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和吧友们探讨过白鹿原上的人名。是哪个帖子我忘记了。也懒得来回翻着看。这里谈谈《白鹿原》上的部分人名。《白鹿原》对人名还是很考究的。
老子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孔子没有宣扬“道德”,而谈“仁义礼”。孟子老先生将“智”加到里面,成了“仁义礼智”。直到董仲舒,将“信”加入其中。成了“仁义礼智信”,这是儒家所谓“五常”。中国历史上,道家和儒家是相互融合的,所以“道德仁义礼智信”是有长到幼排列的。举个例子,如果老大叫“X德”,那么老二绝对不能叫“道”,只能从“仁义礼智信”里选名字。《白鹿原》里,白嘉轩的父亲叫“白秉德”,所以他叔叔叫“白秉义”,绝对不能越礼叫做“白秉道”。否则就是犯忌的。再如,朱先生的两个儿子依次叫做“朱怀仁”“朱怀义”,老大老二很容易分出来。贾平凹先生《秦腔》里老哥四个,名字一次是夏天仁,夏天义,夏天礼,夏天智。也是符合这个顺序的。
严格的说,如果长辈叫“德”,晚辈也只能从“德”后的名字中选,而不能选“德”之前的字,否则也是越礼。问题来了。白嘉轩的叔叔叫做白秉义,为什么朱先生的儿子能叫朱怀仁朱怀义?不是越礼吗?是这样理解的。一是白秉义是他们的外叔祖父,关系远了,二是白秉义死的早,三是有“怀”字做保驾,怀本身的意思就是低一辈第一级的意思。白孝义的名字也和这哥俩相似的原因解释。有个白嘉轩的族人叫白嘉道有越礼之嫌。根据小说前后文知道,白嘉道和白嘉轩一家应该出了五服,就不受这个限制了。
“文武义”也是约定俗成的长幼顺序。古代黄带多是文帝在前,武帝在后,义帝更朝后。这个话题谈起来就更复杂了,有兴趣者可以查查资料。所以,懂得传统文化的人,你看白家和朱家的名字,就知道他们长幼顺序了。他们的名字很有讲究的。鹿子霖家对名字没有这方面考究。可能是作者有意降低他家的文化品位吧。
如果诸位看官周围有老人,他们的名字正好带着“到的仁义礼智信”“文武义”,你可以看看,他们老哥几个是不是符合我说的长幼顺序。
请指正。
老子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孔子没有宣扬“道德”,而谈“仁义礼”。孟子老先生将“智”加到里面,成了“仁义礼智”。直到董仲舒,将“信”加入其中。成了“仁义礼智信”,这是儒家所谓“五常”。中国历史上,道家和儒家是相互融合的,所以“道德仁义礼智信”是有长到幼排列的。举个例子,如果老大叫“X德”,那么老二绝对不能叫“道”,只能从“仁义礼智信”里选名字。《白鹿原》里,白嘉轩的父亲叫“白秉德”,所以他叔叔叫“白秉义”,绝对不能越礼叫做“白秉道”。否则就是犯忌的。再如,朱先生的两个儿子依次叫做“朱怀仁”“朱怀义”,老大老二很容易分出来。贾平凹先生《秦腔》里老哥四个,名字一次是夏天仁,夏天义,夏天礼,夏天智。也是符合这个顺序的。
严格的说,如果长辈叫“德”,晚辈也只能从“德”后的名字中选,而不能选“德”之前的字,否则也是越礼。问题来了。白嘉轩的叔叔叫做白秉义,为什么朱先生的儿子能叫朱怀仁朱怀义?不是越礼吗?是这样理解的。一是白秉义是他们的外叔祖父,关系远了,二是白秉义死的早,三是有“怀”字做保驾,怀本身的意思就是低一辈第一级的意思。白孝义的名字也和这哥俩相似的原因解释。有个白嘉轩的族人叫白嘉道有越礼之嫌。根据小说前后文知道,白嘉道和白嘉轩一家应该出了五服,就不受这个限制了。
“文武义”也是约定俗成的长幼顺序。古代黄带多是文帝在前,武帝在后,义帝更朝后。这个话题谈起来就更复杂了,有兴趣者可以查查资料。所以,懂得传统文化的人,你看白家和朱家的名字,就知道他们长幼顺序了。他们的名字很有讲究的。鹿子霖家对名字没有这方面考究。可能是作者有意降低他家的文化品位吧。
如果诸位看官周围有老人,他们的名字正好带着“到的仁义礼智信”“文武义”,你可以看看,他们老哥几个是不是符合我说的长幼顺序。
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