕是一点的残迹?
真的,方方,一切都请清楚楚地回忆起来,关于过去,关于过去的每一次风,每一次雨,每一次长夜的感叹,每一个在惊悸中颤抖的幻梦。而自己竟不敢相信昨天发生的故事。
那时侯,父亲早故了,家里穷,母亲和辍学在家的弟弟在家里没日没夜地劳动,来供我到这所重点中学念书。离家二百里求学的我,也懂得母亲和弟弟的辛苦,于是就那么拼命发奋地读。从初一到高三,日子如家乡河边的水轮一样单调地重复着。每天一大早听到起床铃就爬起来穿衣洗漱,然后总是第一个赶到教室打开书本。 上课时是认认真真地听,真不敢开小差漏了听讲,总是老老实实的记好笔记。吃饭时,总是一个人躲在一个角落里迅速吃完,从不和其他同学一样很随便的倒掉饭菜。碰上班里活动,同学们高高兴兴的歌舞奔跑之时,自己就在一旁静静的看着别人,偶尔有同学拉自己出节目时也是涨红着脸跑了。
并且,这不是春日,这是一个夏日的正午,阳光让人感到温暖和焦渴。阳光还是昨日的阳光,太阳下是无数的投影。希望这次能有不同的感觉,而心底却有另一个声音在对我说:不,一切都没变!
不是隐隐约约,而是切切实实地感到了。方方,当你离开学校三年回到这如此熟识的地方的时候,竟是如此的心境吗?
正放暑假,学生们都各自回家了。自己几年前,每次放寒假暑假,都是背着笨重的行李独自离开学校,走到三里外的车站,挤到别人身后仔细地掏出刚好剩下的车票钱买一张回家的汽车票,然后坐到一个角落里守着自己的行李,一边等着上车一边抬起头怯怯地在人群中搜寻着哪怕是一张熟识的脸。哪怕是一个可以在一起静静地坐着的人—其实你自己心里也清楚,这是徒劳的。你只有唯一的一个朋友,而她在高中上了一半就走了。你那么不起眼,那么不讨人喜欢,朴素得像一张泛黄的纸。
操场上长满了青草,有些已经是开始枯黄了。自己不是挺喜欢这些草么,那么平凡,那么不起眼,却又那么有生命力。几个篮球架子在烈日下毫无生气的伫立着。那几株大柳树上,几只蝉在不知疲倦地唱,分明是显示夏日的喧嚣。而此刻,偌大一个操场上,只我一个人在—没有风,校园的一切都在向我静静地提示着某个原已过时的答案。
曾无数次构思相会的情景,到得眼前,竟是如此这般模样。
而我,是来寻梦,还是寻找答案?
那一扇油漆剥落的大门在假期中是关紧了的。两旁还有一层层的对联`通告之类的残迹。那么熟悉,那么熟悉,竟觉得这些都是自己离开以前就贴上去了。把手放上去,细细地抚摩一便,一阵冰凉从心底传来。这个季节,这个日子,归来的,依然孤独的我!
走进传达室,一个老婆婆正逗一个孩子玩。她叫杨妈,在这个学校住了几十年,眼看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毕业。她没注意我,当然,她更不会认识我。那时候,要在偌大一个学校认识我,真是不可思议。--杨妈逗两三岁的孩子拍拍手唱儿歌,孩子就嗲声嗲气摇头晃脑地唱。忽然,她扬起一张灿烂的脸,看着我甜甜地浅笑。我莫名地激动,俯下身去,想要吻孩子,但马上改变了主意,只伸手握握她的小手,轻轻说:“真乖”杨妈问我:“你找人?”“是。。。。。。哦,不,随便走走,去看看过去的教室。”杨妈很认真的说:“你是前几年毕业的吧,旧教室全拆了,今年建了一幢新教学楼,你去看看,可堂皇气派。”
心中一惊,惊得泪水奔涌而来。拆了?
向她道声谢,便向里一直走去。办公室,工字楼,体操房,食堂,教工之家,一路走过去,似乎还是老样子。至于变化,我,是看不出的,当初,自己也不曾可以留心这些。然后,在过去几排教室的地方,便可见一幢五层的崭新的教学楼了。一幢和今日中国其他教学楼差不多的楼房。只是,哪里还寻的到关于过去的哪怕是一点的残迹?
真的,方方,一切都请清楚楚地回忆起来,关于过去,关于过去的每一次风,每一次雨,每一次长夜的感叹,每一个在惊悸中颤抖的幻梦。而自己竟不敢相信昨天发生的故事。
那时侯,父亲早故了,家里穷,母亲和辍学在家的弟弟在家里没日没夜地劳动,来供我到这所重点中学念书。离家二百里求学的我,也懂得母亲和弟弟的辛苦,于是就那么拼命发奋地读。从初一到高三,日子如家乡河边的水轮一样单调地重复着。每天一大早听到起床铃就爬起来穿衣洗漱,然后总是第一个赶到教室打开书本。 上课时是认认真真地听,真不敢开小差漏了听讲,总是老老实实的记好笔记。吃饭时,总是一个人躲在一个角落里迅速吃完,从不和其他同学一样很随便的倒掉饭菜。碰上班里活动,同学们高高兴兴的歌舞奔跑之时,自己就在一旁静静的看着别人,偶尔有同学拉自己出节目时也是涨红着脸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