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奕吧 关注:93贴子:2,603
  • 13回复贴,共1

【转贴】怎样练习一万小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http://tieba.baidu.com/p/1332797209


IP属地:江西1楼2011-12-21 17:08回复

    二、大量重复训练
    从不会到会,秘诀是重复。美国加州有个“害羞诊所”(The Shyness Clinic),专门帮助那些比如说不敢和异性说话的人克服害羞心理。这个诊所的心理学家不相信什么心理暗示疗法,什么童年回忆之类,他们相信练习。他们认为使人害羞的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观点。怎么治疗恐女症?做法是设计各种不同难度的场合,从在房间内集体对话到直接跑到大街上找陌生美女搭讪,安排接受治疗者在一个疗程之内跟130个女人聊过天。
    


    IP属地:江西4楼2011-12-21 17:09
    回复

      在体育和音乐训练中,比较强调“分块”练习。首先你要把整个动作或者整首曲子过一遍,看专家是怎么做的。然后把它分解为很多小块,一块一块地学习掌握。在这种训练中一定要慢,只有慢下来才能感知技能的内部结构,注意到自己的错误。在美国一所最好的小提琴学校里,甚至有禁止学生把一支曲子连贯地演奏的要求,规定如果别人听出来你拉的是什么曲子,那就说明你没有正确练习。职业的体育训练往往是针对技术动作,而不是比赛本身。一个高水平的美式足球运动员只有1%的时间用于队内比赛,其他都是各种相关的基础训练。
      反过来说如果没有这种事先的重复训练,一个人面对不常见的事件往往会不知所措。统计表明工作多年的医生通过读X光片诊断罕见病症的水平反而不如刚毕业的医学院学生——因为很少遇到这种病例,而在医学院学到的东西早就忘了。最好的办法其实是定期地让医生们拿过去的旧X光片集中训练,而不是期待在工作中碰到。
      


      IP属地:江西5楼2011-12-21 17:10
      回复
        人脑的学习原理
        现代神经科学和认知科学认为,几乎没有任何技能是人一出生就会的。哪怕是对简单物体的识别,把东西抓取过来这些简单的动作,也是婴儿后天学习的结果。一个人一出生的时候根本不可能预见到将来自己需要什么技能,基因不可能把一切技能都用遗传的方法事先编程,那样的话太浪费大脑的存储空间。最好的办法是不预设任何技能,只提供一个能够学习各种技能的能力,这就是人脑的巧妙之处。基因的做法是先预设一些对刺激的基本反应和感觉,比如看见好吃的东西我们会饿等等。这些基本的反应需要调动的神经较少。但对于更高级别的技能,比如演奏音乐,需要协调调动很多神经,就必须靠后天学习了。
        人的任何一个技能,都是大脑内一系列神经纤维传递的电脉冲信号的组合。解剖表明拥有不同技能的人,其大脑的神经结构非常不同,比如出租车司机大脑内识别方向的区域就特别发达。也就是说与计算机不同,人对于技能的掌握是在大脑硬件层次实现的。
        而最近有一派科学家认为,髓磷脂(髓鞘质)是技能训练的关键,它的作用是像胶皮把电线包起来一样,把这些神经纤维给包起来,通过防止电脉冲外泄而使得信号更强,更快,更准确。不管练习什么,我们都是在练习大脑中的髓磷脂,就好像把一堆杂乱无章的电线被排列整齐变成电缆。直到2000年新技术允许科学家直接观察活体大脑内的髓磷脂之后,髓磷脂的作用才被发现,而且一直到2006年才第一次被在学术期刊上说明。科学家认为髓磷脂是脑神经的高速公路,提高信号传递速度,并且可以把延迟时间减少30倍,总共提速3000倍,甚至可以控制速度,想慢就慢。
        人脑之中分布着大量“自由的”髓磷脂,它们观测脑神经纤维的信号发射和组合,哪些神经纤维用的越多,它们就过去把这一段线路给包起来,使得线路中的信号传递更快,形成高速公路。这就是为什么练习是如此重要。
        髓磷脂理论可以解释很多事情。比如为什么小孩常会犯错?他们的神经系统都在,也知道对错,只是需要时间去建立起来髓磷脂的高速网络。为什么习惯一旦养成不容易改变?因为所谓“习惯”,其实是以神经纤维电缆组合的形式“长”在大脑之中的,髓磷脂一旦把神经包起来,它不会自动散开——改变习惯的唯一办法是形成新习惯。为什么年轻人学东西快?因为尽管人的一生之中髓磷脂都在生长,但年轻人生长得最快。最激进的理论则认为人跟猴子的最显著区别不在于脑神经元的多少,而在于人的髓磷脂比猴子多20%!解剖表明,爱因斯坦的大脑中的神经元数量是平均水平,但他拥有更多能够产生髓磷脂的细胞。
        谁愿意练习一万小时?
        看了钢琴家朗朗的传记之后,可能很多人会怀疑是否真的应该让孩子接受这样的苦练。实际上,顶级运动员都是穷人家的孩子。不练这一万小时,一定成不了高手,但问题是考虑到机遇因素练了这一万小时也未必成功。
        这就是兴趣的作用了。如果说有什么成功因素是目前科学家无法用后天训练解释的,那就是兴趣。有的孩子似乎天生就对某一领域感兴趣。感兴趣并不一定说明他能做好,就算不感兴趣只要愿意练,也能练成。兴趣最大的作用是让人愿意在这个领域内苦练。
        不论如何,刻意练习是个科学方法,值得我们把它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去。显然我们平时中做的绝大多数事情都不符合刻意练习的特点,这可能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都没能成为世界级高手。天才来自刻意练习。


