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理论吧 关注:16贴子:82
  • 1回复贴,共1

广义进化论纲领----描述宇宙根本规律的统一理论(纲领)

收藏回复

  • 221.227.30.*

【关键词】统一理论(万物理论),系统自组织,矢向右旋,反偶(右旋反相),氧化还原,能态调节,运动方式推进。
【摘要】世界到底是什么,人类在宇宙中的存在究竟是怎么回事?作者发现,从基本粒子到总星系,万物都是具备自组织性的统一自(然系统,并揭示了系统自组织行为的本性和根本规律。作者创建统一自然科学系统演化论——广义进化论,解决了科学描述宇宙的统一理论问题,使世界和人类本身成为可理解的。
一、背景概述
统一理论是由物理学提出旨在揭示宇宙根本规律的终极理论,也称万物理论(The Theory of Everything ,TOE)。爱因斯坦从自然规律统一和物理学理论完善的信念出发,曾为建立统一场论耗去他晚年30年精力而困惑于终。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薛定谔从量子力学看到生命迹象,转而从物理学进军生物学,开创了生命科学,使物理学和生物学都充满生机并有融合趋向。人们普遍确信:自然界本身是合理的,一定存在着一个统一理论能最终说明宇宙和人类自己。可是,物理学苦苦寻求的统一理论还是渺茫,就连当代爱因斯坦——史蒂芬•霍金最近还说,“描述宇宙的统一理论尚无可能”……
自1957年杨振宁、李政道发现宇称不守恒以来近半个世纪,科学界并无人对对称性时空观认真反思,而只是把“对称破缺”加入到不断增加的物理学未决问题中。然而,世界的不对称、非线性和复杂性事实大量涌现,这在根本上挑战着人们观念上机械的对称性。
在新科学思想的支配下,一些头脑开放的精英科学家、经济学家和哲学家(他们由诺贝尔奖获得者为中坚)聚集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圣塔菲研究院,他们不受传统观念束缚,对复杂性系统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发起主攻。我们正处在一场空前的科学革命的前夜。
事实上,世界仅表征为系统:从基本粒子到总星系,万物存在是系统的存在;任何系统,既是其内部可继续分解的从属系统的自组织整合,又是一个较大的、直至无穷大系统的从属系统,在其中参与自组织整合。自组织为系统,是我们宇宙的基本事实。这个基本事实在否定我们传统的物质观,指示宇宙本身性质和规律的非对称性、生命性和进化统一性。
青年李政道在获得诺贝尔奖时有一段精彩演讲:“科学的进步总是我们的宇宙观和我们对自然界的观测之间相互密切影响的结果,前者只能从后者中推演出来,而后者也被前者极大地制约着。这样……有时会在早已熟悉的现象中引导出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情况……这些隐蔽的性质往往只是通过改变我们有关支配自然现象的原理的基本概念之后才发现的。”现在的情形是:我们只要根据自组织为系统的基本宇宙事实改变我们有关支配自然现象的对称性原理的基本概念,就会出乎意料地发现深藏的宇宙根本规律——它产生神秘的自组织性,支配种种方式的自组织运动……
    二、广义进化观点
根据自组织为系统的基本宇宙事实,我们能够对世界作出如下的基本判断:
世界本质彻底同一,规律普遍同样,它是一整个以系统为表征实体的时空演化体系。
这个基本判断就是统一自然科学的基本宇宙观——广义进化观点。
二、宇宙总规范——广义进化原理
用广义进化观点看世界,统一考虑它的问题,就可以获得宇宙能量运动的总规范:
(1)宇宙除了无穷量无限可分的能量的绝对向心束缚、相对离心自由地永恒运动外,没有别的东西(质能同一);
(2)能量除了“矢向右旋”而呈普遍负性外,没有别的本性(能性同一)。
这个总规范指出:质量和能量同一为能量,宇宙不过是无穷量无限可分的能量(以系统为表征实体的能量)的绝对向心束缚、相对离心自由地永恒运动;能量惟有的性质是“矢向右旋”性,呈负性。此规范亦称广义进化原理。
所谓“矢向右旋”,是指自旋轴有明确方向的右手性自旋。例如:地球自西向东右旋,其南北轴向为矢向,称“矢向右旋”(可简称右旋)。所有的自旋体都是矢向右旋体,因为左旋体是以左手反矢向理解的右旋体。旋性是统一的矢向右旋。宇宙中存在非系统的微分态能,甚至无限微分态能,它们也是右旋性的。



