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据查阜西论文缩写而得。原文见:
查阜西:《<张孔山流水>研究》,《琴学六十年论文集》,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第92-96页。
张孔山,名合修,字孔山,浙江人,咸丰年间为青城山中皇观道士,泛川琴派创始人。精于《流水》、《醉渔唱晚》、《普安咒》、《孔子读易》等琴曲。光绪年间,张孔山在唐彝铭家为清客,助其编写《天闻阁琴谱》。
现在广为流传的《流水》,又称《张孔山流水》或《七十二滚弗流水》。
张孔山,名合修,别号半髯子,是一位四川道士。他的《流水》之所以备受推崇,是因为比其他传谱多出一段,即以滚拂为特征的第六段。虽然张孔山自称此曲传自冯彤云,但正因张氏多年揣摩、加工、整理,才令此曲大放异彩。
《流水》抄本很多,刻本则始见于1876年(光绪二年)《天闻阁琴谱》。此谱的第六段滚拂指法包含了唐彝铭与张孔山在刻谱时特地拟出的新减字记法。到了1910-1922年间(清宣统二年至民国十一年),杨时百将此谱收入《琴学丛书·琴境》,并删除了“简而不明”的新减字,按照自己的理解复原了详细的记法。
图:《天闻阁琴谱》
1922年,作者在长沙录得华阳顾氏《百瓶斋琴谱·流水》抄本。据顾少庚后记,这此谱为张孔山亲自传授所得。但这个谱本与《天闻阁琴谱》颇有出入,且突出表现就在第六段。
作者详细分析了《天闻阁琴谱》补刻本、《琴境》和《百瓶斋琴谱》中第六段的4-7句,按照各谱的指法旁注比较了曲调效果,认为《琴境》本远不如《百瓶斋》本,而此中的症结在于大小打圆的具体弹法。
图:杨时百(1863-1931),名宗稷,字时百,号九嶷山人,清末民初琴学大家。最先将文字谱《碣石调 . 幽兰》译成减字谱。曾创办九嶷琴社,建立九嶷琴派。其著作合编为《琴学丛书》四十三卷,影响甚广。其著名弟子有管平湖、杨葆元(杨宗稷之子)等。
1957年,作者与顾梅羹编《存见古琴指法辑览》时,发现《天闻阁琴谱》先刻本和补刻本的首卷下的《<流水操>指法》对大小打圆进行了详细地解释,且与《百瓶斋琴谱》颇为相符,倒是《琴境》旁注有误了。究其原因,当为杨时百未翻阅《天闻阁琴谱》首卷而致。
因此,《百瓶斋》本不仅早于《天闻阁》本21年,且指法注解更加明白准确,是宝贵的善本。而此前,裴铁侠未曾深入研究,就在《沙堰琴编》中指责《百瓶斋琴谱》为“赝本”,不是研究学术应有的态度。
以上由无方琴居主人缩写。如有曲解,请留言探讨。
查阜西:《<张孔山流水>研究》,《琴学六十年论文集》,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第92-96页。
张孔山,名合修,字孔山,浙江人,咸丰年间为青城山中皇观道士,泛川琴派创始人。精于《流水》、《醉渔唱晚》、《普安咒》、《孔子读易》等琴曲。光绪年间,张孔山在唐彝铭家为清客,助其编写《天闻阁琴谱》。
现在广为流传的《流水》,又称《张孔山流水》或《七十二滚弗流水》。
张孔山,名合修,别号半髯子,是一位四川道士。他的《流水》之所以备受推崇,是因为比其他传谱多出一段,即以滚拂为特征的第六段。虽然张孔山自称此曲传自冯彤云,但正因张氏多年揣摩、加工、整理,才令此曲大放异彩。
《流水》抄本很多,刻本则始见于1876年(光绪二年)《天闻阁琴谱》。此谱的第六段滚拂指法包含了唐彝铭与张孔山在刻谱时特地拟出的新减字记法。到了1910-1922年间(清宣统二年至民国十一年),杨时百将此谱收入《琴学丛书·琴境》,并删除了“简而不明”的新减字,按照自己的理解复原了详细的记法。
图:《天闻阁琴谱》
1922年,作者在长沙录得华阳顾氏《百瓶斋琴谱·流水》抄本。据顾少庚后记,这此谱为张孔山亲自传授所得。但这个谱本与《天闻阁琴谱》颇有出入,且突出表现就在第六段。
作者详细分析了《天闻阁琴谱》补刻本、《琴境》和《百瓶斋琴谱》中第六段的4-7句,按照各谱的指法旁注比较了曲调效果,认为《琴境》本远不如《百瓶斋》本,而此中的症结在于大小打圆的具体弹法。
图:杨时百(1863-1931),名宗稷,字时百,号九嶷山人,清末民初琴学大家。最先将文字谱《碣石调 . 幽兰》译成减字谱。曾创办九嶷琴社,建立九嶷琴派。其著作合编为《琴学丛书》四十三卷,影响甚广。其著名弟子有管平湖、杨葆元(杨宗稷之子)等。
1957年,作者与顾梅羹编《存见古琴指法辑览》时,发现《天闻阁琴谱》先刻本和补刻本的首卷下的《<流水操>指法》对大小打圆进行了详细地解释,且与《百瓶斋琴谱》颇为相符,倒是《琴境》旁注有误了。究其原因,当为杨时百未翻阅《天闻阁琴谱》首卷而致。
因此,《百瓶斋》本不仅早于《天闻阁》本21年,且指法注解更加明白准确,是宝贵的善本。而此前,裴铁侠未曾深入研究,就在《沙堰琴编》中指责《百瓶斋琴谱》为“赝本”,不是研究学术应有的态度。
以上由无方琴居主人缩写。如有曲解,请留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