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晋代开始,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在给诸葛亮升
官晋爵,赐庙加号:晋封武兴王;唐封武灵王,并赐
庙;宋赐“英惠庙”,加号“仁济”;元代更追封为“威
烈忠武显灵仁济王”。至明初洪武二十一年(1388
年)朱元璋钦定“帝王庙”,选从祀名臣三十七人,
“忠武侯与焉”
到了清代,朝廷不但下令将许多纪念诸葛亮的
胜迹古祠加以整修建新,供人瞻拜;而且每年春秋
祭祀孔庙,还以诸葛亮从祀。康熙皇帝赞叹地说:
“诸葛亮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臣者,惟诸葛
亮能如此耳。”乾隆皇帝还亲自撰文《蜀汉兴亡
论》,大发议论,提出“人君之用贤与不用贤,关系国
家存亡”,对诸葛亮推崇备至。由于最高统治者
的倡导,一般封建士大夫更是争相编纂文集,以诸
葛亮为题著书立说,一时成为风气
客观而言,诸葛亮受到后人景仰的情况,不是
这篇小小的文章所能表述的。三国以后,谈论诸葛
亮者是那样普遍,说三国言必称诸葛,好似谈春秋
言必称孔夫子一样,以至宋儒也将诸葛亮请进孔庙
去,视他为儒家典范,和孔子及其弟子等一起供奉。而从宋代开始,民间演说三国,在京元代杂居的加工,特别是到明代《三国演义》问世以后,诸葛
亮其人,几乎达到家喻户晓,有口皆碑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