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落一家人吧 关注:844贴子:53,129

【梨落一家人】关于西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刘重瞳
皇帝陛下请进,我想和你讨论一下西域的一些事儿


1楼2012-01-08 20:47回复
    西域有三十六国
    婼羌,楼兰,且末,小宛,精绝,戎卢,扜弥,渠勒,于阗,皮山,乌秅,西夜,子合,蒲犁,依耐,无雷,难兜,大宛,桃槐,休循,捐毒,莎车,疏勒,尉头,姑墨,温宿,龟兹,尉犁,危须,焉耆,姑师,墨山,劫,狐胡,渠犁,乌垒


    3楼2012-01-08 20:54
    回复
      婼羌国: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东南、罗布泊西北一带。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为当时诸羌首帅,占地綦广,或单言婼,西域图考云,当在阳关之西、小宛之东,今沦为戈壁。
      婼羌国简介:

      间;
        4,国都之驻地距阳关1800里,因不在孔道战上,且居民为随牲畜、逐水草,不田作之牧人。在汉代以前,此地为羌人等西北游牧民族的游牧地;

      5,婼羌国仰仗鄯善(该国后文释义)、且末(该国后文释义)而存活;

      6,山有铁,此句极为主要:考证今天若羌县有铁木里克乡之地名,在该县阿尔金山里,近有依吞布拉克镇、青海省茫崖镇。“铁木里克”,今之维吾尔语为“多铁的地方”,与古之“山有铁”对应;

      7,西北通鄯善(国)。鄯善国即今若羌县罗布泊镇西、若羌镇、米兰镇(兵团农二师36团团部)一带。

      8,婼羌国的四至应是:东北、西南屏阿尔金山;北近库木塔格沙漠接汉地敦煌郡;北、东北、西、西南与鄯善国接;南与且末国接。

      9,婼羌国之游牧民的游牧地不仅限于该国地,实际上自此至西南并延续至昆仑山、帕米尔高原甚至到达更西之地,其地穿插有氐羌、月氏等其他游牧民族和部落。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返回时即穿越婼羌国。

      婼羌国的地域较广。《汉书·西域传》记载:“出阳关(今甘肃玉门西南),自近者始,曰婼羌,婼羌国王号去胡来王,去阳关千八百里”,“西与且末(今新疆且末县)接”,“西北至鄯善(今新疆鄯善县)。

      


      4楼2012-01-08 20:57
      回复
        《十三州志》云:“婼羌国带南山(今新疆昆仑山),西有葱岭(今新疆帕米尔高原),或虏或羌,户口甚多。”顾领刚《史林杂识·天山南路之羌》云:婼羌在古代分布于青海西北部及新疆南部昆仑山北面,最西直到(今印度)克什米尔北部。

        因为婼羌国据《汉书·西域传》的记载,只有450户(1750人),军队500人,不种田,随畜逐水草,依赖鄯善、且末两国的谷物生活。出产铁,会铸造刀、剑、甲、矛、弓等兵器。显然是人口不多的小国。

        这是从1000KM高空截取的婼羌公路图

        依据该传的记载,姑羌行国的地域已不在昆仑山区,而是移到了今新疆东南的阿尔金山以南。按其“西接且末”、“西北至鄯善”的地域,婼羌行国的中心地应在今若羌县。


        5楼2012-01-08 20:58
        回复


          此区域以外的婼羌族人有的成为他国之民,偏远山区还处在部落阶段。楼兰国强盛后,在汉昭帝时期被改名鄯善,迁王城于伊循城(今若羌县米兰),吞并了婼羌。

          苏北海先生亦认为:“西汉时代,婼羌部落就广泛地分布于昆仑山、喀拉昆仑山、帕米尔高原南北地区。”并将他们归入氐羌拙见以为这些指的是婼羌族在未立国以前的迁经、留居地或立国后其族民与它国交错的分布区域。

          西域农业民族与游牧民族之间存在着广泛的贸易关系。

          羌人建立婼羌国,此外,小宛、戎卢、渠勒、于阗、难兜等国附近的南面,均有其它婼羌部落。

          汉朝时期,西域各地区,各民族在经济方面互通有无,贸易发达。如,婼羌国以畜牧为业,他们的粮食主要仰仗于且末等地的农业民族。而属于氐羌类的依耐、蒲犁诸国民户,寄囚于疏勒,莎车等地。


