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神合一吧 关注:261贴子:921
  • 11回复贴,共1

最新女人守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最新女人守则:
多活动,少窝家。走出去,一枝花。待在家,成老妈。
少郁闷。不消化。找女生,互相夸。美美容,侃八卦。
逛逛街,把钱花。找男生,说说话。娇滴滴,笑哈哈。
讲品味,别太花。人再忙,把妆化。少喝酒,多喝茶。
觉多睡,钱猛花。给谁省?别傻瓜!别等到,耳眼花,
衣再好,腰成虾。饭再好,没有牙。钱再多,床上爬。
情再浓,感觉差。人再好,豆腐渣。抓紧了,别犯傻!
还笑啥。赶紧吧!



1楼2011-12-22 18:38回复

    11条新聪明女性守则,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政策毫不动摇。
    1、不要当三瓶女人:年轻时是花瓶,中年时是醋瓶,老年时是药瓶。
    2、不要只做三转女人:围着锅台转,围着老公转,围着孩子转。
    3、女人一成不变,男人一定会变!因为男人挣钱女人花,太太不舍得花,一定会有别的女人替你花!千万别做男人不喜欢的三心女人:留在家里放心,想起来伤心,看着恶心。世界上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
    4、男人靠捧,女人靠哄。只要女人在场面上给足男人面子,回家后你想咋的就咋的!有的女人是专业中的高手,确是生活中的低能儿,就是因为她不懂得男人最需要的是面子!
    5、要做三独立的女人:思想独立、能力独立、经济独立!
    6、三养女人:修养,涵养、保养!
    7、三丽女人:美丽、能力、魅力!因为女人是:20岁比脸蛋,30岁比身段,40岁比韵味,50岁比健康,60岁比财富!
    8、女人可以长得不漂亮,但是绝对不能让自己的人生不漂亮!
    9、20岁以前长得不漂亮,不是自己的过错。20岁以后不漂亮,就是自己的错!
    10、要想得到别人的爱,首先首先就是要自己爱自己!因为,漂亮的女人象宝石,但是花有几日红,岁月不饶人!而智慧的女人象宝藏,男人愿意一辈子去挖掘!
    11、行走在智慧中的女人最美丽,而要得到智慧就要参与一个智慧的环境,在里面学习提高,只有学习,才不会被淘汰!因为竞争太激烈了,已经竞争到家庭了!坚持一个中心:以健康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潇洒点、糊涂点。三个忘记:忘记年龄、忘记病痛、忘记恩怨。四个拥有:老公、居所、积蓄、老友。五要:要唱、要跳、要掉(肉)、要俏、要笑。六不要:不要饿了才吃、不要渴了才喝、不要困了才睡、不要累了才休、不要老了才炼(运动) 。


    2楼2011-12-22 19:01
    回复
      周国平:做自己的朋友
      周国平:做自己的朋友。成为自己的朋友,这是人生很高的成就。如此伟大的成就却是每一个无缘攻城治国的普通人都有希望达到的。

      有人问斯多葛派创始人芝诺:“谁是你的朋友?”他回答:“另一个自我。”
      人生在世,不能没有朋友。在所有朋友中,不能缺了最重要的一个,那就是自己。缺了这个朋友,一个人即使朋友遍天下,也只是表面的热闹而已,实际上他是很空虚的。
      一个人是否是自己的朋友,有一个可靠地测试标准,就是看他能否独处,独处是否感到充实。如果他害怕独处,一心逃避自己,他当然不是自己的朋友。
      能否和自己做朋友,关键在于有没有芝诺所说的“另一个自我”。它实际上是一个人的更高的自我,这个自我以理性的态度关爱着那个在世上奋斗的自我。理性的关爱,这正是友谊的特征。有的人不爱自己,一味自怨,仿佛自己的仇人。有的人爱自己而没有理性,一味自恋,俨然自己的情人。在这两种场合,更高的自我都是缺席的。
      成为自己的朋友,这是人生很高的成就。塞涅卡说,这样的人一定是全人类的朋友。蒙田说,这比攻城治国更了不起。我只想补充一句:如此伟大的成就却是每一个无缘攻城治国的普通人都有希望达到的。


