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彭州新兴镇“海窝子”古镇将举行开街仪式,同时举行的还有将持续到5月12日前夕的新兴镇“首届生态养生节”。重建的“海窝子”,将以旅游古镇的全新身份,进入人们的视野。 新兴镇党委书记曹良柱带着成都商报记者走在“海窝子”古镇的街道上,道路青石板铺就,废墟之上已经建成一座明清风格的旅游古镇。“曹书记,又上街来看了哇。”有居民笑脸相迎。而3年前,这里的一些居民还曾因为曹良柱在地震后“武断”拆除危房而感到不满。 “今后大家日子过好了,说起曹良柱有句公道话就够了。”2010年曹良柱在被推举为“建设成都杰出贡献奖”候选人后遭到质疑时曾这样说。如今,新兴镇像它的名字一样正“新兴”起来,曹良柱近3年的努力也得到越来越多百姓的认同。 震后“拆危” 最艰难的一段经历 “拆危中是发生了很多冲突。但我认为不是武断,是果断。”曹良柱有自己的看法 “重建完成后你到‘海窝子’里面来过没有?一定要到这里走一走,才能看到好东西。”曹良柱有些自豪地指着悠长的古街说,它有1.5公里长,是成都众多古镇中最长的一条古街。谁能想象,近3年前这里曾废墟遍地。 2008年5月12日,新兴镇场镇“海窝子”的房子几乎都在地震中垮了,没垮的也大都成了摇摇欲坠的危房。不少居民茫然不知所措,在已被认定为危房的房子旁边搭起了临时帐篷,暂时遮风避雨。虽然谁也无法保证,已有危险的房屋不会在余震中倒塌危及他们的安全,但“修一修还能住”的心态在当时并不少见。 5·12汶川大地震后一个星期,一项以拆除危房,建设活动板房为主要内容的“排危”行动,在一些居民的反对声中启动。靳昌茂的房子被震得有一半悬在半空中,接到通知要拆危房,他坚持要进去把自家的家具挖出来再拆,余震不断,施工队认为太危险坚决不同意。危房还是拆了,靳昌茂不止一次冲进镇政府的临时会议室找曹良柱要说法,得到的回应是:“房子太危险,又要搭板房,必须拆。”那段时间,以及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曹良柱都被一些人指责为武断、霸道、不近人情。 “拆危中是发生了很多冲突。但我认为不是武断,是果断。”曹良柱有自己的看法,当时新兴镇有80%以上的房子都被鉴定为危房,而且被震烂的房子间距实在太小,如果被余震震垮压死、压伤了人,没有人担得起这个责任。“地震的时候,新兴镇死了29个人,活生生的人眨眼就没了。我是狠了心的,就是骂死我,也不能让新兴死人了。”他说。 另一个使曹良柱下决心拆违的原因,是新兴全镇有5138户居民,4000户需要重建,1100多户需要维修加固,没有一户没受灾。地震后没几天,新兴镇政府接到通知,福建对口援建方将援建过渡板房,必须立刻腾出空地建设板房,尽快安置当时还睡在帐篷里的几千老百姓。新兴镇地处丘陵,能够建板房,又不占耕地的安全地带不多,“海窝子”是最适合的地点。“几千人的安置耽误不得。当时确实比较着急,没有时间来慢慢说慢慢想。”曹良柱说,那时镇上的干部很多人也是几天没有睡觉了,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 在曹良柱看来,震后“拆危”或许是自己工作生涯中最艰难的一段经历。“天天就跟打仗一样,救人、安置、拆危、选址,所有的事情都要马上解决。”曹良柱说,那时的他“愁死了”。近3年的灾后重建,像曹良柱这样面临抉择,顶着巨大压力工作的基层干部还有很多。 获评“杰出贡献奖” 曹良柱成为一个符号 这个震前平淡无奇的小镇,目前已经旧貌换新颜,具备了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 2010年曹良柱被推举为“建设成都杰出贡献奖”候选人后,有人发来了一封《曹良柱没有资格参评建设成都杰出贡献奖》的匿名信,引发了一场风波。有人认为,曹良柱的“武断”不应该,至少应该多和老百姓商量。也有人认为,灾后的每一项工作都特别急、难、重,基层干部不好当、不容易,应该看到他们的付出和努力。 因为“拆危”没和老百姓沟通好,曹良柱被彭州市的领导批评过,认为他沟通、解释不到位。