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捕头吧 关注:70贴子:260
  • 5回复贴,共1

卧龙生轶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卧龙生乱点鸳鸯谱


1楼2011-12-24 14:29回复

    三国时代的政坛人物,以诸葛亮最出风头。被誉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更把他捧上了半天。该书主要出场人物成千上百,诸葛 亮俨然是众星捧月的主角。只要他出场,情节便特别生动。据说有些读者看到书中的第一百零四回「五丈原诸葛归天」,便即掩卷叹息,没有兴趣再看下去了。
    台湾著名武侠小说作家中,有两个人对诸葛亮特别景仰,一个把笔名改为「卧龙生」;另一个是「诸葛青云」。朋友们平日对他们的称呼,乾脆就叫成「卧龙」与「诸葛」。
    卧龙生和诸葛青云在台湾武侠文坛中,成名甚早,算得是这一个行业中的前辈。他们写作很勤,著作极丰。如果把他们的作品叠起来,比身体还要高,名符其实的是「著作等身」。
    笔者有幸,与这两位大作家交往甚久,而且成了挚友,对於他们生前轶事,知之甚详。若论出道先后,卧龙生似乎比诸葛青云还略早些。
    卧龙生在武侠文坛崭露头角,大约是在一九五九至六一年间。他的第一篇武侠小说「飞燕惊龙」,是在台湾大华晚报刊出。
    当时大华晚报销量平平,由於读者们追读这篇武侠小说,争相传诵,使到大华晚报销数急升。中央日报见猎心喜,也邀卧龙生替他们撰写武侠小说。中央日报是国民党所办的党报,一向作风严肃,竟然刊登起武侠小说来,确实是破天荒的大事。
    这麼一来,台湾的读者便忙个不了,早上看卧龙生在中央日报写的「玉钗盟」,晚上又要追看大华晚报的「飞燕惊龙」。当时所有政府机关都订有中央日报, 由於内容枯燥,平日搁在报纸架上备受冷落。自从刊登了「玉钗盟」之后,中央日报便成为办公室裏的宠儿,时常不在报纸架上.连一些部长委员之类的高官,也要 看完这篇武侠小说才开始办公。到了下班,大家又一窝蜂似的去抢购大华晚报了。
    这两张报纸不但因为刊登了卧龙生的武侠小说而顿时「洛阳纸贵」;连卧龙生也就一夜之间成为社会人士争相议论的名人。由於卧龙生此时埋头赶稿,极少出现於公众场合。他是个怎麼样的人?便引来不少读者好奇的猜测。
    有人看到卧龙生在作品中写出深不可测的武功招数,便以为他是武当山的老道士,或者是少林寺裏的高僧。更有人绘形绘声的大加描述,夸耀自己曾经见过卧 龙生的庐山真面目。此时,连报社也被带来不胜烦扰的苦恼,除了要代转如雪花似飞来的读者函件之外,更经常有人扶病前来报社,硬说卧龙生精通岐黄,更擅长金 针渡穴的医术,非要亲见卧龙生请求他救命不可。其实,所谓精通歧黄和金针渡穴,只不过是小说中的情节而已。
    其实,卧龙生那裏是什麼武当山的老道士或者是少林寺的高僧,他此时正蛰居於台北的桃园郊区一个叫做青溪的小地方,呕心沥血的埋头疾写。
    