      4楼2011-12-22 19:10
      回复

        周国平:爱情的质量,爱情是有质量之别的,最好的爱情是两个本来就仿佛有亲缘关系的灵魂一朝相遇,彼此认出,从此不再分离。

        爱情的质量取决于相爱者的灵魂的质量。真正高质量的爱情只能发生在两个富有个性的人之间。
        对于灵魂的相知来说,最重要的是两颗灵魂本身的丰富以及由此产生的互相吸引,而决非彼此的熟稔乃至明察秋毫。
        世上并无命定的姻缘,但是,那种一见倾心、终生眷恋的爱情的确具有一种命运般的力量。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两性关系要讲究质量,真挚而久长的爱情远胜于轻浮而短暂的风流韵事。
        爱情是盲目的,只要情投意合,仿佛就一丑遮百丑。爱情是心明眼亮的,只要情深意真,确实就一丑遮百丑。
        一个爱情的生存时间或长或短,但必须有一个最短限度,这是爱情之为爱情的质的保证。小于这个限度,两情无论怎样热烈,也只能算作一时的迷恋,不能称**情。
        爱情与事业,人生的两大追求,其实质为一,均是自我确认的方式。爱情是通过某一异性的承认来确认自身的价值,事业是通过社会的承认来确认自身的价值。
        凭人力可以成就和睦的婚姻,得到幸福的爱情却要靠天意。
        看两人是否相爱,一个可靠尺度是看他们是否互相玩味和欣赏。两个相爱者之间必定是常常互相玩味的,而且是不由自主地要玩,越玩越觉得有味。如果有一天觉得索然无味,毫无玩兴,爱就荡然无存了。
        爱情是灵魂的化学反应。真正相爱的两人之间有一种亲和力,不断地分解,化合,更新。亲和力愈大,反应愈激烈持久,爱情就愈热烈巩固。
        爱情是有质量之别的,最好的爱情是两个本来就仿佛有亲缘关系的灵魂一朝相遇,彼此认出,从此不再分离。无论在什么样的时代,这样的爱情都是稀少的。这并不奇怪,因为第一,前提是这两个灵魂是优秀的,如果不优秀,那算什么灵魂呢,对彼此的灵魂又会有什么寻求和辨识呢。第二,这样两个灵魂的相遇要靠运气,错过的可能比相遇的机会大得多。
        所以,这样的爱情是可遇不可求的。你无法去寻找,遇上了,你就像命中注定一样不能再放弃。
        爱情是两个整体的人之间的情感关系。在这个情感关系中,两人的人生观是否相洽,相洽到什么程度,一定会发生重要的作用。所谓高质量的爱情,一个必要条件是相洽的程度高。
        但是,爱情又不只是人生观相洽的事情,相洽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在爱情的发生中,性吸引和审美方面的强烈感受往往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6楼2011-12-22 19:12
        回复

          周国平:记住回家的路。
          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创业,去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

          生活在今日的世界上,心灵的宁静不易得。
          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机会诱惑人去尝试,压力逼迫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年轻的心灵本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
          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所须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的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
          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创业,去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
          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
          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一个人惟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的宁静之需要。所以,具有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
          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互相排斥的,同一个人完全可能在两方面都十分丰富。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个儿是散的。
          自我是一个中心点,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换一个比方,我们不妨说,一个有着坚实的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享他的一切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
          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了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
          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
          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有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7楼2011-12-22 19:14
          回复

