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之都吧 关注:55贴子:1,060
  • 3回复贴,共1

 《弯弯的河湾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京杭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流到山东济宁时,古老的大运河有个90度的大转弯,而小街就在大转弯的外线,当地人叫河湾街。河湾街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运河的兴旺,照出了中国的历史,也照出了小街由盛到衰的历程,现该街2003年6月被拆除,该 专题拍于2002年到2003年5月,因非典而结束拍摄,是我第一个黑白专题,当时也没有当成专题拍,现在正想继续追踪拍摄。该专题没有发表过,贴在这里,请狼哥和各位DX多指正。
      《弯弯的河湾街》

  在古老的运河日益萧条的今天,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走进了一条即将拆除弯弯的小街,走进了在这条弯弯小街上生活的人们,虽然现在这条小小街已经被无情地拆除,但这条弯弯的小街所走过的不平凡的历程,将永远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不会消失。
这条小街叫河湾街,就依偎在古老的运河旁。
       一、弯弯的运河从此流过
  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长近1800公里,而流到山东鲁西南时,因运河的繁华,也渐渐地繁华出一个“南北之冲”的济宁,形成“南控徐沛,北接汶泗”的“河渠要害”之地,并形成了当时全国的漕运中心,济宁也成为鲁西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一条运河造就了当地的美丽,也给当地带来几百年的繁荣。
  古老的大运河从城中而至西向东流过,在穿过大闸口的后,古老的运河来了个90度的大转弯,而河湾街就在大转弯的外线,依河而建立的小街也就成了弯弯的,当地人形象地将这条不能跑车的小街叫河湾街。弯弯的小街处在大闸口和小闸口之间,据小街里的老居民讲,在运河红火的时间,小街平日里热闹非凡,船只在河里来回穿梭,行人在小街上走来走去,叫卖声,划船声、说笑声、争吵声,彼起彼伏,不绝于耳,而有时在他家门口排满了等候过闸的数百艘船只。南来的小贩,北往的商贾,城中的运河,出现了“车马临四达之衢,商贾集五都之市”热闹景象。
  河道帆樯如林,河岸货物成山,运河的繁忙,不仅给这座江北的小城带来了600多年的兴旺,也让小小的河湾街迎来了朝气蓬勃的青春,迎来了来自海河,黄河、长江、淮河和钱塘江五大水系的风土与人情,迎来了来自杭州、北京、无锡、苏州和天津的历史与风俗,迎来了南方的竹子、瓷器,精明与灵气,迎来了北方的科技、艺术,豪情与朴实,也迎来了西方诸国的宗教的传播和文化的交流。河湾街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运河的兴旺,照出了中国的历史,也照出了自己由盛到衰的历程。
         二、弯弯的小街弯弯的美
   弯弯的运河,在这里容纳了四方之水,八方之源,形成了独具韵味的美丽的风光;弯弯的小街,在这里走过了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沉积了特有的人文地理景观。
   城市因河兴市,在运河兴旺时的济宁,当地的商业非常繁荣,一些商业街也在运河两旁应运而生,从河湾街西面的大闸口桥向南,就是当地旧时最著名的商业区竹竿巷,是往年济宁手工业最集中、商业最发达的地段,在河湾街西测,大闸口桥北岸,是以打铁为生的人居住的小街,至今,在大闸口桥南北两头,仍然有几家以经销手工铁制品的店面和地摊,而河湾街东面的小闸口附近,是经销药品的区域,而不远处也有以做绳为业的打绳巷,以制作糖为业的糖坊街,而河湾街是当地有名的鞭炮一条街,当年,各地的鞭炮都汇集到这里,到春节前后,小街上会人头攒动,经营鞭炮的从运河里将大鞭小鞭从外地运来,外地在济宁做生意的人,购买几挂鞭炮,高高兴兴回家过年。当然,河湾街是经营鞭炮的传统商业街,平时,有开业、过寿的在这里也能买到上好的鞭炮。每一次在河湾街拍摄的时候,我都很留心,有没有当年鞭炮市场所留下的足迹。只可惜时景变迁,近五十年过去了,一切像放鞭一样,一声响过后,只见火光一闪,纸宵飞舞后,没了踪影。
  弯弯的小街向南不到5米,就是运河,所以小街上众多的不知名的民居都是依河而建,街民依河而居,所独有的建筑特色也体现了实用与南北建筑形式的结合。也许是地方狭小的原因,小街里的北方所特有的四合院比较少,仅有的几个房屋及庭院也比较矮小,多为后来翻建的砖土结构,房基底多用石头以防水。在实用方面,有的房子设了面向运河的房门,南北各有门更方便居民出入,也有不少的居民大门依然开向了运河,而活动式的门板式大门,就可知道原来一定是个不错的商家。在河湾街,我也看到有几家的窗户具有南方家居的特点,装饰木条有序的排列,也显示出户主的品位。



