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泱吧 关注:229贴子:1,335
  • 6回复贴,共1

衣冠禽兽BY姬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喂百度
其实我一直觉得如果姬泱能够更新的快一点的话,姬泱就会成为新崛起的耽美大神~


1楼2012-01-12 19:12回复
    这话一说,真让大伙儿艳羡。
    在永嘉,乔家不算巨富,巨富是周家,可即使这样,乔家在这里也算是有一号的人物了。以前乔家祖上出过一些秀才和三个举人,家世算缙绅。他们家里有桑树有茶园,家底殷实。乔三少爷为人也四海,经常自诩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喜欢结交商场官面上的人物,也喜欢结交风尘和江湖游侠。
    但是,乔三少为人再四海,对于吃门板饭的脚夫苦力是绝对没有丝毫兴趣的,能让他叫上喝茶的人,都在永嘉有头有脸,至于外乡伙计崔碧城为什么能结交乔三少爷,大伙儿也不知道,只觉得崔碧城是漂亮人物,读过书,谈吐得当,和什么人交往都应该。
    崔碧城原本在雍京的时候就喜欢泡茶楼,可如今手里实在没钱了,即使江南的茶再好,他也不敢泡了。
    今年春闱,他在观止楼鬼混以至于误了科考的时辰,进不去考场,差点被他爹打断了狗腿,然后被他爹赶出来了。要不是他娘偷偷给他塞了一些银子,估计他走到山东就该要饭了。
    不过说实在的,他爹做一个穷官,手边也不宽裕,每天豆腐白菜吃着,根本就没银子铺开身价,摆出官威,自然也没钱买官,怪不得他爹崔言仗着正牌国舅爷的身份在官场中混了半辈子,只弄了个七品的灭门知县。
    别看崔碧城钱不多,可舍得花,手头大方。
    这不,听到乔三少爷请喝茶,他一乐,把自己口袋中仅有的碎银子都拿了出来给饭铺掌柜的,让他给大家加一些热茶,然后冲着大伙儿抱了抱拳,扯着秋洛走了。
    乔三少爷他们喝茶的地方在‘香影廊轩’,这个茶楼也是永嘉周家的产业,后面就是周家少爷的一处别业,有水榭几座,朱廊一曲,掩映在一大片馥郁芬芳的花红柳绿中,景色怡人。
    崔碧城他们到的时候,乔三带着几个人正在搓麻将,他们叫了三变书寓的局,每个人身边都依偎着一只女子,装扮清丽,斟茶倒酒,坐在乔三旁边的是清倌人,剥开了松子,一粒一粒的给乔三送到嘴巴里。
    乔三坐在首位,正对着回廊,他最早看到崔碧城,招呼道,“崔碧城来了,坐,给你介绍一下,这三位是今天到永嘉的大客商,湖州的张老板,富阳的刘老板,还有徽州的钱老板,三位,这个就是雍京来的崔碧城,现在在周家的茶庄,打的一手好算盘。”
    这三位都是颇有家底的大商家,自然不会把一个茶庄的小伙计崔碧城看在眼里,不过依着乔三的面子,他们都对崔碧城看了一眼,点了头,算是打过招呼,崔碧城却要一一行礼,弄完了,这才在靠窗的地方,挑了个干净的地方坐了,旁边自是有小丫头捧过茶水来。
    崔碧城喝茶,他用第一遍水洗茶,然后倒掉,第二遍热水冲的茶叶他用两根手指捏住盖碗,细细的抿了一口,然后再喝。乔三他们四圈打完,崔碧城喝完了第三碗茶,一直伺候他的小丫头倒好了第四碗茶水,崔碧城没说话,却也没有再喝。
    徽州的老钱刚从雍京回来,他在琉璃厂晃了一段日子,收了一些没落贵族的旧东西,所以那些日子,他见了几个没落王孙,一个一个的都像眼前这个茶叶铺的小伙计一般喝茶。
    他就多了心,装作不经意的问乔三少爷,“三少爷,如何结识的周围崔小兄弟?”
    


