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府城东有一户人家,当家姓张,单名一个生字。
张家并不是什么大户人家,做的只是小本生意,然而因为张老爷为人热善好施,慈悲心肠,左邻右里非常尊敬他,便都叫他张大善人,因而张家在开封府也小有名气,家喻户晓。
而说到张大善人就不得不说他的独子,此子名为张诚,张诚的母亲乃是张生的元配夫人,两人感情甚深,成婚一年便有了张诚,但令人惋惜的是,张夫人因难产而死。
可怜那张诚才出生就没了娘亲,也不知是母子连心还是怎的,这张老爷给他请了很多奶娘都没用,不论谁抱,都是哭的小脸通红凄惨无比,那样子,真是谁见了都心痛,何况是丧妻没多久的张老爷,见了更是痛心无比,不过怪就怪在,这谁抱都不行的娃子一到张老爷手里,竟立刻眉开眼笑起来,自此,张老爷便上哪里都带着自己儿子,从此形影不离,父慈子孝也成了这城东的一段佳话。
然而,十八年一过,人都说女大十八变,可哪里想到这张少爷也变的让人无法理解,就在张少爷十八岁寿宴后的第二天,开封府接到一宗命案,张老爷被杀,凶手……竟是那张公子,也就是这报案之人!
※
三天后 开封府大牢
“……”当抱着一坛陈年佳酿的白玉堂才走进大牢时,就听见了很熟悉的歌声。
说起来,张诚被关进开封府也已经三天了,然而自从他在公堂之上承认自己杀害张生之后,除了偶尔会唱这首无名的曲子外,便再也没有说过别的话。
因此,这也是为什么包拯迟迟无法结案的原因。
因为,张诚虽然承认了自己是凶手,可偏偏,他只说了自己杀了张生这么一句话,问他尸体在何处,凶器是什么,杀人的动机,张诚却绝口不答。
事后,包拯也派人去张府查过,但不论怎么找,也找不到张生的尸体和凶器,并且在四处打听那父子二人的关系后,得到的更是父慈子孝等答案。
在如此多的疑点之下,包拯更不可能草率结案,然而,一过三天,却仍然迟迟没有进展。
“白兄,你来了。”当白玉堂在牢前站定时,就见原本坐在角落,背靠着墙,淡笑哼歌的人站了起来,走到近前。
端看的眼前的人,气质淡雅,举止温文,长相又清秀文弱,怎么看都不像是个会杀人的人,更何况,他还是白玉堂曾经结交的朋友。
白五爷喜欢结交朋友那是天下出了名,但它结交的朋友那必定也是和正义正气反正就是义气二字沾边的人。
因此,当白玉堂听说张诚杀人了张生的时候是怎么也不相信的,所以,结果的结果,自然也免不了和御猫大打出手,过了十几招之后,才被展大人安抚下来,抚平了炸开的毛,努力查案,打算替自己的结拜兄弟翻案。
可问题是,三天下来,什么结果也没有,问这当事人,后者又什么也不肯说。
“今天又是什么酒?”张诚背着手,依然淡笑着开口。
只是被问的人,却没说什么,只是拿出了两个杯子,倒满了酒后递过去。
眼看着白玉堂与昨天不一样的神情,张诚带了点了然的开口,“可是已经决定了刑期。”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白玉堂开口问得是另外一件事情,“刚才襄阳王和八贤王同时拜访包大人,他们要求包大人立刻结案。”这么说着,白玉堂抬头,直直的看向张诚。“白玉堂相信张大哥不会杀人,也不会过问你的家事,但是,不明白,不过只是一户普通人家发生的命案,为什么会牵扯到八贤王和襄阳王。”
白玉堂的话一出,张诚就陷入了沉默,一如那日在公堂之上,包拯问他,张生的尸体在何处,凶器是什么,杀人的理由为何时,他一言不发,只是固执的沉默,等着包拯给他一个死期。
“白兄如果真的把我当兄弟,那么不要再过问我的案子了,就当我们相识一场,帮我的最后一个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