1楼2006-09-19 00:41回复
      我在河湾街前后拍摄有8个月,走家串户,说东道西,与河湾街的不少的居民成了熟人。每次到河湾街的时候,他们都盛情地邀请我到屋里喝口水,道个家常,后来我也发现,在河湾街,有3家房子里设有天窗,这是北方民居比较少见的,在南方安徽一带,我也曾看到过类似的天窗。作为北方,由于冬天寒冷,窗户都比较小,采光不好,而开设天窗后,室内比较明亮,我想这家民居的主人一定沿运河到达过南方,颇受南方建筑的影响。 
       弯弯的河湾街在许多人看来已经很旧了,像位蹒跚而行的老人,走过了风风雨雨,世世沧桑,也许她就是运河里的一朵水花,对于历史的长河来说,瞬间的绽放已经让我感觉到她的美丽。
              三、弯弯的龙须无处寻
      河湾街真的很小,长不过200米,住户也不多,许多居民都是以运河为生的人。当我一开始拍摄河湾街这个很有人文气息的体裁时候,也很不顺利,小街上的人并不让拍,后来我就放下机器,与他们了天,小街的人虽然是很穷,但这里的人都很好,后来我用的法国产的三角架走到哪,放到哪里,有时候在别人家会放上2个月。虽然隔壁就是闹市区,但艰苦的条件,使这里居住的也只有老人和孩子了,所以小街很静,静得让人感觉在小街里,你不会感觉到时间的流逝,有时候,我从小街里走出来,车声、人声、混杂在一起,让我感觉是恍如隔世的感觉,要许久才能适应过来。
      可时间是可怕,历史是无情的,美丽的女人都有衰老的一天,雄健的男人都有不力的一日,美好的事物都有破败的一瞬,随着时代的变迁,当火车的声音压过了水声,当汽车的轮子快过船桨,当轮船在更加广阔的大海里自由航行,当飞机在空中划出美丽的长线时,河湾街渐渐地走向沉寂,走向了暮年。但河湾街所透出的运河历史与人文的富足,并不是现代人一天所能读懂的。与河湾街相邻的竹竿巷,是旧时济宁最有名气的一条商业街,由于它弯曲像个龙身,东头有东大寺,像个龙首,小街里的房屋像片片鳞甲,而左右的小巷就是龙爪。而当我在河湾街对面的大楼仅有的二十公分的边沿上,两腿抖抖地拍摄河湾街全景的时候,望着弯弯的河湾街,在运河的偎依下,她依然显得丰韵犹存,落落大方。如果按当地人的说法,我看河湾街极像一条弯弯的龙须。由于运河就在一旁,当地人传说,这就是“青龙戏水”,据说在小巷里原有水井,不是用来取水,而是当作“水钉”钉住这条青龙,以防止它吸足了运河水,腾空而起,破坏了当地的风水。也许我与河湾街朝夕相处,我心底期盼她能够保存下来,能够作为一个城市的历史,教育和展示给后人,但河湾街包括更有名气的竹竿巷还是被无情地拆了。河湾街几百年的足迹,就这样弯弯走出了人们的心底,走出了人世间,走出了自己人生的足迹、消失在茫茫沧海中,不见了踪影……..
       也许可以忘记这条小街,但人们不能忘记历史


    2楼2006-09-19 00:41
    回复



      3楼2013-09-29 21:58
      回复
        我在这里长大,因为当兵,很遗憾没有见到河湾街最后一面,无数次的梦到老街却再也见不到了,肯请分享一些河湾街的照片,不胜感激!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6-10-11 11: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