    3楼2012-01-12 19:14
    回复
      徽州的老钱刚从雍京回来,他在琉璃厂晃了一段日子,收了一些没落贵族的旧东西,所以那些日子,他见了几个没落王孙,一个一个的都像眼前这个茶叶铺的小伙计一般喝茶。
      他就多了心,装作不经意的问乔三少爷,“三少爷,如何结识的这位崔小兄弟?”
      乔三今天手气不好,四圈一完,他们一算账,正好是三吃一,只是乔三一家输,他到不在乎,立刻就让小厮清点现银,小厮手边没有秤,弄不清楚碎银子的分量,崔碧城也不说话,见乔三看着他,他就过来,随手分了一下,结果外面借的小秤拿来了,众人一称,竟然分毫不差。
      乔三冲着徽州老钱一乐,“就是这么认识的。那天我在楼外楼下棋,赢了几两银子,散碎银两,掂不出分量,当时崔碧城就坐旁边吃饭,他过来随便分了几下,一下子就弄好了,我就请他吃酒,这一来二去的,熟悉了起来。”
      老钱马上对崔碧城另眼相看,“崔少爷这一招漂亮,敢问崔少爷,以前可是在票号高就?”
      他这么一客气,崔碧城也装作不好意思起来,他一拱手,“钱老板太客气了,后生晚辈,当不起少爷这个称呼,如果您叫的顺口,就叫我碧城好了。这些都是雕虫小技,我爷爷在集市上卖猪肉,卖烧酒,因为靠近衙门,所以来往的都是一些在衙门供职的人,收的就是散碎银两,小的时候我一直跟在爷爷身旁,看看就学会了。”
      乔三端着一盏女儿红过来,挨着崔碧城坐了,笑着说,“这么小声说话做什么,永嘉这里不比雍京,买卖做好了,发财捐官,一样发达!”
      崔碧城也乐,“不是这样说,买卖人也分三六九等的。像乔三少爷和诸位大财东都是人上人,我爷爷那点家底仅够糊口,不过,终究是自己的买卖,好也好,烂也好,捧着自己的饭碗吃饭。”
      “就是这么说!”乔三又点头,“我就喜欢过这样的日子,做一个富贵闲人,逍遥自在,蛮好。”
      “话可不是这样说的。”徽州老钱接过伺候着的小丫头递过来的热布巾擦脸,然后坐在他们对面的八仙桌子上喝茶,“穷了就想富,富了还想贵。富贵富贵虽然话是这样讲,这里面到底是不一样。就像我们,在外跑买卖,手边宽裕是宽裕,却脱不掉俗气,从派头,行头,底气上来说,终究不如那些以一篇文章挣来锦绣前程的书生,人家是玉马金堂,我们充其量也就是小家碧玉。”
      崔碧城一听,他说自己是小家碧玉,再看了看他肥头大耳的样子,就想乐,可是忍住了,只是端着茶碗喝水,乔三却不客气,一口酒呛了出来,手中的酒盏一歪,全撒在老钱的衣服上了。
      乔三指着他笑骂道,“有你这模样的小家碧玉吗?你充其量也就是猪八戒一只。”
      徽州老钱不在意的笑,笑过了,他问,“三少爷,能不能借一步说话?”
      乔三知道他要说正事了,在场的,除了崔碧城其余的都是他们熟知的人,他就打发崔碧城说,“我们这儿谈笔买卖,你听着没趣,要不你出去逛逛?”
      崔碧城刚才喝了几碗茶,本来就没有油水的肚子就饿了,可是他手边一点钱都没了,本来想着能在乔三这里混顿饭吃,看样子也混不到了。他到对于这几个客商跟乔三谈的生意不敢兴趣,对于他来说,关口是下顿饭在哪里?虽然说他现在在茶叶铺有个差事,可柜上有柜上的规矩,支领工钱都是月底,距离现在还有十来天呢,他也不能不吃不喝的挺过后半个月啊。
      所以他问乔三,“三少爷,借我点钱,我最近手头紧,没钱吃……”
      乔三点头,让小厮秋洛包了二两银子给崔碧城,崔碧城十分感谢的收了,说自己月底领了薪水就还,乔三也客气客气,让小厮送崔碧城出去。
      崔碧城刚走,徽州老钱就问乔三,“三公子,您身份贵重,令尊大人可是举人老爷的身份,当年还外放过一任一县的教谕,你可是堂堂正正的八品朝廷命官,您怎么和茶叶铺的小厮这样的人打交道?辱没了身份。”
      


      4楼2012-01-12 19:21
      回复
        冬天,黑天黑的也早。人们早早的吃过的夜饭,该回家的回家,该找妈的找妈去了。崔碧城揣着二两碎银子沿着石板路一直走,对面走过来一个披着蓑衣的男人,卷着裤子腿,提着一个竹子编织的鱼篓,扛着钓竿,看上去和一般的渔公没什么两样。
        他走到崔碧城身边,低声说,“崔公子,这是我们大少爷给您的信。”
        却是雍京口音。
        他说着,递过来一个小小的油纸包,崔碧城接了,也没再说话,像是不认识鱼公一般,径直走了。
        崔碧城看到前面有油灯,挂着一个小幌子,是一个小茶铺,还没有打样,、。
        他走进去之后,看到有几个人凑在一起,看样子他们互相都很熟悉,像是乡里乡亲,崔碧城要进去,他后面还有一个男人,也随着他走进来,却没有去座位上坐着,反而是拿了木脸盘,舀出一些水,洗脸漱口,再拿着布巾擦干了,这才找熟悉的人坐下。
        他不太喜欢这样做,所以也没入乡随俗,就是挑了一个靠墙的小竹桌坐好,让伙计拿两盘点心过来。
        这里和雍京的茶铺不一样,雍京那边配茶的东西就是瓜子干果烧饼,这里讲究的是喝荤茶,所以伙计端过来一盘子蟹黄包,一碟子肴肉,让崔碧城就着茶水吃。
        桌子的油灯不亮,却足够看明白手中的信笺了。
        崔碧城展开刚才那个神神秘秘的家伙递给他的东西,里面一行丑丑的字就展露了出来:
        ——崔圆圈(你的名字太难写了,让舅舅给你改一个好写的吧),我知道舅舅把你踢出京是不对的,我娘骂了他好几顿,晚上还加了一顿宵夜,他现在也很后悔,想要把你弄回来,你就别生他的气了,终归他是你亲爹。我让我爹找个人把这信送给你,收到后就回雍京吧,我娘给你包包子吃。
        落款是一个很长的‘承’字,因为控制不住笔锋,这个字弄的跟马脸一样长。
        不是别人,可不就是他那个金贵的表弟,皇长子承怡?
        崔碧城嘴角弯起来,淡淡笑骂了一声,“这个蠢蛋,连字都写不好,以后要是真成了太子,怎么跟那些文官流氓打嘴仗?”
        


        6楼2012-01-12 19:22
        回复
          楼主说得对啊!唉。。。。。。。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2-07-12 19:22
          回复
            素的!米错!这文真心好看!


            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3-02-26 22: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