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饱了撑得吧 关注:35贴子:786
  • 9回复贴,共1

我对三国人物的评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近期写了几篇"三国人物叹系列",现发表到这里,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IP属地:北京1楼2006-09-21 16:44回复
    孔明叹
    “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这首诗,是我在阅读《三国》时感触最深的一首诗。这首诗中所说的人,也就是三国历史上最具有传奇色彩的蜀国丞相诸葛亮,诸葛孔明。
    提起孔明,人们都会想到他那些脍炙人口的故事,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空城计……但是,孔明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这些,他最令人钦佩的一点,是他对于蜀汉的忠心耿耿,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那份精神。
    孔明生在一个乱世,他隐居在南阳的隆中,被人称为“卧龙先生”。根据他自己的说法,他本来是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但是,当刘备来到他的草庐,三回五次请他出山时,他终于选择了跟随刘备。其实当时他的心里,何尝不想继续高卧隆中,躬耕于田亩之间呢!但是他没有。他完全可以继续在乱世中“苟全性命”,但是他也没有。他跟随刘备,是为了天下苍生,为了黎民百姓,为了在乱世中连性命都保全不了的人民。就因为这样,他的后半生就完全交给了蜀汉,交给了先帝刘备,交给了扶不起的阿斗……
    还记得孔明离开草庐前说的一句话:“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读到这里,不觉感到一阵悲凉。孔明的志向,原本是帮助刘备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后,就回到家中继续隐居的,所谓“归去来兮我夙愿,余年还做垄亩民;清风明月入怀抱,猿鹤听我再抚琴”。但是,大业没有完成,孔明在六出祁山之后,心力交瘁,终于一病不起,一颗巨星陨落在了五丈原,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蜀汉建兴十二年……他那成就大业后归隐田园的愿望,终于成为泡影;他为刘备谋划的兴复汉室的计划,也终于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从这一点上来说,孔明是失败的。但是孔明却成功了:他成为了万古忠臣,他的忠义也是万古之人所不能及的。
    刘备霸业未成,中道而亡;临终前,交待孔明:“若嗣子(刘禅)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但孔明却没有这样做;他竭诚尽忠地辅佐刘禅,没有半点私心。难道说孔明认为刘禅是可辅之主吗?其实,孔明心里很清楚:刘禅注定是“扶不起的阿斗”,不可能使蜀汉强盛。但是,尽管如此,孔明还是选择了辅佐刘禅,因为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报效刘备的三顾之恩,天下永远是汉家的天下。正因如此,孔明才写下了令人涕泗横流的前后《出师表》;他也希望刘禅能认识到形势的严峻,为了兴复汉室、克复中原,他已经决定: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时的蜀汉,实际上已经无力对抗强大的魏国,但孔明却仍然要出师北伐,这不是谯周所说的“逆天而行”,恰恰是孔明对刘备、对蜀汉的忠义的表现。有人说,孔明在蜀汉没有培养出人才,导致孔明之后,蜀汉无人。也有人说,孔明生前大小事务都要亲自经手,导致过早去世,加速蜀汉衰亡。然而孔明说:“吾非不知;但受先帝托孤之重,惟恐他人不似我尽心也!”读书至此,怎不催人泪下!所以,不是孔明培养不出人才,正是由于蜀汉之人,无一人能得孔明精髓。亲自经手各项事务,原因却是“惟恐他人不似我尽心”,可见孔明对于蜀汉的一片赤诚,天地可鉴!可怜天妒英才,不与孔明以寿;五丈原之灯终于熄灭;孔明将星终于坠地!呜呼!“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IP属地:北京2楼2006-09-21 16:46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貂蝉叹
      “一点樱桃启绛唇,两行碎玉喷阳春。丁香舌吐衠钢剑,要斩奸邪乱国臣。”
      提起貂蝉,人们就会想到“连环计”。古人曾经有“红颜祸水”一语,言夏因妹喜而亡,商因妲己而亡,周因褒姒而亡,无一不是红颜作孽。以此论之,貂蝉乃是董卓的祸水了。但是万事都不能以偏概全。不错,像妹喜、妲己、褒姒都堪称亡国祸水,但貂蝉是绝对不能以“祸水”亵渎的。貂蝉施连环计,先嫁给吕布,又嫁给董卓,从中取事,离间二人情意,终于使吕布亲手杀了董卓,为国家除了一大害。所以,貂蝉乃是国家功臣,乃是巾帼英雄,又何能以“祸水”污蔑?
      有人批评貂蝉“妖气太重”,我认为这完全是对英雄的亵渎。不错,貂蝉一女事二夫,在古人眼中,这是不守妇道,是没有纲常道德的人。但是貂蝉却因此忍辱负重,不惜损坏自己的名声,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除掉贼臣董卓,为民除害,报效国家,也是为了报答王允对自己的养育之恩。貂蝉为了国家,又何惜自身?她也曾对王允说过:“但有使令,万死不辞。”这是一种怎样的气度!“万死不辞”,死一万次都不在乎,又何况名节受辱?她对于王允的忠心,对国家的忠心,由此可见。如此一个巾帼英雄,怎么能说“妖气太重”呢?相反,倒是当时的一些所谓“伟丈夫”,如李儒、贾诩等,倒是不惜跟随董卓,毁了自己的名声,不及貂蝉万分之一,不是“伟丈夫”,倒是“伪丈夫”。贾诩后来悔改了,大约也是跟貂蝉一比,不觉愧煞;李儒却是自始至终都没有悔改,最后自取其祸,和董卓一起被杀。此等人不如貂蝉,为何没有被评上“妖气”之名?
      凡就大义者,均不惜自身。貂蝉为了国家的大义,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她何尝不是一个有爱情追求的女子?然而为了报效国家,她却完全毁在了董卓、吕布的手里,最后不得不成为吕布的妾,追随了一个她根本不爱的男人。古代有名的女子不少,但是像貂蝉这样就大义而不惜自身的女子,却是少之又少。大概也只有貂蝉这样的女子,才配得上“巾帼英雄”这样一个荣耀的称号吧!