            周国平:夫妻间的隐私。
            我的看法是:应该有,——应该尊重对方的隐私权;不应该有,——不应该有太多事实上的隐私。

            有一种观念认为,相爱的夫妇间必须绝对忠诚,对各自的行为乃至思想不得有丝毫隐瞒,否则便亵渎了纯洁的爱和神圣的婚姻。
            一个人在有了足够的阅历后便会知道,这是一种多么幼稚的观念。
            问题在于,即使是极深笃的爱缘,或者说,正因为是极深笃的爱缘,乃至于白头偕老,共度人生。那么,在这漫长岁月中,各人怎么可能、又怎么应该没有自己的若干小秘密呢?
            依我看,只要爱情本身是真实的,那么,即使当事人有—些不愿为人知悉甚至不愿为自己的爱人知悉的隐秘细节,也完全无损于这种真实性。我无法设想,两个富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之间的天长日久的情感生活,会是一条没有任何暗流或支流、永远不起波澜的平坦河流。倘这样,那肯定不是大自然中的河流,而只是人工修筑的水渠,倒反见其不真实了。
            当然,爱侣之间应该有基本的诚实和相当的透明度。但是,万事都有个限度,水至清无鱼。苛求绝对诚实反而会酿成不信任的氛围,甚至逼出欺骗和伪善。一种健全的爱侣关系的前提是互相尊重,包括尊重对方的隐私权。这种尊重一方面基于爱和信任,另一方面基于对人性弱点的宽容。羞于追问相爱者难以启齿的小隐秘,乃是爱情中的自尊和教养。
            夫妻间是否应该有个人隐私?我的看法是:应该有,——应该尊重对方的隐私权;不应该有,——不应该有太多事实上的隐私。
            隐私有一个特别的性格:它愿意向尊重它的人公开。在充满信任氛围的好的婚姻中,正因为夫妻间都尊重对方的隐私权,事实上的隐私往往最少。
            也许有人会问:信任和宽容会不会助长人性弱点的恶性发展,乃至毁坏爱的基础?我的回答是:凡是会被信任和宽容毁坏的,猜疑和苛求也决计挽救不了,那就让该毁掉的毁掉吧。说到底,会被信任和宽容毁坏的爱情本来就是脆弱的,相反,猜疑和苛求却可能毁坏最坚固的爱情。我们冒前一种险,却避免了后一种更坏的前途,毕竟是值得的。
            爱情史上不乏忠贞的典范,但是,后人发掘的材料往往证实,在这类佳话与事实之间多半有着不小的出入。我对自己说:这就对了,他们不是神,都是人。


            9楼2011-12-22 19:20
            回复

              周国平:爱的距离
              好的爱情有韧性,拉得开,但又扯不断。相爱者互不束缚对方,是他们对爱情有信心的表现。谁也不限制谁,到头来仍然是谁也离不开谁,这才是真爱。

              要亲密,但不要无间。人与人之间必须有一定的距离,相爱的人也不例外。婚姻之所以容易终成悲剧,就因为它在客观上使得这个必要的距离难以保持。一旦没有了距离,分寸感便丧失。随之丧失的是美感、自由感、彼此的宽容和尊重,最后是爱情。
              相爱的人要亲密有间,即使结了婚,两个人之间仍应保持一个必要的距离。所谓必要的距离是指,各人仍应是独立的个人,并把对方作为独立的个人予以尊重。
              一个简单的道理是,两个人无论多么相爱,仍然是两个不同的个体,不可能变成同一个人。
              另一个稍微复杂一点的道理是,即使可能,两个人变成一个人也是不可取的。
              好的爱情有韧性,拉得开,但又扯不断。
              相爱者互不束缚对方,是他们对爱情有信心的表现。谁也不限制谁,到头来仍然是谁也离不开谁,这才是真爱。
              好的两性关系有弹性,彼此既非僵硬地占有,也非软弱地依附。相爱的人给予对方的最好礼物是自由,两个自由人之间的爱具有必要的张力,它牢固但不板结,缠绵但不粘滞。没有缝隙的爱太可怕了,爱情在其中失去了呼吸的空间,迟早会窒息。
              心灵相通,在实际生活中又保持距离,最能使彼此的吸引力耐久。
              近了,会厌倦。远了,会陌生。不要走近我,也不要离我远去……
              爱情是两颗心灵之间不断互相追求和吸引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应该因为结婚而终结。以婚姻为爱情的完成,这是一个有害的观念,在此观念支配下,结婚者自以为大功告成,已经获得了对方,不需要继续追求了。可是,求爱求爱,爱即寓于追求之中,一旦停止追求,爱必随之消亡。好的婚姻应当使爱情始终保持末完成的态势,也就是说,相爱双方始终保持必要的距离和张力,各方都把对方看作独立的个人,因而是一个永远需要重新追求的对象,决不可能一劳永逸地加以占有。在此态势中,彼此才能不断重新发现和欣赏,而非互相束缚和厌倦,爱情才能获得继续生长的空间。
              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这话对女子不公平。其实,“近之则不逊”几乎是人际关系的一个规律,并非只有女子如此。太近无君子,谁都可能被惯成或逼成不逊无礼的小人。
              所以,两**往,不论是恋爱、结婚还是某种亲密的友谊,都以保持适当距离为好。
              君子远小人是容易的,要怨就让他去怨。男人远女人就难了,孔子心里明白:“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既不能近之,又不能远之,男人的处境何其尴尬。那么,孔子的话是否反映了男人的尴尬,却归罪于女人?
              “为什么女人和小人难对付?女人受感情支配,小人受利益支配,都不守游戏规则。”一个肯反省的女人对我如是说。大度之言,不可埋没,录此备考。
              如果说短暂的分离促进爱情,长久的分离扼杀爱情,那么,结婚倒是比不结婚占据着一个有利的地位,因为它本身是排除长久的分离的,我们只需要为它适当安排一些短暂的分离就行了。
              家是一个窝,我们当然希望自己有一个温暖、舒适、安宁、气氛浓郁的窝。不过,我们也该记住,如果爱情要在家庭中继续生长,就仍然会有种种亦悲亦喜的冲突和矛盾。一味地温馨,试图抹去一切不和谐音,结果不是磨灭掉夫妇双方的个性,从而窒息爱情,就是造成升平的假象,使被掩盖的差异终于演变为不可愈合的裂痕。
              选自:周国平《忧伤的情欲》