回忆当年的情况,曹良柱也承认:“我发现老百姓的事情,还是必须要他们先来做个初步决定,他们才会服气。要让大多数人满意,很多事情他们必须自己做主。” 2010年8月,“建设成都杰出贡献奖”评选委员会监督组经过深入调查,发现尽管少数居民有意见,但随着灾后重建的推进,大多数老百姓对曹良柱的工作是认可的。至于“拆危”,是新兴镇政府的集体决议,而非曹良柱的个人“武断专行”,过程中也下发了排危公告,居民也签了委托书。认为曹良柱的入选资格合法有效。 2010年9月12日,“建设成都杰出贡献奖”颁奖仪式举行,曹良柱获得“建设成都杰出贡献奖”。他的获奖成为一个符号,被坚守在灾后重建一线的干部看作是对基层干部基石作用的肯定。 “我们在灾后重建后不久,就提出了新兴镇的重建方向。”曹良柱说,新兴镇地处前往龙门山的通道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旅游资源,但过去却没有系统地挖掘,灾后重建的规划提出要把新兴镇建设成为依靠“旅游开发”、“特色养殖”两大产业为支撑的“田园生态养生”古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曹良柱和他的同事们走村串户地讲政策,讲重建规划,了解老百姓的重建意愿,是选择统归统建、统归自建,还是其他重建方式。这个过程同样不轻松。“有时候老百姓想来想去,好不容易定下来,第二天又变了。我们只有一次一次去,一次一次反复解释。”他说,“海窝子”打造旅游古镇,由于老百姓心里没底,推进起来也不容易。为了让老百姓放心,镇上在“海窝子”先打造了120米的示范点,让大家看到这里发展的未来。 2011年4月12日,成都商报记者在“海窝子”看到,这个震前平淡无奇的小镇,已经旧貌换新颜,按照成都灾后重建所要求的发展性、多样性、相融性、共享性原则建设,既满足老百姓的居住需求,又满足古镇产业发展的需要,具备了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 古镇4月29日开街
4月29日,彭州新兴镇“海窝子”古镇将举行开街仪式,同时举行的还有将持续到5月12日前夕的新兴镇“首届生态养生节”。重建的“海窝子”,将以旅游古镇的全新身份,进入人们的视野。 新兴镇党委书记曹良柱带着成都商报记者走在“海窝子”古镇的街道上,道路青石板铺就,废墟之上已经建成一座明清风格的旅游古镇。“曹书记,又上街来看了哇。”有居民笑脸相迎。而3年前,这里的一些居民还曾因为曹良柱在地震后“武断”拆除危房而感到不满。 “今后大家日子过好了,说起曹良柱有句公道话就够了。”2010年曹良柱在被推举为“建设成都杰出贡献奖”候选人后遭到质疑时曾这样说。如今,新兴镇像它的名字一样正“新兴”起来,曹良柱近3年的努力也得到越来越多百姓的认同。 震后“拆危” 最艰难的一段经历 “拆危中是发生了很多冲突。但我认为不是武断,是果断。”曹良柱有自己的看法 “重建完成后你到‘海窝子’里面来过没有?一定要到这里走一走,才能看到好东西。”曹良柱有些自豪地指着悠长的古街说,它有1.5公里长,是成都众多古镇中最长的一条古街。谁能想象,近3年前这里曾废墟遍地。 2008年5月12日,新兴镇场镇“海窝子”的房子几乎都在地震中垮了,没垮的也大都成了摇摇欲坠的危房。不少居民茫然不知所措,在已被认定为危房的房子旁边搭起了临时帐篷,暂时遮风避雨。虽然谁也无法保证,已有危险的房屋不会在余震中倒塌危及他们的安全,但“修一修还能住”的心态在当时并不少见。 5·12汶川大地震后一个星期,一项以拆除危房,建设活动板房为主要内容的“排危”行动,在一些居民的反对声中启动。靳昌茂的房子被震得有一半悬在半空中,接到通知要拆危房,他坚持要进去把自家的家具挖出来再拆,余震不断,施工队认为太危险坚决不同意。危房还是拆了,靳昌茂不止一次冲进镇政府的临时会议室找曹良柱要说法,得到的回应是:“房子太危险,又要搭板房,必须拆。”那段时间,以及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曹良柱都被一些人指责为武断、霸道、不近人情。 “拆危中是发生了很多冲突。