1楼2006-09-24 00:05回复
    • 221.227.30.*
    对于氢原子,它保持能壳价电子能态相对稳定不变的调节称定态调节。
    氢原子在理想的稳定环境中,它的能壳与环境、能壳与原子实(质子)的能量交换都是等能交换。氢原子不作调节反应,对环境没有相对运动,原子在某一能量状态稳定适处。然而,事实上没有理想稳定可言,调节是绝对的。
    (1)定态调节向心(向心调节态)
    当环境呈熵趋势,氢原子周围能力线密度降低,其能壳还原极即刻因此而减少对环境系统能量吸收的一个量,同时也减少与环境之间的相互牵引力一个量。这就即刻使能壳还原极向质子氧化极内陷,靠近,增加了对质子能量的吸收(此刻质子也有向能壳还原极靠紧的运动),立即补尝了能壳自环境系统少吸收的那一部分能量。由于上述反应是在瞬间完成的,故而能壳在还原极的能量吸收没有改变,电子的能态没有因此改变(图和式子略)。
    原子实(质子)是具有能量余地(能量储备)的,当能壳对它增加吸收能量时可以立即释放出来以满足其所需。因为我们已知,质子是个多聚电子高度挛缩的高级结构,它可有多重构形状态;当它降低螺旋度、减少折叠程度时会增加其结构能储备,反之,当其构态进一步挛缩时就会释出能量。质子从一种构态(能态)转变到另一构态时,能量释放或储备(吸收)是有规定量即不连续过渡的。可以这样认为:氢原子由价电子反映的某一能态,是由其核内质子相应能级的构态与之适应并起调节作用维系的。质子在不改变某一能态时仍可以对能壳作一定范围的微调来维系价电子的相对稳定性。比如在熵处境中,价壳从环境摄取不足的一部分能量即刻得到了质子提供的相应能量的补偿。
    氢原子的这一调节保持了价电子的能态,使能壳对环境的氧化释放能量未变,此时,氢原子氧化极相对地比其还原极所受的环境牵引力大了一个量。氢原子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向环境系统的某个中心作正矢向加速地右旋运动。这个运动方向是顺着环境中能力线流动方向旋内向心的,称“定态调节向心”(向心调节态)。氢原子的这一反应是自身耗能的运动,它趋于环境系统的中心处,在那里能力线密度较大,可以重新适合于环境。
    (2)定态调节离心(离心调节态)
    当环境负熵改变,氢原子周围的环境能力线流量增大,能壳还原极增加了对环境能量的吸收,加大了与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牵引力一个量(此情形与前一种洽好相反)。此时,能壳还原极即向环境凸起,此处立刻远离质子氧化极,使质子流向能壳的能量即刻减少,质子与能壳的相互牵引力即刻减小一个量。这就导致还以原先能量与能壳联系的质子还原极更靠近能壳氧化极,质子主动远离能壳还原极,它可更多吸收能壳的能量。这一反应使能壳增加吸收环境的能量被其减少对质子的能量吸收,和被质子有可能多从能壳吸收能量这两个因素平抑下来。能壳价电子原先能态可以维系相对稳定。
    由于在这一反应中,能壳对环境的氧化输出并不改变,氢原子反矢向地加速运动。这是一种右旋后退的旋外的运动(看似左旋),是原子有目的地避开高能环境向能力线密度较低处行为,在那里可能重新适能。这就是“定态调节离心”(离心调节态)。氢原子的这种调节是储能的,它把从环境增加吸收的能量转化为质子的储备能。
    2.不定态调节———去极化反应
    氢原子在持续的偏向性调节或过度的环境刺激下会发生变更原来能态的调节——不定态调节(变态调节),该调节是系统通过一次极化解除(去极化)后又重建新的极化状态(复极化)的激烈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来完成的。
    (1)去极化:可变信息向心冲击
    氢原子遭遇过度的环境因素作用,使质子对价电子的能态失却定态维系能力,此时,几乎是同时发生价电子和质子的强烈的还原反应。
    电子和质子在瞬间都表现一次强烈的还原吸收,它们能场收缩、主能体舒张,电子作为可变信息向质子(固有消息)坠落。此时,氢原子不体现极化(瞬时中性化),不与环境感应。这就是氢原子去极化——可变信息向心冲击。
    


    4楼2006-09-24 00: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