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父母教育孩子的个人见解
(附注:应朋友要求写这篇文章是半年前的事了。现在情况已有转变,因为我决定2012年要回咸宁办幼儿园,推行我研究的教育理念。有心的父母请细读,并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我的儿子还只有一岁两个月,可以说我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还非常欠缺。这里要讲的个人见解,是我近几年关于教育孩子的思考,主要是理论,尚且需要实践证明,并不断改进。
孩子是社会的未来,是父母的心头肉。所以,国家重视教育,父母关心孩子的成长。现在,国家富强,家庭富足。对孩子的付出越来越多,主要表现是利用金钱的付出,加大对孩子的培养。但另一方面的付出,却是急剧减少,包括父母陪孩子的时间,父母教育孩子的时间。一方面以自己的方式爱孩子,另一方面不能正视孩子需要什么样的爱。认为孩子还未成年,总以自己成年人的观念去强压孩子的稚嫩想法。我认为,这是作为家长最大的误区。
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等。现在很多人说,学校教的在社会上都是相反的,来批判学校教育,一边照旧把孩子送到学校。其实批判的是学校里的社会科学,对学校教育的自然科学还是认同的。所以,很多父母,把教育孩子社会科学的重任揽到自己身上。而实际上,社会科学包括经济、政治、文学、历史等等很多方面,父母不一定都教得了,而父母更多的讲的还是为人处世。于是,不断地灌输很多自己关于经济、政治、文学、历史的看法,不断地把一些成人世界才有的为人处世一并教给孩子。这样的父母是可怜的,被这样父母教育的孩子是可怜的。
听说,张艺谋到大西北拍片,遇到一个放牛的儿童。张问:“你在干吗?”儿童回答:“我在放牛。”张:“放牛干吗?”儿童:“挣钱。”张:“挣钱干吗?”儿童:“挣钱娶媳妇。”张:“娶媳妇干吗?”儿童:“生娃。”张:“生娃干吗?”儿童:“生娃放牛。”如果不接触到外面的世界、外面的教育,父母的一辈子就是孩子一生的蓝图。如果父母不能将自己的一生作为孩子的蓝图,那就要给他一个描绘蓝图的空间。
我有一个老乡,女儿六岁,念小学一年级。周一至周五忙学习、忙作业,周末忙作业、补习班和兴趣班。一周下来,没有一天休息,但她从不说什么。有一个星期六,她在做作业的时候,突然停下来,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地说:“我要是死了,就好了,再也不用这么忙了!”一旁的妈妈听了,没被吓死。年轻的妈妈之后怎么做的,我没问也不想知道。因为这种现象,不是我老乡一家有,而是普遍现象。我可以说服一人,也说服不了全国人。所以,我只能把我个人对教育孩子的理念用在我儿子身上。
下面是我对父母教育孩子的几点见解,只是拿出来与人分享,不敢强加给任何人。
做人:懂孝悌,正直,诚实。这些是为人的最基本道德。尊老爱幼,是最根本的人伦道德。有的父母,一边对家里的老人态度欠佳,一边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孝敬自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就更不敢奢望了。但是最基本的爱心,还是要有的好。正直、诚实,在现今社会,可能一时吃亏,但不会永远都是,毕竟人性是善良的。
做事(理想):专心做事,心无旁骛,不三心二意、半途而废,不畏挫折,才能达成目标。儿时作文里多少人梦想当科学家,而今有几人实现?人生的蓝图如何描绘、描绘什么?父母要根据孩子的习性,结合社会大环境,作适当的引导,不宜攀比,不宜过早,不宜强加自己的想法。虎妈蔡美儿的做法,个人十分不赞同。
知识:学习知识,基本都是交给学校,但是,父母也不能置之不理。毕竟,现在的学校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父母要让孩子懂得,高分不代表一切,低分不代表无能。父母要在实践当中多巩固孩子的理论知识,否则,知识只是一个分数。
读书:主要不是为了加强知识,而是增长见识。毕竟,学校课本的内容只是最基本的。聂愿愿13岁高分考取华中理工大学,而不知地球是圆的。个人认为,这是非常不可取的。
沟通。父母是成年人,孩子未成年。父母总以自己懂得多自居,听不进孩子的话,放不下做家长的架子,不能与孩子好好沟通,忘了自己也是从孩子过来的。
以身作则。这是我认为最重要也最难做到的,它涵盖在方方面面,做人、做事、学习等等。略举几例:父母不懂尊卑,却要求孩子尊老爱幼;父母满口脏话,却要求孩子文明用语;父母贪图享乐,却要求孩子吃苦耐劳;父母不读书,却要求孩子饱读群书;父母不思上进,却要求孩子积极进取。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孩子是父母的延续。我们为了孩子,可以给予他全部的爱。但是,我们的爱,要以什么样的方式给予呢?我们不能导演因爱生恨的悲剧,我们要给孩子一个描绘蓝图的空间,我们要做孩子身边最近的榜样,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可怜天下父母心,也请父母多用心。