          6楼2012-01-08 20:58
          回复

            古籍文字记载,从公元前的西汉时期起,“玉石之路”和“丝绸之路”上的驼铃声在这里叮咚了几千年。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由于历代反动统治者巴依、伯克的残酷压榨,横征暴敛,加之风沙和水流改道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若羌的各业生产发展缓慢,农牧业生产处于种闯田、狩猎、逐水草游牧的半原始状态,遇到天灾人祸,老百姓便四处流浪乞讨。

            解放前,若羌县城无大贾,商人均兼营农牧业,狭窄的街道上除了一座较大的清真寺外,几乎全是简陋的平顶小泥屋,没有一个像样的商店和建筑群落。

            全城屈指可数的几家手工业作坊和铁木加工铺、缝纫铺、制革铺和馕房、饭馆、地摊,交织构成了旧县城的市容风貌。

            干旱,是若羌地区的一大特点,据新疆地理专家考证:“若羌是世界同纬度地区最干旱的地方之一。”著名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部与库姆塔克沙漠西南部在这里交 织汇集。堪称世界一绝的雅丹风蚀地貌和古人誉为“龙城”、“白龙堆”的壮丽景观分布在境内北部的罗布泊沿岸广大地区。雄伟的阿尔金山横贯县境中部,把若羌 分割成截然不同的平原和山区两大部分。

            在封闭的境域内,戈壁、沙漠、雪山、荒原,这些原始自然景观还占据着巨大空间,还摆出它那狰狞威严的面目。大自然的无情对峙、挤迫,时时在向人们挑战,险峻的环境,恶劣的气候,偏僻边远的地理位置,闭塞的交通,均给若羌的各行各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若羌在汉代为婼羌国、楼兰(鄯善)国属地。辖于西域都护府。西汉政府曾遣使屯田于伊循(今米兰故城),并设辅国侯 ...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设卡克里县丞,属新平县管辖。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升格为婼羌县,1950年改写为若羌县


            7楼2012-01-08 20:59
            回复
              下面说楼兰
              古西域国名,汉元封三年内附。王居扜泥城,遗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境,罗布泊西,处汉代通西域南道上。因居汉与匈奴之间,常持两端,或杀汉使, 阻通道。元凤四年,汉遣傅介子斩其王安归,另立尉屠耆为王,更名为鄯善。傅介子 以立功封侯。事见《汉书·西域传上》及《傅介子传》。后亦借用为杀敌立功的事典。唐张九龄 《送赵都护赴安西》诗:“他日文兼武,而今栗且宽,自然来月窟,何用刺楼兰?” 宋张元干《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词:“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要斩 楼兰 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明 孔贞运《明兵部尚书节寰袁公(袁可立)墓志铭》:“鸿冥二纪,尘扰楼兰。毁家纾难,义功缨冠。” 明姚茂良 《精忠记·应诏》:“出匣龙泉血未乾,平生志气斩楼兰。” 陈毅《卫冈初战》诗:“ 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


              8楼2012-01-08 21:01
              回复
                楼兰,西域古国名。(英文为:Kroraina)楼兰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代小国,国都楼兰城(遗址在今中国新疆罗布泊西北岸)。楼兰位于东经89°55′22〃,北纬40°29′55〃。西南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东当白龙堆,通敦煌,扼丝绸之路的要冲。国人属印欧人种,语言为印欧语系的吐火罗语。汉武帝初通西域,使者往来都经过楼兰。楼兰屡次替匈奴当耳目,并攻劫西汉使者。元封三年(前108),汉派兵讨楼兰,俘获其王。楼兰既降汉,又遭匈奴的攻击,于是分遣侍子,向两面称臣。后匈奴侍子安归立为楼兰王,遂亲匈奴,成为了汉朝的心腹大患。王弟尉屠耆降汉,将情况报告汉朝。昭帝元凤四年(前77),汉遣傅介子到楼兰,刺杀安归,立尉屠耆为王,改国名为鄯善,迁都扜泥城(今新疆若羌附近)。其后汉政府常遣吏卒在楼兰城故地屯田,自玉门关至楼兰,沿途设置烽燧亭障。魏晋及前凉时期,楼兰城成为西域长史治所。   距今约1600年前楼兰古国消失,只留下处古城遗迹。地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里处。楼兰国的远古历史至今尚不清楚。楼兰名称最早见于《史记》。《汉书·匈奴列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时,楼兰人建立了国家,当时楼兰受月氏统治。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6年,匈奴打败了月氏,楼兰又为匈奴所管辖。