但我认为不是武断,是果断。”曹良柱有自己的看法,当时新兴镇有80%以上的房子都被鉴定为危房,而且被震烂的房子间距实在太小,如果被余震震垮压死、压伤了人,没有人担得起这个责任。“地震的时候,新兴镇死了29个人,活生生的人眨眼就没了。我是狠了心的,就是骂死我,也不能让新兴死人了。”他说。 另一个使曹良柱下决心拆违的原因,是新兴全镇有5138户居民,4000户需要重建,1100多户需要维修加固,没有一户没受灾。地震后没几天,新兴镇政府接到通知,福建对口援建方将援建过渡板房,必须立刻腾出空地建设板房,尽快安置当时还睡在帐篷里的几千老百姓。新兴镇地处丘陵,能够建板房,又不占耕地的安全地带不多,“海窝子”是最适合的地点。“几千人的安置耽误不得。当时确实比较着急,没有时间来慢慢说慢慢想。”曹良柱说,那时镇上的干部很多人也是几天没有睡觉了,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 在曹良柱看来,震后“拆危”或许是自己工作生涯中最艰难的一段经历。“天天就跟打仗一样,救人、安置、拆危、选址,所有的事情都要马上解决。”曹良柱说,那时的他“愁死了”。近3年的灾后重建,像曹良柱这样面临抉择,顶着巨大压力工作的基层干部还有很多。 获评“杰出贡献奖” 曹良柱成为一个符号 这个震前平淡无奇的小镇,目前已经旧貌换新颜,具备了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 2010年曹良柱被推举为“建设成都杰出贡献奖”候选人后,有人发来了一封《曹良柱没有资格参评建设成都杰出贡献奖》的匿名信,引发了一场风波。有人认为,曹良柱的“武断”不应该,至少应该多和老百姓商量。也有人认为,灾后的每一项工作都特别急、难、重,基层干部不好当、不容易,应该看到他们的付出和努力。 因为“拆危”没和老百姓沟通好,曹良柱被彭州市的领导批评过,认为他沟通、解释不到位。回忆当年的情况,曹良柱也承认:“我发现老百姓的事情,还是必须要他们先来做个初步决定,他们才会服气。要让大多数人满意,很多事情他们必须自己做主。” 2010年8月,“建设成都杰出贡献奖”评选委员会监督组经过深入调查,发现尽管少数居民有意见,但随着灾后重建的推进,大多数老百姓对曹良柱的工作是认可的。至于“拆危”,是新兴镇政府的集体决议,而非曹良柱的个人“武断专行”,过程中也下发了排危公告,居民也签了委托书。认为曹良柱的入选资格合法有效。 2010年9月12日,“建设成都杰出贡献奖”颁奖仪式举行,曹良柱获得“建设成都杰出贡献奖”。他的获奖成为一个符号,被坚守在灾后重建一线的干部看作是对基层干部基石作用的肯定。 “我们在灾后重建后不久,就提出了新兴镇的重建方向。”曹良柱说,新兴镇地处前往龙门山的通道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旅游资源,但过去却没有系统地挖掘,灾后重建的规划提出要把新兴镇建设成为依靠“旅游开发”、“特色养殖”两大产业为支撑的“田园生态养生”古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曹良柱和他的同事们走村串户地讲政策,讲重建规划,了解老百姓的重建意愿,是选择统归统建、统归自建,还是其他重建方式。这个过程同样不轻松。“有时候老百姓想来想去,好不容易定下来,第二天又变了。我们只有一次一次去,一次一次反复解释。”他说,“海窝子”打造旅游古镇,由于老百姓心里没底,推进起来也不容易。为了让老百姓放心,镇上在“海窝子”先打造了120米的示范点,让大家看到这里发展的未来。 2011年4月12日,成都商报记者在“海窝子”看到,这个震前平淡无奇的小镇,已经旧貌换新颜,按照成都灾后重建所要求的发展性、多样性、相融性、共享性原则建设,既满足老百姓的居住需求,又满足古镇产业发展的需要,具备了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 古镇4月29日开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