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1ao_xin吧 关注:7贴子:566
  • 0回复贴,共1

生命为何如此不堪-从宰我问仁说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前段时间,就“宰我问仁”,听到别人有一种特别的翻译:
宰我问孔子,要是有人告诉一个仁义之士,说有人掉井里了,这个仁义之士是否就该跳下井去?孔子没有回答,而是批评这个宰我:为什么要提这样的问题呢?孔子的理由是,君子可以牺牲他的生命,但你不能设局为难他;你甚至可以欺骗一个君子,但你不能用这样的难题玩弄他。因为在孔子看来,悲剧之间的任何选择,都有违于仁义。
我也见过这样一道公务员考试的面试题:你驾驶着一辆火车,驶近岔道口,突然发现正常行驶的轨道上有五、六个孩子在玩耍,而另一条备用轨道上有一个孩子在玩耍,你会将火车开上哪个轨道?照实回答,你要么轧死五、六个不守规矩的孩子,要么轧死一个守规矩的孩子。两个悲剧,你能选择哪个悲剧?
那个都不想选,但问题绕不过去。若让我回答那道面试题,我只能这样说:如果作为一个火车司机,遭遇这样的选择,非常残忍,我既不能依照常规,驶向五、六个不守规矩的孩子,虽然他们错了,但他们错不至死;我更不能违反常规,驶向那个守规矩的孩子,他遵守规矩,更不当死。
好在这只是一个假设,我们完全可以防患于未然,避免这场悲剧。这既然是个孩子出没的地方,就该有人把守,就该设置孩子无法逾越的栅栏,就该有醒目的标识,或有预先提请离开轨道的装置……总之,不能回答该让火车开上其中任何一个轨道。
可转眼间,所有的假设都不再是假设。“湖北三名大学生救人身亡、渔民不救”、让上面的假设变成了血的事实。代入其中,我们是愿意做丧失生命的大学生,还愿做不顾道德的渔民?
事情同样的绕不过、也同样的无法选择:不经意之间,要么失去生命、要么失去尊严!这是为什么?只是因为——我们来到了……长江岸边!
孔子曰:“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是的,我会付出生命,但不是救人,而是为找出那个陷我与局中的人;是的,我会不顾尊严(不去救人),但即使低头,也不会让我内心失去骄傲。
如此简单的一个局,又怎么能——陷我、罔我
《论语》里面,我最讨厌‘宰我’
‘宰我’很聪明,逻辑的理性思维非常好,但是,我讨厌他,因为他没有爱心。
为什么?因为他吓唬老百姓。孔子赶快说:算了算了。第二,没有孝心。认为守孝1年即可以上2故事,来自《论语》。聪明,没有爱心的人容易沦陷为奸邪之人,比如秦桧那样的。我甚至怀疑‘宰我’就是秦桧的转身。
‘宰我’为什么没有爱心呢?我估计是他妈妈给他奶水吃的太少。所以,他才要求1年守孝。
唉,所以,我现在的心好痛。我痛惜小人,是我的一种慈悲之心。一种更深刻、智慧的爱心。
我希望人人聪明,有爱心,但是,我做不到,所以,我就心痛。
其实,仔细想开了,‘宰我’迟早会醒悟的。如果他一辈子想不开,那么千万欠必定可以明白。为什么,聪明的小人是没有人喜欢的。
所以,哦,我这是自我安慰自己吧。
其实,在社会中,我们遇到‘宰我’这样的小人,最好给他温暖和爱心。现在,这样的人真是太多了。
当然,孔子使劲的骂‘宰我’,‘宰我’不离不弃的做孔子的学生,可能是‘宰我’明白孔子爱他。
当然,你们现在看到我说讨厌‘宰我’,其实,我是不讨厌。
为了,让你们不至于和我学习绕口令,我特别解释一哈,我是讨厌‘宰我’的坏毛病,但是我爱他、不讨厌他本人。
当然,如果你们没有足够的智慧和‘宰我’这样的小人打交道,最好敬而远之吧。
天下的事情,各种各样的情况都可能存在,比如渔民不救人,可能存在非常多的符合爱心的情况。比如,那个渔民是个旱鸭子,比如那个渔民已经精疲力竭,比如那个渔民最近一下水就腿抽筋,渔民认为他去救人家的话,反倒把自己的性命搭进去,而自己没有把人救上来,反倒把自己的性命搭进去,这是不仁的,为什么?因为他的家人会伤心欲绝。
还有那个‘有人告诉一个仁义之士,说有人掉井里了,这个仁义之士是否就该跳下井去’,更是存在各种各样数不尽的可能。除了上叙的可能,还存在有人骗他的可能,还存在井底二氧化碳毒死营救者的可能,不甚枚举。
那么,孔子为什么会批评宰我,最直接的情况是这样子的。圣人的心中,不再有执着教条之心,他的内心空空如也。他心平气和,心静如水。他的内心里只是天理良知。他心如赤子。当他听到宰我的问题,他就很不爽。为什么会不爽呢?因为孔子的第一反映是宰我为什么会提这样不仁的问题。为什么这是一个不仁的问题,因为宰我的内心有落井下石的潜意识。因为仁者见人,智者见智。落井下石者见落井下石。
嗯,上述的阐述你们可能还不明白。
那么,我再这样的告诉你们吧。孔子把其他人都当作自己的亲人看。
所以,他的内心非常反对这个问题。
比如,你问好多人,假如你的爸爸被汽车轧死怎么办?我想好多的人不愿意回答这样的问题。他们可能会说‘为什么我的爸爸会被汽车砸,你怎么不说你爸爸呢’。
这是孔子的第一反映,他非常讨厌这个关于他的‘亲人’不吉利的问题。
第二、他马上意识到宰我有落井下石的不仁思想。
第三、宰我在理论上面寻找仁。
理论上面是寻找不到仁的。达摩祖师曾经有一首偈子:‘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用功夫;若要纸上寻佛法,笔尖沾满洞庭湖’。
宰我是在理论上面寻找教条的仁,而孔子是针对宰我的思想,骂他。
请在现实生活中寻找仁吧。释迦牟尼的开悟不是他的‘金刚经’,他的‘金刚经’是他开悟之后给弟子们讲的。我的开悟也不是仅仅看论语等经典的,我是基本掌握一些道理之后,在生活中不做坏事,克服自身的缺点,和青春期的同学多接触,心境不断的返回到年轻时候的心态,锻炼身体,智慧达到很高以后,帮助朋友化解烦恼才证悟孔子、天地无私之爱的。
我不知道孔子是怎么开悟的。但是,我看到孔子的‘天地万物,无非教也’的话,正好和我开悟之前的一瞬非常的相似。
我在开悟之后,思维才逐步的达到融汇贯通。


1楼2011-12-27 21:5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