2011.7.6
(附注:应朋友要求写这篇文章是半年前的事了。现在情况已有转变,因为我决定2012年要回咸宁办幼儿园,推行我研究的教育理念。有心的父母请细读,并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我的儿子还只有一岁两个月,可以说我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还非常欠缺。这里要讲的个人见解,是我近几年关于教育孩子的思考,主要是理论,尚且需要实践证明,并不断改进。
孩子是社会的未来,是父母的心头肉。所以,国家重视教育,父母关心孩子的成长。现在,国家富强,家庭富足。对孩子的付出越来越多,主要表现是利用金钱的付出,加大对孩子的培养。但另一方面的付出,却是急剧减少,包括父母陪孩子的时间,父母教育孩子的时间。一方面以自己的方式爱孩子,另一方面不能正视孩子需要什么样的爱。认为孩子还未成年,总以自己成年人的观念去强压孩子的稚嫩想法。我认为,这是作为家长最大的误区。
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等。现在很多人说,学校教的在社会上都是相反的,来批判学校教育,一边照旧把孩子送到学校。其实批判的是学校里的社会科学,对学校教育的自然科学还是认同的。所以,很多父母,把教育孩子社会科学的重任揽到自己身上。而实际上,社会科学包括经济、政治、文学、历史等等很多方面,父母不一定都教得了,而父母更多的讲的还是为人处世。于是,不断地灌输很多自己关于经济、政治、文学、历史的看法,不断地把一些成人世界才有的为人处世一并教给孩子。这样的父母是可怜的,被这样父母教育的孩子是可怜的。
听说,张艺谋到大西北拍片,遇到一个放牛的儿童。张问:“你在干吗?”儿童回答:“我在放牛。”张:“放牛干吗?”儿童:“挣钱。”张:“挣钱干吗?”儿童:“挣钱娶媳妇。”张:“娶媳妇干吗?”儿童:“生娃。”张:“生娃干吗?”儿童:“生娃放牛。”如果不接触到外面的世界、外面的教育,父母的一辈子就是孩子一生的蓝图。如果父母不能将自己的一生作为孩子的蓝图,那就要给他一个描绘蓝图的空间。
我有一个老乡,女儿六岁,念小学一年级。周一至周五忙学习、忙作业,周末忙作业、补习班和兴趣班。一周下来,没有一天休息,但她从不说什么。有一个星期六,她在做作业的时候,突然停下来,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地说:“我要是死了,就好了,再也不用这么忙了!”一旁的妈妈听了,没被吓死。年轻的妈妈之后怎么做的,我没问也不想知道。因为这种现象,不是我老乡一家有,而是普遍现象。我可以说服一人,也说服不了全国人。所以,我只能把我个人对教育孩子的理念用在我儿子身上。
下面是我对父母教育孩子的几点见解,只是拿出来与人分享,不敢强加给任何人。
做人:懂孝悌,正直,诚实。这些是为人的最基本道德。尊老爱幼,是最根本的人伦道德。有的父母,一边对家里的老人态度欠佳,一边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孝敬自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就更不敢奢望了。但是最基本的爱心,还是要有的好。正直、诚实,在现今社会,可能一时吃亏,但不会永远都是,毕竟人性是善良的。
做事(理想):专心做事,心无旁骛,不三心二意、半途而废,不畏挫折,才能达成目标。儿时作文里多少人梦想当科学家,而今有几人实现?人生的蓝图如何描绘、描绘什么?父母要根据孩子的习性,结合社会大环境,作适当的引导,不宜攀比,不宜过早,不宜强加自己的想法。虎妈蔡美儿的做法,个人十分不赞同。
知识:学习知识,基本都是交给学校,但是,父母也不能置之不理。毕竟,现在的学校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父母要让孩子懂得,高分不代表一切,低分不代表无能。父母要在实践当中多巩固孩子的理论知识,否则,知识只是一个分数。
读书:主要不是为了加强知识,而是增长见识。毕竟,学校课本的内容只是最基本的。聂愿愿13岁高分考取华中理工大学,而不知地球是圆的。个人认为,这是非常不可取的。
沟通。父母是成年人,孩子未成年。父母总以自己懂得多自居,听不进孩子的话,放不下做家长的架子,不能与孩子好好沟通,忘了自己也是从孩子过来的。
以身作则。这是我认为最重要也最难做到的,它涵盖在方方面面,做人、做事、学习等等。略举几例:父母不懂尊卑,却要求孩子尊老爱幼;父母满口脏话,却要求孩子文明用语;父母贪图享乐,却要求孩子吃苦耐劳;父母不读书,却要求孩子饱读群书;父母不思上进,却要求孩子积极进取。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孩子是父母的延续。我们为了孩子,可以给予他全部的爱。但是,我们的爱,要以什么样的方式给予呢?我们不能导演因爱生恨的悲剧,我们要给孩子一个描绘蓝图的空间,我们要做孩子身边最近的榜样,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可怜天下父母心,也请父母多用心。
20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