    2楼2011-12-24 14:30
    回复
      「洛城儿女」轰动一时,最高兴的当然是华视电视台了.高层人士对卧龙生刮目相看,礼贤下士的邀请他再接再厉,继续替华视多拍几个片集。料不到卧龙生的答覆,却是另有发展计划,暂时没有时间替华视效力。
      卧龙生此时确实是另有发展计划,他拍完「洛城儿女」之后,去香港走了一转,遇到一位制片家朋友,极力怂恿卧龙生自资拍制电影。因为包拍电视片集,需 要倚赖兄弟帮忙,拿来的包拍费用,左手来右手去,都分给了拔刀相助的朋友,卧龙生到头来只是赚了名气,实际落到口袋裏的报酬,郤是少得可怜。
      返回台湾之后,卧龙生便下了决心向电影进军,经过几个月的筹备,处女作「侠士、镖客、杀手」便开镜了。这部电影在名义上,监制、导演和编剧都集於卧 龙生一身,其实每一种工作都是好友们帮忙.因为他对於电影工作所知不多,只是凭著一股倔强的傻劲,闯进电影圈的大门而已。
      电影是一门很复杂的生意,卧龙生初临战阵便遭遇了滑铁卢。影片拍制出来,成绩怎麼样姑且不说,由於没有发行门路,许多外地映权都卖不出去,甚至连香 港也没法在戏院取得上映的排期,光是在台湾上映,收入有限。他这一部处女作「侠士、镖客、杀手」,竟然亏蚀了过百万元台币。照那时候的币值算来,百万台币 已能在台北市中心区,买到几个很像样的居住单位了。
      倘若卧龙生是个电影界的老手,能够把这部处女作排在香港上映,或者多买出几个外地映权,说不定会反亏为盈。即使有所亏蚀,也不会蚀得那麽凄惨.况且人家拍 片会节省开支,精打细算。卧龙生毕竟是大作家的脾气,平时阔绰惯了,身边的那群兄弟,吃喝玩乐和日常用度,都是由他支付而绝不计较,於是,影片的亏蚀当然 更是雪上加霜了。
      卧龙生拍电影亏蚀过百万,一些好友当然担心,苦口婆心的相劝:「卧龙,拍电影这一行,不是那麼好吃的,看来你还是写写稿子,反而实际得多。」
      卧龙生就是有著那股倔强脾气,虽然他也知道好友的相劝,是出自一片真诚.可是这番话,他偏偏听不进耳,心裏还咕噜著:「难道我除了写稿之外,就一无用处吗?你们等著瞧吧!」
      笔者从诸葛青云那裏听来一个故事。
      有一天,诸葛青云和卧龙生等几个武侠小说作家在一家饭店相叙,旁边走过来一位略为相熟的朋友。此人满身铜臭,最近还发了一笔小财。
      这位朋友可能喝多了两杯,以致口不择言。他指著几位作家说:「我真佩服你们,身上带著一枝原子笔,几张原稿纸,写写划划,便能换取钞票,真是很了不起呀!」
      这番话听得几位作家很窝心,可是再听下去,便不禁双眉竖起,因为这位得意忘形的朋友继续说:「不过,你们日写夜写,又能够赚得几多?我们做生意,一笔就赚上一两百万。你们就算写上一辈子,也不可能赚得到那麼多的钱呀!」
      


      9楼2011-12-24 14:33
      回复
        几位作家包括诸葛青云在内,听了这番话,心裏当然很不高兴,却还没有怒形於色。卧龙生却是抑制不住,他一拍桌子说道:「难道世界上就只有你会做生意?明天老子便做给你看。」
        以后,卧龙生真的对做生意大感兴趣.可能他此时已不再景仰「初出茅庐便知三分天下」的诸葛亮了,反而很羡慕辅助越王勾践复国立下大功的范蠡大夫。因为范蠡功成之后,便不再留恋官位,化名陶朱公去做生意,发了达成为团团富家翁。
        卧龙生掷笔之后,曾经做过多种生意,做过渔船,做过种菇,做过国际贸易,林林种种,多不胜数。可能是命中注定,他只能做诸葛亮,郤不能做陶朱公.十多年来,无论他做什麼生意,都是「头头碰著黑」,没有一种生意不赔本,而且赔得脸肿鼻青。
        这时候,笔者每次去到台湾,仍不时与卧龙生相聚.发觉他对於做生意真的很有热诚,听他谈起生意经来,也是头头是道,简直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气慨。只不过,理论是一回事,实际经营起来,却又是另一回事。
        卧龙生的脾气倔强,有时在朋友之间小玩玩的赌沙蟹,便可以看得出来.他无论手上握著甚麼牌,都是穷追不舍,非要赌完最后的一张牌不可.这种只知进而不知退的作风,正是商场的大忌.他也欠缺了曾国藩的运气,在「屡败屡战」中,最后仍能把大局翻转过来.
        另一方面,也许卧龙生写武侠小说时,感染了太多的豪侠义气,许多事务都交托给别人,太过信任那些声言「为朋友两胁插刀」的所谓义气兄弟,却忽略了老 人家教导后辈的一句老生常谈:「力不到,不为财!」於是,遇到一些「君子可以欺其方」的夥伴,卧龙生便失败得「不明不白」了。
        写到这裏,笔者想起了一位性格与际遇和卧龙生差不多的挚友,那就是著名历史小家高阳。
        高阳写过一本《胡雪岩》,在书中谈起做生意来,岂只是「头头是道」,简直是「路路皆通」。听说在中国大陆开放改革以后,不少下海营商的人,把《胡雪岩》这本书视为商场上的金科玉律。
        由於写过了《胡雪岩》,高阳也认为自己俨然是商业奇才了.既然在自己的笔下,能够写得出那麼多的营商道理和秘诀,高阳少不免会自以为是,思量及锋而 试。於是,他涉猎於波涛汹涌的股票市场,最初稍为有所斩获便沾沾自喜,以为自己也像胡雪岩一样,是个「经营之神」。却不料贪胜不知输,在乘胜追击之时,形 势逆转,甚至泥足深陷,竟然输掉了百多二百万元台币。除了损失毕生积蓄之外,还背上了一身巨债。
        高阳的稿费和书藉出版的版权费向来极为优厚,若不是一时贪念,以为可以赚大钱,经常性的收入,大可以使他过著极优哉悠哉的生活。后来,因为要偿还债务,弄得高阳狼狈不堪,经济情况往往是见襟捉肘。
        台湾联合报的老板娘是高阳作品的忠实读者,每遇到高阳缺稿而停刊一天时,她是第一个打电话向编辑部询问原因。一来她这一天看不到高阳的连载小说便怅然若有所失;二来她担心高阳病了,要赶快请医生去替他看病。
        