                9楼2012-01-08 21:02
                回复
                   位于且末
                  且末县大漠土艺馆县 城西南约6公里的老车尔臣河岸台地上,海拨1273米,遗址地表无植被,已沙化,呈雅丹地貌。在东西长约1公里,南北宽200米的范围内,地表散布着大量 陶片及铁块,炼铁渣,曾采集到数件磨盘石残块,玻璃片,料珠。此外,在遗址中心区风蚀地表,尚残存数间房屋及其他建筑遗址,1985年9月挖掘出的古代毛 织品、古尸,遍地尸骨墓室,还有陶片弓箭,证明这是汉军屯田驻守城邑遗址,古有的城墙全部坍塌于洪水域,还有环城护河遗址。初考证为元宋时期遗址,这里被称为“车尔臣阔纳协海尔”维语意为:且末古城。


                  10楼2012-01-08 21:04
                  回复
                    丝绸之路南道之南的小国,位于今新疆且末县境内的南部山区,确地不详。汉朝时有人口1050人,约150户,养兵200人。都城在扜零城,职官有辅国侯、左都尉、右都尉等。


                    11楼2012-01-08 21:05
                    回复
                       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于公元前129~前128年间抵达帕米尔以西,首先到达大宛
                      大宛骝。据他归国后说,当时大宛大小属邑有七十多个,人口有几十万,是一个农牧业兴盛的国家,产稻、麦、葡萄、苜蓿,尤以出汗血马著称。大宛西北邻康居,西南邻大月氏、大夏,东北临乌孙,东行经帕米尔的特洛克山口可达疏勒,在当时东西交通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大宛久闻汉朝富饶,欲通不得,见汉使来到,深表欢迎。   汉武帝听说大宛出产好马,于太初元年(前104)命使臣携带金帛去换取,由于双方意见冲突,换马不成,使臣也被杀害。武帝怒,命大将军李广利率兵往讨。初征不利,至大宛东境郁成即战败。武帝命发兵运粮再西讨,于太初四年攻克其首都,杀大宛王毋寡,另立国王,从此大宛服属汉朝。大宛首都贵山城,或以为位于锡尔河上游支流上的卡散,或以为是俱战提;贰师城可能是今乌勒塔白。学界对此两地的今地名问题,尚有分歧意见。大宛国直至魏、晋时仍在故地。   


                      13楼2012-01-08 21:07
                      回复
                         当西汉使节张骞约在前128年来到大宛,他提到大宛拥有高度的城市文明,且
                        张骞种植稻麦,然而张骞也提到大宛人善长养马,且当地出产汗血马,其军队中有为数不少的弓骑兵。   在当时大宛,可能形成游牧的塞人阶级统治农业生产的原居民。在前106年到前101年爆发汉攻大宛之战时,汉书记载大宛王名曰“毋寡”,可能是塞人语中的常用名字(Mauakes)转译而来。


                        14楼2012-01-08 21:08
                        回复
                          我知道皇帝陛下马上就要从西域回来了,宴会上要解开真假皇帝的谜团,那么回来之后的皇帝是否还能忍辱负重呢?是否还能看到大汉的百姓受到匈奴的欺凌呢?派公主和亲是女人的耻辱也是男人的耻辱,所以皇帝陛下,从西域回来之后,打仗吧!红烛愿意带兵。。


                          16楼2012-01-08 21:12
                          回复
                            我只是来强烈围观下以及膜拜下的~


                            17楼2012-01-08 22:18
                            回复
                              我在上一朝就主张不和亲了,屈辱什么。和匈奴早就打过了。女人不能带兵……


                              18楼2012-01-08 23: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