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后宫吧 关注:37,321贴子:2,519,340

【宫城|太和殿|太和门】--文武百官上朝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称奉天殿。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
太和殿是皇帝举行登基大典,庆典及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的地方。皇帝登极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
明代,太和殿为皇帝处理国事的“前朝”区域的核心建筑。太和殿广场的正门为太和门,明朝的“御门听政”在太和门前的广场进行。




1楼2012-01-10 23:23回复
    [移驾行至太和殿,坐于龙椅之上接受百官跪拜行礼。一手微抬,道了声“众爱卿平身。”]
    [待百官起身,身侧晏茗上前一步,高声说道]“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扫了一眼底下的跃跃欲试的众人,等着他们发言。]


    2楼2012-01-10 23:35
    回复
      入了大殿,于后面站定。自己人微言轻,还是先观察观察局势再说。满朝文武皆无话,倒是都察院裴大人先奏一折。也是,漕运一事是其和独孤大人共查,自然要他们俩先陈情,众人才好说话,更重要的是皇上会如何处理此事。


      5楼2012-01-12 10:41
      回复
        [晏茗下去将奏疏接过从旁递来,之前那封在御书房就看过了,接过来翻看内容大致也都差不多。不着痕迹的瞟过底下众人,各个低首缄默似乎在等着我的示下。翻阅裴述递上来的账册,道]“众位爱卿怎么看。”


        6楼2012-01-12 20:16
        回复
          【身着孔雀官服,恭立于百官之前。裴大人的那本折子是自己票拟过的,那位河运总督此番所为既然被裴述掌握了实情尽数陈上,而这一回又将实情搬上了早朝,如无意外自然其罪非轻。眼见诸臣不言,也就侧步出班而道。】
          “臣以为,若此事如实,则张继善身负漕运要职,目无国法,假公济私,猖獗尤甚,罪无可赦。当即刻着派人等押其入京,命刑部立案,审明详情,依明律处之!”


          7楼2012-01-13 09:26
          回复
            站在工部列队之中,听完宇阁老的发言,心想:毕竟是工部的人这也不是工部的事,自己还是少参与为妙。人吏部都没发话呢,自个儿凑什么热闹呢。心中虽对此事有些想法,可万一说了出来得罪了谁,那我孟某的仕途今后可就难了……


            8楼2012-01-13 19:31
            回复
              【看来各位大人都在等着宇大人和皇甫侍郎发话,既见宇大人这么说,本归入队列又迈步出来,躬身一脸忠诚耿直,是为了陛下好的神色说道:】
              微臣附议。且微臣以为若张继善仍安然原位之上,或受罪罚较轻,天下士子与百姓闻之必当心寒,故臣恳请吾皇从重定罪,以儆效尤。


              9楼2012-01-13 19:56
              回复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立刻出现一刻的混乱。抬眼细细观察,众官员或是眉目传递消息又有倒吸一口凉气儿的。好一个孟衍,跟他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也来插一脚,有意思。侧目看了眼三个,今儿倒是沉得住气啊。


                11楼2012-01-13 20:26
                回复
                  — 自己虽没见过婓独孤二人的折子,不过听今日宇大人跟婓大人的这番话,想来那道折子上也不会有他什么好话。自己与那张继善本无仇亦无情,不过身为吏部主官此等大事一言不发也是不好。况且倘若那张继善真是个十恶不赦之徒,历年来吏部的考评却没发现,岂不是吏部的过失?念及此瞥了眼站在一旁的七弟,想来他当会附议自己的观点吧 —
                  — 刚好听了孟大人的提议,随口反驳 —“臣以为不妥。不过是一个贪污舞弊,动用三司会审未免小题大做。况且那张继善虽然近年来被财所惑走入了歧途,但是昔日历年工作也颇有政绩,有过论过,有功也不能抹灭。不若将他革职外放,到偏远荒蛮之地戴罪立功,也好给其他存此心者树个榜样,以儆效尤。”


                  12楼2012-01-13 20:43
                  回复
                    看着这些人眉来眼去有意思得很,这件事情和自个儿没关系就先不要管,免得引火上身。不过这内情是越透彻越有趣,连带关系是谁都能看得清楚的。到底在乎的是皇帝的态度,否则是非黑白恐怕全要变了。


                    13楼2012-01-13 20:43
                    回复
                      终于看皇甫大人忍不住站出来说话,这张继善的过失还不是吏部的过失,事已至此还是得给自己找个台阶下。躬身一礼不卑不亢:贪污舞弊关乎吏治,皇甫大人怎么就说孟某小题大做?革职查办要做,严省正法难道就不该做?


                      14楼2012-01-13 20:59
                      回复
                        李清煜身居大理寺评事,没想到此时竟跟皇甫侍郎站在一边。心里冷笑,又听裴大人在旁附议,便对李清煜道:爱才之心?如此贪赃枉法之人还不个职查办,李大人以为圣上凭什么对他抱有“爱才之心”,又凭什么能信他“戴罪立功”?


                        17楼2012-01-13 21:09
                        回复
                          此次奏折一事闹得沸沸扬扬,细耳闻听,私以为几位大人皆有理可依。以孟大人之言,关乎朝中几大要害部门利益,所迁至怕不止一两位要官。念想反正自己人微言轻小小七品芝麻官,又不从属于相关部门,轮不到自己开口之时,初入仕更不愿惹些什么不必要的麻烦,索性站在众人之后静观局势,不置一词。


                          20楼2012-01-13 21:14
                          回复
                            [听着下面各自说理,清咳了两声,等着他们安静下来。]


                            22楼2012-01-13 21:22
                            回复
                              [看着下头的唇枪舌战,忽然合上手中的账册往下面飞去,不偏不倚正好落在皇甫谨饬前面。没露出一丝多余表情,只是抬手指了指地上的账册说]“皇甫爱卿先看看这个。”
                              [自己方才是有点赏识孟衍的勇气,能公然挑战这里底下站着的所谓“胆子”,谁不知道这张继善的背后有人撑腰才能让自己的国库多出,或者是拿回来这么多银子。本来觉得这件事情也许牵涉甚广,如今看来……]“裴爱卿,你将所呈奏疏同张继善贪污受贿一事大致讲于诸位听听。”


                              28楼2012-01-13 21: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