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家扬吧 关注:89贴子:944
  • 9回复贴,共1

写出美丽歌词的神奇手 易家扬文字多变

收藏回复

  • 221.220.209.*

2004/09/12 14:34:08
《新南洋》报道●彭健伟

一首《遇见》,让孙燕姿的演唱事业再多添一首代表作,让作曲的林一峰从原来的默默无名成为备受瞩目的创作歌手。惟独作词的似乎有点被冷落了。写出这首美丽的词的人,他的名字叫易家扬。

这一次,我们终于“遇见”了易家扬。

为了和一些新人会面,易家扬远道而来马来西亚。难得有此机会,唱片公司特意安排了一场交流会,让易家扬与本地的音乐创作朋友分享创作心得。

交流会的时段早就结束了,未离去的人们喧扰不停。站在门外我瞥见易家扬还被几个年轻人捉着不放,回答问题,签签名什么的,他脸上的标准微笑纹风不动,没有露出一丁点儿不耐烦。我先走入会客室等待,再度翻阅之前在网络上搜寻到的一大叠歌词,全部都是易家扬的作品。从90年代初赵传的《你我的约定》,到2004年黄义达的《匿名的宝贝》;从孙燕姿勇敢飘逸的《风筝》,到梅艳芳温柔委婉的《女儿红》;从张惠妹温馨感人的《Katsu》,到陈小春嘻哈蹦跳的《丢》。

不禁纳闷,这些风格迥异多变的歌词,怎么可能是同一个人的作品?

文字分类依歌填词

“因为我喜欢玩文字的游戏。”片刻等待后易家扬来了,他坐在我面前,二话不说先喝了一口水。交流会显然消耗了他不少精力,他带着掩藏不住的疲惫和略为沙哑的声音,仍旧是一脸微笑解答了我的疑问。“我不知道别人会不会这样做,可是我会自然而然把文字分类。当我需要作词时,相关的文字就会突然跳到脑海里面。不同的歌会用上不同的文字。”

听歌时会仔细留意歌词的人一定不难发现,作词人像其他的创作者一样,也有所谓“作品署名”(Signature)这回事。芸芸作词人中,比如姚若龙、方文山,或已达大师地位的林夕等,听众或读者常常可以从他们的歌词中发现,在遣词用字、写法等方面都可以看出他们独特的风格。姚若龙擅长用简单的文句谱出感性的词,譬如《分手快乐》、《最浪漫的事》等;方文山像个顽童般玩着文字的游戏,一次又一次自我挑战,譬如《威廉古堡》、《东风破》等;林夕的文字常常美得像一首诗,意象与符号的掌握游刃有余,譬如《约定》、《脸》等。

可是,易家扬的作品风格差异似乎很大,可以感性,可以好玩。多变可以是好事,配合度较高,可是会不会担心别人因为认不出他的特性,因而记不牢他的名字?

“对我来说,重点是那些歌红不红,有没有达到人家心里面。若达到人们心里面,他们会关心是谁写的。其实,我觉得只要看得更仔细,还是可以从我的作品中找到一些我自己的手法。比如一些圈内的朋友、制作人就会看得出来。而且,这些年来我尤其不想写重复的东西。”

“我记不起自己第一首创作的词了。”易家扬摇头笑说。

专心聆听的我蓦地分神,莫名联想起自己至今唯一一次作词的经验。

那时在大学参加了一个音乐创作团体,某次必须分组创作歌曲比赛。有个组员谱了曲,我大胆地应允作词的部分,借来室友老旧的录音机,反复听着用钢琴弹奏后录在卡带里的旋律,用一个晚上的时间填上了词。那首青涩的歌词故作感伤的文字,现在看来既粗糙又造作,我其实宁愿选择忘记。

所以我妄自揣测,会不会对易家扬来说,那也是首他宁可选择忘记的作品?我想我是多心了,在易家扬约15年的创作歌词生涯里,据他略为估计至少也写了500至800首的歌词,要逐年追溯到这份事业的起步点,确实是难事一桩。

好歌名再创作歌词

很多人不知道,易家扬在开始作词以前,是先从唱片企划做起的。那时易家扬在滚石唱片公司,第一次负责的唱片企划方案,就是赵传那张脍炙人口的《我是一只小小鸟》。那是1990年发行的专辑,易家扬同时负责撰写专辑文案。