      IP属地:北京3楼2006-09-21 16:46
      回复
        关公叹
        “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
        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
        关公,是忠义的代表,他的忠义,一直为后人所传颂。
        关公所拥有的,不只是小说中所说的盖世的武艺。多数人只关注了关公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而忽视了此前所发生的事。当时曹操兵临城下,刘备出逃,只留下关公保护着刘备的家眷,死守在下邳城。可叹天道变易无常,下邳又被曹操攻破,关公退守土山。当时的关公,心中也曾想过:以一死报答刘备之恩。但他心里又是很清楚的:刘备霸业未成,而自己先死,倘若刘备复出,而最重要的臂膀已无,霸业将如何成功?再者,刘备家眷尚在下邳,自己如死,二位嫂夫人何人保护?想到这点,关公不禁长叹一声,他明白:为了刘备的大业,必须先屈身投降曹操。于是,他终于俯首面对曾经的宿敌——曹操,这也是不得已啊!但他很快又对曹操说明:“关某若知皇叔所在,虽蹈水火,必往从之。”关公的心中,何曾忘记了刘备,忘记了桃园之义啊!关公在曹营的朋友张辽也曾问道:“倘玄德(刘备)已弃世,公何所归乎?”这意思很清楚:如果刘备已经死了,关公必定也会死心,从而一直为曹操卖命。然而关公回答:“愿从于地下。”短短五个字,掷地有声,彻底毁灭了曹操欲强留关公的心思。这份忠义,即使是亲兄弟也未必会有,而关羽和刘备只是结义的异姓兄弟,竟然有如此情义,试问袁谭、袁尚,刘琦、刘琮,曹丕、曹植:亲兄弟尚且相争,甚而至于自相残杀,面对关公之义,能不愧煞?
        这里还有一个细节:曹操对关公可谓是十分殷勤,“小宴三日,大宴五日”,还赠给他十名美女,在关公斩了袁绍大将颜良后,又送给他一枚“汉寿亭侯”的大印。然而关公俱不动情;在最终离开曹操时,挂印封金,丝毫不受。但当曹操将原来吕布所有的赤兔马赐给关公时,他却“再拜称谢”,这令曹操感到很不愉快,问关公:“何贱人而贵畜耶?”这就是说:我送给你那么多美女,那么多金子,你不喜欢,送你一匹马,不过畜牲而已,你却那么喜欢,这是为什么呢?关公说:“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见面矣。”对刘备的情义,于此愈显:虽然身在曹营,却丝毫不曾忘记刘备恩义,一直想着要与刘备见面;这种情分,古今何人能及?
        后来关公镇守荆州时,孙权曾经派人来提亲。其实当时的孙权已经有巴结曹操的意思,此次前来提亲,只是为了试探关公:如果关公不肯结亲,就以此为由起兵攻打荆州。关公当然明白孙权的意图,当东吴的使者前来求亲时,关公毫不客气地给了一句:“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后人评论此事时,都说关公此言太刚,导致孙权派兵攻打荆州,关公全盘皆输。西晋史学家陈寿也说关公是“刚而自矜”。然而他们没有注意到另一点:荆州乃是孙权必争之地,早晚要取。此次攻取荆州,只是以求亲不成为借口而已,怎么能说全是关公的罪过呢?相反,关公所说的倒是有些道理:孙权当时也想巴结曹操,而在关公的心里,曹操乃是汉贼,是全天下不共戴天的仇人,而孙权竟然有屈身事曹的意思,这令关公极度鄙视。汉贼固然可耻,而屈身事奉汉贼的人,则更可耻,无怪乎关公要骂孙权为“犬”了。此事怪不得关公。
        孙权派吕蒙袭取荆州,关公又遭樊城之败,不得已而走麦城。孙权又派人前来劝降关公。东吴使者对关公说“识时务者为俊杰”,要关公投降。然而关公回答道:“吾乃解良一武夫,蒙吾主以手足相待,安肯背义投敌国乎?城若破,有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关公对于刘备的这种忠义,又怎是东吴之人所能明白的?因此就连关公的敌人孙权也感叹道:“真忠臣也!”自古以来,能被敌人钦佩、赞叹的,有过多少?关公之义,真是无人可及!
        关公最终被孙权处斩。关公死后,坐骑赤兔马被孙权赐予部将马忠,也就是率兵擒拿关公的潘璋的部将。然而赤兔马却数日不食草料而死。原来马也是有灵性的;关公是忠义之人,连赤兔马都肯为关公而死;吕布是反复无常的小人,所以赤兔马不为吕布而死。关公所用的兵器——青龙偃月刀,也一度落入擒住关公的潘璋手中。不知潘璋执此刀时,不曾感到一分内疚?宝刀被此等人使用,也是污了宝刀!
        供奉关公的庙宇中,左右侍立之人,一是关公义子关平,一是关公部将周仓。关公忠义,侍立之人,又怎能不忠义?关平作为关公义子,虽然不是亲生,却胜似亲生;正如刘、关、张虽不是亲兄弟,却胜似亲兄弟一般。有关平在世,同样为人义子的吕布、刘封,真要愧死。周仓原本是山中草寇,但一见到关公,就决定一生一世跟随他。周仓不也是感着关公的忠义吗?草寇尚能如此,而身居高位的官僚,却反不能做到这一点,这种人见到周仓,也要生生愧死。也只有像关平、周仓这样的人,才有资格在关公身旁侍立。换了那些势利小人,别说侍立在关公身旁,就算是给关公牵马,即便关公愿意,关公的马也未必愿意。
        关公的将星,最终陨落在了荆楚之地。然而关公虽死,英灵尚在;荆楚百姓,日夜供奉关公神像:关公虽死犹生。再看那些趋炎附势、见利忘义的小人,不要说见了关公,就算见到忠义仅及关公十分之一的人,也要愧煞。这种人,生不如死。关公后来被人尊为“王”、“帝”、“圣人”,这些称号,关公当之无愧。