              11楼2011-12-22 19:29
              回复

                周国平:婚姻中没有天堂。
                恋爱时闭着的眼睛,结婚使它睁开了。恋爱时披着的服饰,结婚把它脱掉了。
                欢迎来到人间!

                好的婚姻是人间,坏的婚姻是地狱,别想到婚姻中寻找天堂。人终究是要生活在人间的,而人间也自有人间的乐趣,为天堂所不具有。
                恋爱时闭着的眼睛,结婚使它睁开了。恋爱时披着的服饰,结婚把它脱掉了。她和他惊讶了:“原来你是这样的?”接着气愤了:“原来你是这样的!”而事实上的他和她,诚然比从前想象的差些,却要比现在发现的好些。
                结婚是一个信号,表明两个人如胶似漆仿佛融成了一体的热恋有它的极限,然后就要降温,适当拉开距离,重新成为两个独立的人,携起手来走人生的路。然而,人们往往误解了这个信号,反而以为结了婚更是一体了,结果纠纷不断。
                人真是什么都能习惯,甚至能习惯和一个与自己完全不同的人生活一辈子。习惯真是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甚至能使夫妇两人的面容也渐渐变得相似。
                正像恋爱能激发灵感一样,婚姻会磨损才智。家庭幸福是一种动物式的满足状态,要求两个人天天生活在一起,既融洽相处,又保持独特,未免太苛求了。
                在婚姻这部人间乐曲中,小争吵乃是必有的音符,倘若没有,我们就要赞叹它是天上的仙曲了,或者就要怀疑它是否已经临近曲终人散了。
                在多数情况下,婚姻生活是恩爱和争吵的交替,因比例不同而分为幸福与不幸。恩爱将孤独催眠,争吵又将孤独击昏,两者之间的间歇何其短暂,孤独来不及苏醒。
                婚姻的后果之一是失去孤独的心境。至于是幸还是不幸,全看你内心是否有孤独的需要。
                婚姻有一个最大的弊病,就是对独处造成威胁。对于一个珍爱心灵生活的人来说,独处无疑是一种神圣的需要。不过,如果双方都能够领会此种需要,并且做出适当的安排,我相信是可以把婚姻对独处的威胁减低到最小限度的。


