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面积为338145平方公里。位于欧洲北部,北面与挪威接壤,西北与瑞典为邻,东面是俄罗斯,西部和南部濒波罗的海。芬兰地势南高北低。北部曼塞耳基亚丘陵海拔200—700米,中部为200—300米的冰碛丘陵,沿海地区为海拔50米以下的平原。芬兰境内拥有极其丰富的森林资源。全国森林面积达2600万公顷,人均林地5公顷,居世界人均林地的第二位。全国有69%的土地被森林覆盖,其覆盖率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树种以云杉林、松树林和白桦林居多,茂密的丛林中到处是鲜花和浆果。芬兰因古代冰河浸蚀而形成的湖泊多达6万余个,有“千湖之国”的美誉。南部的塞马湖面积达4400平方公里,是芬兰第一大湖。芬兰的湖泊与狭窄的水道、短河、急流相连,从而形成互相沟通的水路。内陆水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9%。芬兰的海岸线曲折,长达1100公里,西部是没有潮汐的波的尼亚湾,南部有芬兰湾。近海有众多岛屿,尤其是西南部,约有2万多个。鱼类资源丰富。芬兰有1/4地区位于北极圈内,北部气候寒冷、多积雪。在最北部,冬季有40—50天看不到太阳,夏季5月底至7月底昼夜都可见到太阳。
芬 兰 大 学 生 戴 帽 节
人口:518.1万(2000年),人口大部分居住在气侯比较温和的南部。其中芬兰族占93.7%,瑞典族占6.17%,还有少量萨米人(又称拉普人)。官方语言为芬兰语和瑞典语。88.4%的居民信奉基督教路德宗,1.1%信奉东正教。
首都:赫尔辛基(Helsinki)有人口55.5万(2000年12月)。
简史:12世纪前,芬兰为原始公社社会时期。1581年起成为瑞典的一个公国。1809年俄国、瑞典战争后,被俄国占领并成为沙俄统治下的一个大公国,沙皇兼任芬兰大公。1917年10月革命后,芬兰于同年12月6日宣布独立,建立共和国。1939—1940年芬苏战争(芬称“冬战”)之后,芬被迫同前苏联签订了向苏联割让领土和约。1941—1944年纳粹德国侵占前苏联后,芬参与了对苏战争(芬称“续战”)。1947年2月芬作为战败国与苏联等国签订了巴黎和约。
芬 兰 人 迎 接 圣 诞 节
政治:总统为国家元首,每6年选举一次;1994年2月,芬兰举行首次全民直接选举总统。议会为一院制立法机构,由每4年一次的公民选举出的200名议员组成。国家立法权由议会和共和国总统共同行使。芬兰的外交由总统和内阁共同领导。
外交:二战后奉行“积极的和平中立政策”,把同苏联的关系置于对外关系的首位,积极发展同西欧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恪守“不介入大国利害冲突”的原则。苏联解体后,苏兰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1992年9月,芬兰政府在递交给欧共体委员会的有关制定芬兰外交和安全政策的备忘录中指出,随着大国对峙局面的结束,芬兰原先那种广义的中立政策的基础已不复存在。芬兰当前中立政策的核心是在军事上不结盟并维持可靠的独立防务。
与中国关系:1950年10月28日,苏兰与中国建交。1951年互设公使馆,1954年升格为大使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