“后来是公司慢慢发现我的文字不错,我才开始有机会作词。其实更早以前我就开始写了,只是一直都没有发表。”易家扬透露,其实他从大学时期开始,就常常带着一本簿子,有任何构思或歌名飘过脑海时就记在里面,累积下来就变成了他在创作时可以随手拈来的素材。

原来,易家扬都是从歌名开始创作歌词的。他一直乐此不疲沿用这个模式,开了一个头,后面就容易继续发展下去了。“我通常是先想好歌名,像黄义达的《匿名的宝贝》。另一个例子,梁咏琪的《魔幻季节》,当我想了这个名字的时候,根本还没有词曲,他们是后来根据歌名的感觉去写那首曲的。像《孤单芭蕾》也是一早就有的歌名,碰到适合的曲子就把它们组合起来,这样的模式可以很快地创作,比什么都没有好很多。

“很多的创意和idea其实平时都在收集,碰到适合的机会就可以派上用场,所以你会看到那么多不同形态的作品。这算是平常做的功课吧。”

现在易家扬的工作算是应接不暇了,很多唱片公司都找他写歌手的主打歌。据他说这5、6年来,每个星期都有至少2首歌词的创作量。易家扬还开玩笑地埋怨,连旅行时他都必须携带永远填不完的歌词同行,不管身处哪个异国景致,那些晃动的文字仍然纠缠于他脑海中。比如这一次到大马、新加坡及中国会见新歌手,他还得在晚间埋头苦干写孙燕姿的新歌。

对于作词的速度,易家扬说要视歌曲而定。譬如他写《神啊救救我》,就花了大约1个月;写李泉那首《走钢索的人》,他却只花了大概1小时。落差那么大,他说那与构思多久无关,单凭一股冲动。“因为李泉的钢琴演奏很美,一听就勾动那个情绪,突然间想到了开头,一气呵成把它写完。”

通俗流行曲中营造诗境

流流行歌曲必须用大众最风行的语言才能达到其时尚的目的,这一点易家扬是愈来愈得心应手了。听过一个诗人形容,真正优秀的填词人就算是用最普遍的语言,也可以在节奏音韵及张力上营造诗境。

诗的意境。于是我想起了《遇见》这首歌。熟悉的旋律自然而然在脑海跃动。与其说是听歌,其实我更多时候是在听词。《遇见》最特别的地方,是每一句歌词宛如一个独立的电影画面,拼凑成一首歌。问起易家扬时他欣喜地赞同,他说,他就是在用拍电影的手法写词的。仔细读每句歌词,有种明明很深刻,却不着痕迹的情怀地铺陈在文字中,像是生命里一些什么沉淀了,安静了。

这种生命的沉淀,需要时间。

“你知道吗?《遇见》这首歌,若是以前较年轻时的我一定写不出来。这首歌词有点事过境迁那种感觉,像是经过了很多事以后,再转回头看,不过一切却已经风平浪静了。”

易家扬说得轻描淡写,我还在揣摩着歌词里的意境。忽而我们眼神交汇,才发现他那恬淡神情,已然流露出丰饶的生命历炼来。





1楼2005-04-15 19:13回复
    恩!!好!!我设精华哦!


    禁言 |2楼2005-04-22 19:33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 221.221.9.*
      谢谢^_^


      3楼2005-05-17 14:47
      回复
        好棒
        ~O~
        《时光倒流


        禁言 |4楼2005-07-19 15:39
        回复
          家扬好棒


          禁言 |5楼2005-07-25 14:29
          回复
            顶~~有没有照片啊,好想知道他长什么样子。


            禁言 |6楼2006-01-09 15:56
            回复
              就是因为找不到他的照片呀~~


              禁言 |7楼2006-01-16 16:59
              回复
                易家扬````~~~~~我建的群10045111 
                易家扬的词~好歌的商标~好音乐的条码~好词没有保质期 
                最感动的音乐词人~给好歌一个理由一个定义~易家


                IP属地:河北禁言 |8楼2006-04-21 21:41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顶~


                  禁言 |9楼2008-08-02 23:13
                  回复
                    李伟菘、李偲菘、易家扬


                    删除|10楼2008-09-22 14: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