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者也。”
这是李贽在《童心说》一文中提出的文学主张。所谓“童心说”,据他讲就是“真心”,即文学家必须是一个说真话,做真事,“绝假纯真”的人,方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下天之至文”。李贽的这个论点,对当时文化思想领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李贽(1527-1602),字宏甫,号卓吾,晋江人,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举人,官至南京刑部主事,后调任姚安知府。
《童心说》是李贽公开讨伐假道学、假文学的一首檄文,有着很大的震撼力。
一、他以“童心说”反对把文学作为阐发孔孟之道的工具,甚至把矛头指向孔孟及儒家经典,指出他们的说教非“万世之至论”,不能“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二、他以“童心说”反对复古主义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理论。他认为文学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出好作品,而作品的优劣不是愈古愈好。
三、他以“童心说”改变历来轻视通俗文学的偏见。肯定传奇、院本、杂剧的价值,进而把《西厢记》、《水浒传》列为“古今之至文”。
强调抒真情,说真话的《童心话》,对古人今人以至后人都有启迪,是为千古之至文。
(摘自李灿煌《泉南掌故札记》)
这是李贽在《童心说》一文中提出的文学主张。所谓“童心说”,据他讲就是“真心”,即文学家必须是一个说真话,做真事,“绝假纯真”的人,方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下天之至文”。李贽的这个论点,对当时文化思想领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李贽(1527-1602),字宏甫,号卓吾,晋江人,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举人,官至南京刑部主事,后调任姚安知府。
《童心说》是李贽公开讨伐假道学、假文学的一首檄文,有着很大的震撼力。
一、他以“童心说”反对把文学作为阐发孔孟之道的工具,甚至把矛头指向孔孟及儒家经典,指出他们的说教非“万世之至论”,不能“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二、他以“童心说”反对复古主义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理论。他认为文学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出好作品,而作品的优劣不是愈古愈好。
三、他以“童心说”改变历来轻视通俗文学的偏见。肯定传奇、院本、杂剧的价值,进而把《西厢记》、《水浒传》列为“古今之至文”。
强调抒真情,说真话的《童心话》,对古人今人以至后人都有启迪,是为千古之至文。
(摘自李灿煌《泉南掌故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