                13楼2011-12-22 19:33
                回复

                  周国平:性爱与道德。
                  你若肯时肯、不肯时罢手,休把人空拖逗。这是一句忠告。

                  一切真爱都是美的、善的,超越于是非和道德的评判。
                  爱情中最重要的品质是:真诚,信任,包容。
                  爱一个人的最好的方式是:把她(他)当作独立的个人尊重她,把她当作最亲的亲人心疼她。
                  爱情与良心的冲突只存在于一颗善良的心中。在一颗卑劣的心中,既没有爱情,也没有良心,只有利害的计算。
                  但是,什么是良心呢?在多数情况下,它仅是对弱者即那失恋的一方的同情罢了。最高的良心是对灵魂行为的责任心,它与真实的爱情是统一的。
                  衡量两性关系有两把尺子。一是法律,凡是不违背法律的行为,均应视为私事,他人不得强行干涉。二是道德,对一切真实的感情不可作道德判断,惟有感情上的不诚实或者借感情之名牟利才是不道德的。
                  在爱情中,追求完美是一种必然的冲动,但其作用主要是否定性的,即督促双方不做有损爱情的事情。其主要成果,一是自律,用理性锁定易变的感情,二是宽容,爱和理性合力创造两人之间的自由空间。当然,这两点本身有助于使爱情持久和美好。
                  可以不爱,不可无情。
                  在情场上,两造都真,便刻骨铭心爱一场。两造都假,也无妨逢场作戏玩一场。最要命的是一个真,一个假,就会种下怨恨甚至灾祸了。主动的假,玩弄感情,自当恶有恶报。被动的假,虚与委蛇,也决非明智之举。对于真情,是开不得玩笑,也敷衍不得的。“你若肯时肯、不肯时罢手,休把人空拖逗。”——这是一句忠告。
                  我赞赏对爱情持不计得失、不计成败的达观态度。不过,你首先要有一个基本判断,就是对方是真爱你还是只想跟你玩玩。在这一点上发生了误解,你迟早会达观不下去的。
                  如同一切游戏一样,犯规和惩罚也是爱情游戏的要素。当然,前提是犯规者无意退出游戏。不准犯规,或犯了规不接受惩罚,游戏都进行不下去了。
                  人们常说:爱与死。的确,相爱到死,乃至为爱而死,是美好的。但是,为了爱,首先应该活,活着才能爱。我不愿把死浪漫化。使爱我的人感到轻松,更加恋生,这是我对爱的回赠。


                  15楼2011-12-22 19:38
                  回复

                    周国平:论幸福。
                    幸福是一种一开始人人都自以为能够得到、最后没有一个人敢说已经拥有的东西。

                    灵魂是感受幸福的“器官”,任何外在经历必须有灵魂参与才成其为幸福。
                    内心世界的丰富、敏感和活跃与否决定了一个人感受幸福的能力。在此意义上,幸福是一种能力。
                    苦与乐不但有量的区别,而且有质的区别。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苦与乐的数量取决于他的遭遇,苦与乐的品质取决于他的灵魂。
                    欢乐与欢乐不同,痛苦与痛苦不同,其间的区别远远超过欢乐与痛苦的不同。
                    对于沉溺于眼前琐屑享受的人,不足与言真正的欢乐。对于沉溺于眼前琐屑烦恼的人,不足与言真正的痛苦。
                    痛苦和欢乐是生命力的自我享受。最可悲的是生命力的乏弱,既无欢乐,也无痛苦。
                    痛苦使人深刻,但是,如果生活中没有欢乐,深刻就容易走向冷酷。未经欢乐滋润的心灵太硬,它缺乏爱和宽容。
                    我对幸福的看法日趋朴实了。在我看来,一个人若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且靠这养活自己,又能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并且使他(她)们也感到快乐,即可称幸福。
                    人世间真实的幸福原是极简单的。人们轻慢和拒绝神的礼物,偏要到别处去寻找幸福,结果生活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不幸。
                    幸福的和不幸的人呵,仔细想想,这世界上有谁是真正幸福的,又有谁是绝对不幸的?!
                    幸福是有限的,因为上帝的赐予本来就有限。痛苦是有限的,因为人自己承受痛苦的能力有限。
                    幸福属于天国,快乐才属于人间。
                    幸福是一个抽象概念,从来不是一个事实。相反,痛苦和不幸却常常具有事实的坚硬性。
                    幸福是一种一开始人人都自以为能够得到、最后没有一个人敢说已经拥有的东西。
                    幸福和上帝差不多,只存在于相信它的人心中。
                    幸福喜欢捉迷藏。我们年轻时,它躲藏在未来,引诱我们前去寻找它。曾几何时,我们发现自己已经把它错过,于是回过头来,又在记忆中寻找它。
                    聪明人嘲笑幸福是一个梦,傻瓜到梦中去找幸福,两者都不承认现实中有幸福。看来,一个人要获得实在的幸福,就必须既不太聪明,也不太傻。人们把这种介于聪明和傻之间的状态叫做生活的智慧。
                    幸福是一个心思诡谲的女神,但她的眼光并不势利。权力能支配一切,却支配不了命运。金钱能买来一切,却买不来幸福。
                    一切灾祸都有—个微小的起因,一切幸福都有—个平庸的结尾。
                    自己未曾找到伟大的幸福的人,无权要求别人拒绝平凡的幸福。自己已经找到伟大的幸福的人,无意要求别人拒绝平凡的幸福。
                    我爱人世的不幸胜过爱天堂的幸福。我爱我的不幸胜过爱他人的幸福。


