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原海带吧 关注:7贴子:1,851

【收集】收集一些学习资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或许以后有用


IP属地:浙江1楼2006-10-04 17:55回复
    天涯大战折射中国选秀节目王者之争 

    http://post.baidu.com/f?kz=142015990
    2006年,是中国选秀节目世纪大战的关键一年。这一年的春节刚过,传统的中国电视界的老大——中央电视台就立即以铺天盖地的方式向全国隆重推出其王牌选秀节目——梦想中国,企图洗雪其在2005年中国选秀竞争中惨败于逐步崛起的地方军——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和上海东方卫视的我型我秀的奇耻大辱,点燃了2006年中国选秀节目世纪大战的战火。紧缩其后,占有强大财经优势和引领时尚风气之先的上海东方卫视,也相继再度在全国全面铺开了其金牌节目——我形我秀,并全面推出了其借鉴于湖南卫视超级男声而产生的男性选美节目——“加油,好男儿”,企图以“我型我秀”和“加油,好男儿”双管齐下,全面钳制湖南卫视超级女声对中国选秀节目和选秀市场的颠覆性影响。 

    面对中央电视台和上海东方卫视的左右夹击,同时也面对全国各地其他电视台纷纷仿效复制同类选秀节目的围追堵截,更受制于汹涌扑来的传统媒体和社会守旧势力对去年超级女声的“恶俗”之评和指责,困顿中的湖南卫视,在千般打压和万般非难之中,在诚惶诚恐地从主管部门领取到2006年超级女声的出生证之后,于今年三、四月之间,才开始小心翼翼地走上了2006年的超级女声之路。 

    在超级女声不断遭受非难之时,凭借着权力的垄断优势和偏袒,中央电视台的梦想中国,可以不受广电总局的限制,随意地进行分赛区直播;东方卫视的“我型我秀”和“加油,好男儿”,甚至不需要领取出生证就可以在全国设立选秀分赛区。在不公平的竞争中,挟着天时和地利,中央电视台和东方卫视的上述几个选秀节目在年初的几个月里,如狂风骤雨般地席卷而来,对今年走上颤颤巍巍之旅的超级女声形成了相当的冲击。超级女声的分赛区之路步履维艰,湖南卫视的制作人如履薄冰,全国所有关心和热爱超级女声的人们无不为其发展形势而担忧。然而庆幸的是,当代社会的发展,已经让更多的人们意识到,不能以权力和垄断来判断事物的好坏。不管你是什么样的节目,最终拼的终究还是市场,只有以精美的专业制作和随和的亲民心态,顺意民心,服务于民,才能够真正赢得观众,赢得市场。多年来锐意改革的电视湘军——湖南卫视深谙个中道理,在面临诸多困难之时,仍能沉着应战,在“天时地利”的优势都失去的恶劣形势下,能够凭集体的智慧和努力,争取到全国大量观众的支持,取得了“人和”的最大化优势,最终彻底挽回了今年超级女声濒临失败的颓势。 

    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在今年超级女声的进程中,湖南卫视审时度势地发现并保护好了一匹最优秀的大黑马,这就是最能代表超级女声积极意义的坚韧不拔、低调内敛的努力上进追求梦想的尚雯婕。湖南卫视通过尽量确保赛制的公平公正,从而在制度上为尚雯婕这么一个中国的“大长今”,能够通过几个月的深刻蜕变而脱颖而出,提供了良好的机制和机会。湖南卫视尽乎完美的运作手段,不但保全了一个新时代的“大长今”,同时也因为对尚雯婕的保全,让更多的同样追求梦想和理想的全国的观众更进一步地认同超级女声的积极意义和节目本身,最终也为湖南卫视和超级女声继续赢得了全国最大的观众市场。湖南卫视的这一成功运作炉火纯青,可谓神来之笔,堪称经典。 

    相形之下,一开始占尽天时地利的中央电视台梦想中国和东方卫视的“我型我秀”和“加油,好男儿”,在经历了最初人造的轰轰烈烈开场之后,最终还是因为落于俗套,更严重的是根本不懂得尊重市场、尊重观众,结果是一个个偃旗息鼓,以悄无声息地收场而告终。


    IP属地:浙江6楼2006-10-22 16:16
    回复
      CUBA联赛简介
      http://www.55www.com/tiyu/saishi/cuba.htm


      IP属地:浙江7楼2006-10-30 19:11
      回复
        2003年广播电视记者编辑资格考试模拟试题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0299456.html?si=4


        IP属地:浙江9楼2006-12-30 16:17
        回复
          想知道中华文明系统的、或者想对中华文明有整体把握的,推荐《道德经》和《周易》,这两本书应多买几个版本,把他们全部读完,争取从各个角度、从整体把握理解。
            要学习中国历史的,推荐钱穆钱大人的《国史大纲》、《中国文化史导论》,这两本书有助于从整体把握中国简史,读完之后,喜欢正史的可以读《史记》《汉书》乃至二十五史,喜欢分类史的可以读《通》,比方说《通典》或《资治通鉴》,其中的《通典》不悔是当工具书用的。
            要学习谋略和游说技术的,推荐《鬼谷子》(理论)、《战国策》(战例),之后有兴趣、想深入的朋友可以看一下《武经七书》类,但是记得一定要和历史套着看,就学一点理论没用的。