        IP属地:江西7楼2011-12-21 17:10
        回复
          乐奕大叔总给人一种深不可测的感觉,像个知识渊博的古代人...
          可能是您头像问题吧,心中默认将您放在陶渊明类...
          这文章好,重复重复再重复,你就离成功不远了,
          受益了


          10楼2012-02-17 08:22
          回复
            我老爸屁都不懂


            11楼2012-02-18 11:56
            回复
              汗颜


              IP属地:江西12楼2012-02-18 13:07
              回复



                IP属地:江西13楼2012-02-18 13:08
                回复
                  品味很好啊!
                  看过很多他的贴子,
                  大部分加精的吧...


                  14楼2012-02-18 14:06
                  回复

                    谢谢捧场


                    IP属地:江西15楼2012-02-19 23:44
                    回复
                      你老爸?吓我呀!


                      IP属地:湖北16楼2012-02-23 22:38
                      回复
                        转尼采的两段话,我就不再多说什么了。
                          162
                          出自虚荣心的天才迷信。——我们自视甚高,但我们根本不期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够画出一张拉斐尔式的草图,或写出一场莎士比亚式的戏剧,于是我们自我解嘲说,这种才能乃是异乎寻常的奇迹,极为罕见的偶然,或者,倘若我们有宗教感情,还会说是天赐的恩惠。所以,我们的虚荣心和自爱心促进了天才迷信:因为只有当天才被设想得离我们十分遥远,如同一种神迹,他才不会伤人(即如歌德,这位毫无嫉妒之心的人,也把莎士比亚称作他的最遥远高空的星辰;在这里不妨回想一下那句诗:"人不会渴慕星星")。然而,如果不去理会我们虚荣心的暗示,那么,天才的活动看起来同机械发明师、天文学家、历史学家、战术家的活动绝无根本的区别。如果我们想象这样一些人,他们的思想积极地朝着一个方向,把一切用作原料,始终热烈地注视着自己和别人的内心生活,到处发现范型和启示,不倦地组合着自己的方法,那么,所有这些活动都一目了然了。天才所做的无非是学着奠基、建筑,时时寻找着原料,时时琢磨着加工。人的每种活动都复杂得令人吃惊,不只天才的活动如此,但没有一种活动是"奇迹"。——仅仅在艺术家、演说家和哲学家中有天才,仅仅他们有"直觉",这种信念缘何而生呢?("直觉"似乎成了他们的一副神奇的眼镜,他们借此可以直接看到"本质"!)人们显然只在这种场合谈论天才:巨大智力的效果对于他们是极为令人愉快的,使他们无意再嫉妒了。称某人为"神圣"意味着:"在这里我们不必竞争"。再者,一切完成的、完满的东西都令人惊奇,一切制作中的东西都遭人小看。没有人能在艺术家的作品上看出它是如何制成的,这是它的优越之处,因为只要能看到制作过程,人们的热情就会冷却下来。完美的表演艺术拒绝对其排演过程的任何考察,而作为当下直接的完美作品产生强烈效果。所以,表演艺术家,而不是科学家,首先被视为有天才的。实际上,扬彼抑此不过是理性的一种孩子气。
                          163
                          手艺的严肃。——且不说天才、天生的才能吧!有许多天赋有限的人值得一提,他们靠某些素质赢得了伟大,变成了人们所说的"天才",关于这些素质的缺乏,大家心中有数却又讳莫如深。他们全都具有那种能干匠人的严肃精神,这种匠人先学习完美地建造局部,然后才敢动手建造巨大的整体;他们舍得为此花时间,因为他们对于精雕细刻的兴趣要比对于辉煌整体效果的兴趣更浓。例如,做一个出色小说家的方子是很容易开出的,但要实行就必须具备某些素质,当一个人说"我没有足够的才能"时,他往往忽略了这些素质。不妨写出成百篇以上小说稿,每篇不超过两页,但要写得十分简洁,使其中每个字都是必要的;每天记下趣闻轶事,直到善于发现其最言简意赅、最有感染力的形式;不懈地搜集和描绘人的典型和性格;首先抓住一切机会向人叙述,也听人叙述,注意观察、倾听在场者的反应;象一位风景画家和时装画家那样去旅游;从各种学科中摘录那些若加生动描写便能产生艺术效果的东西;最后,沉思人类行为的动机,不摒弃这方面的每种教诲提示,白天黑夜都做此类事情的搜集者。不妨在这多方面的练习中度过几十年,然后,在这工场里造出的东西就可以公之于世了。——但是多数人是怎么做的呢?他们不是从局部、而是从整体开始。他们也许一度干得挺漂亮,引人注目,但由于公正的、自然的原因,从此干得愈来愈糟。——有时候,理智和性格不足以制定这样一种艺术家的人生计划,便有命运和困苦代替它们,引导未来的大师一步步通过他的手艺的所有必经阶段。
                        


