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虚假标价———标价签、价目表等标示的有关商品内容与实际不符。如某饭店在价目表上标明某种菜18元,但结账时要收25元,称其标价不包括加工费和服务费。
2.两套价格———对同一商品或服务在同一场所使用两种标价,以低价引客、高价结算。
3.模糊标价———如某商场在某品牌电视机促销单上突出“188”字样,使人误以为标价,但仔细看是降价额188元。
4.虚夸标价———标示的市场最低价、出厂价、批发价、特价等无依据或无从比较。
5.虚假折扣———如某商场打出“全场2折”,但实际仅有几种商品是按2折出售。
6.模糊赠售———如某超市在搞促销活动时标示“凡买满100元赠米和油”,却没有标明赠品的品牌和重量。
7.隐蔽价格附加条件———如某酒店标示“吃满100元送20元代金券”,却没有告知这20元代金券只能在下次吃满100元时才能使用,误导消费者循环消费。
8.虚构原价———虚报原价,虚构降价原因,以虚假的优惠价诱骗消费者。
9.不履行价格承诺———如某商场承诺,买满300元送衬衣,但顾客买满后,售货员却说衬衣已赠完,拒绝赠送。
10.谎称价格———谎称收购、销售价格高于或低于其他经营者,诱骗交易。
11.质量或数量与价格不符———采取掺假充真,以次充好,短缺数量等欺骗手段。
12.假冒政府定价———如一些酒店对不属政府定价或指导价的烟、酒等谎称是根据物价局定价,高价出售。
市物价局提醒消费者,在消费时注意这些价格欺诈行为,一旦发现可拨打价格举报电话12358举报投诉。
2.两套价格———对同一商品或服务在同一场所使用两种标价,以低价引客、高价结算。
3.模糊标价———如某商场在某品牌电视机促销单上突出“188”字样,使人误以为标价,但仔细看是降价额188元。
4.虚夸标价———标示的市场最低价、出厂价、批发价、特价等无依据或无从比较。
5.虚假折扣———如某商场打出“全场2折”,但实际仅有几种商品是按2折出售。
6.模糊赠售———如某超市在搞促销活动时标示“凡买满100元赠米和油”,却没有标明赠品的品牌和重量。
7.隐蔽价格附加条件———如某酒店标示“吃满100元送20元代金券”,却没有告知这20元代金券只能在下次吃满100元时才能使用,误导消费者循环消费。
8.虚构原价———虚报原价,虚构降价原因,以虚假的优惠价诱骗消费者。
9.不履行价格承诺———如某商场承诺,买满300元送衬衣,但顾客买满后,售货员却说衬衣已赠完,拒绝赠送。
10.谎称价格———谎称收购、销售价格高于或低于其他经营者,诱骗交易。
11.质量或数量与价格不符———采取掺假充真,以次充好,短缺数量等欺骗手段。
12.假冒政府定价———如一些酒店对不属政府定价或指导价的烟、酒等谎称是根据物价局定价,高价出售。
市物价局提醒消费者,在消费时注意这些价格欺诈行为,一旦发现可拨打价格举报电话12358举报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