        10楼2011-12-24 14:34
        回复
          老板娘拿出私房钱,在台北木栅高尚住宅区建造了一幢颇有气势的住宅大厦.她对高阳是爱才若渴,原本打算这座住宅大厦建成以后,将一个千多尺的单位送 给高阳,让他有个舒适的居住环境,以后可以安心写作。但后来她改变了主意,虽然仍让高阳搬进去居住,却不把这个单位的屋契送给高阳,而是要象徵式的每个月收取一 元台币的租金。
          要收高阳每个月一元租金,许多人都觉得奇怪.老板娘解释道:「如果把那个单位送给高阳,债主便会逼他卖掉房子来还债,到头来他仍然是连个窝子都没有。如今我收高阳象微性的一元租金,才能保障高阳安心住下去,不会被债主迫走。」
          卧龙生和高阳的写作路子虽然不同,却都是著作等身疯魔一时的大作家。他们凭著一枝生花妙笔,画出了彩虹,一年所收到的报纸稿费,和出版书藉及改编电 影电视的版权费,比人家打一世工的收入还要多。倘若他们安分守已仍然伏案写作,甚至收笔归隐,凭著那些版权费,也可以生活得很优悠自在。
          无奈是他们都嫌写稿赚钱比不上做生意那麽多和那麼快,又自负聪明以为路路可通,到头来所得到的,郤是惧怕债主临门而终日怔忡不安。
          回头再说卧龙生,只因一念之差弃笔从商,落得个惨淡收场,真个是令人扼腕叹息。
          朋友们都说:「倘若卧龙生把他笔下得来的收入,不拿去投入商场大海, 而用作买楼投资,最低限度在最繁盛的台北市区中心,也可以买下几层豪华住宅。光是租金收入,便可使到他晚年过著很丰衣足食的生活了。」
          卧龙生营商失败,不但两袖清风,而且背上了一身债,和高阳可说是难兄难弟,同病相怜。他曾经风光过一时,如今已是豪情不再,心情的难堪,非笔墨所能 形容。俗语说:「人穷志短」,为了不想听到别人的闲言闲语,更不想遭人白眼,卧龙生恍如在人间消失了一样,自我隐藏起来.甚至连多年好友想找他吃吃老酒或 者下一盘棋,也不容易找得到他。
          过了几年,朋友们得到卧龙生郁郁以终的噩耗,不禁同声叹息。一代才人,逝去得那麼寂寞凄凉。只留下数十本曾经使到武侠小说迷疯魔入神的作品,仍然排列在书店中,让读者们仍可以欣赏到他当年的盖世才华。
          


          11楼2011-12-24 14:34
          回复
            以上转自卧龙生吧。


            12楼2011-12-24 14: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