                        IP属地:江西17楼2012-10-15 13:00
                        回复
                          心理导读:现在我们知道了这个秘密,那么开始向你的生命申请10000小时吧!等你十年后成为专家的时候,千万不要告诉他们你偷偷练了十年。

                          零. 髓鞘质 好像国外的书总是要先从理论上站稳脚跟,这本书也不例外,髓鞘质是神经的组成部分之一,如果把大脑突触的轴突部分比喻成导线,那么髓鞘质就好像包裹在导线外层的绝缘体。
                          髓鞘质作用:
                          1. 提高信号传递速度,最高可使信号处理能力提高3000倍(与无髓鞘质的神经线路相比),可比喻为提高线路带宽。髓鞘质越厚,人的即时反应能力越强,人的技能(才能)越精确、敏捷、自如,人就越聪明。
                          2. 控制信号传递的速度。通过控制信号的传递速度达到控制肌肉的收缩速度和精确性。这种被控的信号速度就是技能。
                          想了解更多髓鞘质的内容,可以查看百度百科关于髓鞘质的解释,其实看上去也是摘自这本书,而我在维基百科上查到这个叫髓磷脂,大家也可以看看。
                          一. 10000小时天才理论
                          一万小时法则:任何领域的专家都要经过一万小时专心致志地练习。
                          三大要项:精深、激情、伯乐。
                          精深:概念我就从易仁博客里摘了:精深练习这个概念来自佛罗里达大学心理学家K. Anders Ericsson的假设:“专家级别的水平是逐渐地训练出来的,而有效进步的关键在于找到一系列的小任务让受训者按顺序完成。这些小任务必须是受训者正好不会做,但又正好可以学习掌握的。完成这种练习要求受训者思想高度集中,这就与那些例行公事或者带娱乐色彩的练习完全不同。”
                          精深练习有点像在一间不熟悉的屋子里摸索,起步很慢,常常会碰到家具;停下思考,再重新开始。动作缓慢,还有点痛苦。你在这个房间里摸索了一遍又一遍,在大脑中画出房间的地图,直到能够在里面无障碍的快速走动。而有效的精深练习就是要目标明确,重视错误。
                          放慢节奏,使你更加关注错误,每一次都提高了精度,对于髓鞘质来说,精确就是一切。
                          精深三大秘技:组块化、重复练习、尝试体会。
                          1. 组块化:A、技能学习者整体了解一项任务。B、尽可能的把它分解成最基础的组块。C、花时间用慢动作练习,再加速,以了解其内在的结构。
                          2. 重复练习:一但离开了精深练习区,还不如停止练习。
                          3. 尝试体会:精深练习不是简单的挣扎,而是有目标的奋斗:选定目标、努力争取、评估差距、回到初始的步骤。
                          激情和伯乐:在这里我将激情和伯乐放在一起了,因为在书里讲到的激情有一部分是伯乐给的,在你练习的时候,伯乐会给出简单的评价(很好,差点等等)和一些指导(应该……,不要……等等),而还有一种激情就是邻居家的小孩,本来挺笨的,突然变的牛起来,会给我们一个他能为什么我就不能的激情。
                          二. 个人的理解
                          精深练习x一万小时=世界级技能。这是书中给出的公式,我个人觉得书中的重点在于前半部分的一万小时的精深练习,所以当我们想找个理由说自己没有遇到给我激情的伯乐的时候,还是先放弃这个借口吧,书里说到的几个大师,在最初的几年时间里,也没有遇到好的老师,甚至有一部分人几乎完全通过自学和模仿将技能练到出神入化。


                          IP属地:江西来自贴吧神器18楼2013-02-02 19:54
                          回复
                              当你每次产生一个想法时,带有这个想法的神经通道中的生化电磁阻力就会减少。这就像在丛林之中清出一条小路来一样。第一次得费一点儿劲,因为你必须清除掉一路的杂草蔓藤。第二次就容易多了,因为第一次走过这里时已经做了很多清障工作。你从这里经过的次数越多,存在的阻力就越小,直到重复很多次以后,这条小路变得又平又宽,基本没有什么或者只有很少的东西要清除了。大脑里面的情形差不多:你重复思维模式或图谱的次数越多,对它们造成的阻力就越小。因此,重复本身就增大了自我重复的可能性,这一点至关重要。


                            IP属地:江西来自贴吧神器19楼2013-02-02 20: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