                    16楼2011-12-22 19:40
                    回复

                      周国平:论真性情。
                      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

                      我的人生观若要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真性情。我从来不把成功看作人生的主要目标,觉得只有活出真性情才是没有虚度了人生。所谓真性情,一面是对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对外在功利的看轻。
                      一个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时,看重的是它们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它们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际利益,这样一种生活态度就是真性情。
                      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才会活得有意思。这爱好完全是出于他的真性情的,而不是为了某种外在的利益,例如金钱、名声之类。他喜欢做这件事情,只是因为他觉得事情本身非常美好,他被事情的美好所吸引。这就好像一个园丁,他仅仅因为喜欢而开辟了一块自己的园地,他在其中培育了许多美丽的花木,为它们倾注了自己的心血。当他在自己的园地上耕作时,他心里非常踏实。无论他走到哪里,他也都会牵挂着那些花木,如同母亲牵挂着自己的孩子。这样一个人,他一定会活得很充实的。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的园地,不管他当多大的官,做多大的买卖,他本质上始终是空虚的。这样的人一旦丢了官,破了产,他的空虚就暴露无遗了,会惶惶然不可终日,发现自己在世界上无事可做,也没有人需要他,成了一个多余的人。
                      人做事情,或是出于利益,或是出于性情。出于利益做的事情,当然就不必太在乎是否愉快。我常常看见名利场上的健将一面叫苦不迭,一面依然奋斗不止,对此我完全能够理解。我并不认为他们的叫苦是假,因为我知道利益是一种强制力量,而就他们所做的事情的性质来说,利益的确比愉快更加重要。相反,凡是出于性情做的事情,亦即仅仅为了满足心灵而做的事情,愉快就都是基本的标准。如果不感到愉快,我们就必须怀疑是否有利益的强制在其中起着作用。
                      你说,得活出个样儿来。我说,得活出个味儿来。名声地位是衣裳,不妨弄件穿穿。可是,对人对己都不要衣帽取人。衣裳换来换去,我还是我。脱尽衣裳,男人和女人更本色。
                      人生中一切美好的事情,报酬都在眼前。爱情的报酬就是相爱时的陶醉和满足,而不是有朝一日缔结良缘。创作的报酬就是创作时的陶醉和满足,而不是有朝一日名扬四海。如果事情本身不能给人以陶醉和满足,就不足以称为美好。
                      此生此世,当不当思想家或散文家,写不写得出漂亮文章,真是不重要。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
                      人不仅仅属于时代。无论时代怎样,没有人必须为了利益而放弃自己的趣味。人生之大趣,第一源自生命,第二源自灵魂。一个人只要热爱生命,善于品味生命固有的乐趣,同时又关注灵魂,善于同人类历史上伟大的灵魂交往,即使在一个无趣的时代,他仍然可以生活得有趣。


                      19楼2011-12-22 19:49
                      回复
                        说的真好。我向往的就是两个人灵魂的吸引。至死不渝忠贞的爱。


                        24楼2014-08-26 13: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