        IP属地:北京4楼2006-09-21 16:47
        回复
          以后我还会继续发的...希望大家提出自己的意见!


          IP属地:北京5楼2006-09-21 16:47
          回复
            诸葛亮难道真的是为了天下苍生,为了黎民百姓,为了在乱世中连性命都保全不了的人民么?当时曹操除了屠徐州,没有干过什么错事,董承的衣带诏案,也是个历史的谜。曹操才是天下的真英雄,他迎奉献帝仅三年,立奇勋,不会这么快就腐化成奸臣的。而且他也是爱民如子的。斩吕布,破袁术,灭袁绍,征乌桓,打倒了那么多地主豪强,为人民除去了那么多祸害,为什么被诸葛亮说为奸贼?诸葛亮说为人民,但他为什么不去帮曹操,因为有了贾诩,郭嘉,二荀,他就没法得到绝对重用!曹操马上就可以一统天下,结束战争,就因为他的三分隆中,使战争又延续了60多年,使西蜀,雍凉连年战乱,民不聊生。谯周说得有理!而且因为他的遗志,使姜维北伐中原九次,人民也受不了了。若诸葛亮是君子的话,他为什么不帮曹操统一天下,建立治世,服务人民,而是帮刘备兴复那个贪污腐败,黑暗横行一百年的汉室呢?


            6楼2006-09-21 22:26
            回复
              隽乂兄,我的目的是赞扬孔明对汉室的忠义,他六出祁山的目的只是为了完成君主的嘱托,而且他也认为跟随刘备就可以拯救百姓


              IP属地:北京7楼2006-09-23 15:53
              回复
                王千,你有QQ吗?


                8楼2006-09-23 17:46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没有


                  IP属地:北京9楼2006-09-23 17:50
                  回复
                    申一个QQ


                    10楼2006-09-23 17: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