          IP属地:浙江10楼2007-01-04 14:54
          回复
            外国新闻事业史复习指导
            http://www.cddc.net/shownews.asp?newsid=5513


            IP属地:浙江13楼2007-01-16 22:18
            回复
              路透社2006年度照片精选
              http://blog.sina.com.cn/u/593e130c010008a3


              IP属地:浙江14楼2007-01-16 23:29
              回复
                百度的创始人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760760.html?si=3


                IP属地:浙江15楼2007-01-18 15:23
                回复
                  IP属地:浙江16楼2007-01-19 19:42
                  回复
                    IP属地:浙江18楼2007-03-22 23:22
                    回复
                      发行方面,《都市快报》最初采取了低价格(5角)和零售造势的策略。在只有《之江晨报》一个对手的早间市场上,这一策略取得了佳绩。创刊一个月,《都市快报》零售额已逾万,随后带动了订量的上升。
                      《都市快报》在杭州建立了七个批销站,整合了500多个零售摊点。1999年,《都市快报》通过“小严浩落入窨井”“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为圆圆找新家”等一系列策划,将零售量扩到6万多份。它的兴起,一定程度上激活了杭州的报纸零售市场。但作为《钱江晚报》的主要挑战者,《都市快报》创刊5个月后即开始奉行全省赶超战略,这使本地的零售市场依然不是竞争的主要着力点。
                      据称,2000年末,《都市快报》的发行量超过了40万份,当年广告收入超过了7000万,实现营利,并开始对《钱江晚报》形成“正面冲锋”。
                      3、追随者的抉择
                      1999年10月,共青团浙江省委机关报《浙江青年报》融资改版,对开12版、售价五角高调进入都市报市场,《北京青年报》的一名副总编赴杭主持编务。
                      为了使竞争有一定的差异性,《浙江青年报》将目标受众圈定在“18-45岁的有一定知识层次的男性”。但这种“细分”的作法,在中国都市类报纸发展史上鲜有成功的例子。《浙江青年报》同样难以在实践中坚守这一定位。从改版伊始,《浙江青年报》就陷入了与《都市快报》的遭遇战。而此时的《都市快报》已占得先机,拥有明显的品牌优势。同时,受人员结构、办报经验等因素制约,虽然《浙江青年报》某些报道的策划赢得了赞誉,但最终没能实现办报质量的全面超越。此外,《浙江青年报》对一些社会新闻的过分炒作,也损害了自身的形象。到2001年,《浙江青年报》的发行量只约5万份,投资方投入近2000万元后撤出。
                      2001年10月8日,《浙江青年报》融入新的资本,改名《青年时报》,重张旗鼓。这一次,《青年时报》将自己定位于“争夺市场第三”,重点放在“影响力新闻”的打造上,通过强化“与民生相关的主流新闻”,用“主流观点做社会新闻,体现社会新闻的责任感”,从而突出报纸“有立场、有观点”的特质。避开《都市快报》在“市井里巷”上的优势,凭借硬朗、锐气的新闻处理手法参与竞争。 
                      2005年,《青年时报》希望实现年度营利。
                      4、早报市场的集团竞争
                      2000年6月25日,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成立;次年11月8日,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
                      杭报集团在成立后,开始以《都市快报》为载体,构建密集覆盖中心城市、辐射主要乡镇的全省性发行网络,向《钱江晚报》的发行体系发起了真正的冲锋。到2004年,杭报集团在全省已拥有有报刊零售点约8000个,流动售报员近2000名。
                      2000年10月8日,浙报集团将《经济生活报》更名《今日早报》,再次杀入早报市场。《今日早报》突出“早”字,为早起出行的人们提供丰富快捷的新闻“早餐”。凭借集团的品牌、人力、资金和经营渠道优势,《今日早报》的上岸之路比《浙江青年报》轻松了许多,2003年,《今日早报》当年营利400万。2004年初,开始自建发行渠道,当年在杭州地区的发行增长了30%。
                      2002年9月16日,《杭州日报?下午版》更名《每日商报》,开始在早间市场单独发行,《杭州日报》将这张“第二子报”定位于“以经济报道为特色的综合性日报”。
                      2003年10月,杭州报业市场风云突变。23日和28日,《都市快报》《钱江晚报》先后扩版到64个基本版。这次扩版几乎是杭州报业双雄的一次“默契”行动。同时,《钱江晚报》开始晚报早出,并将售价由6角降为5角。《钱江晚报》认为此举是规律使然——早报市场已远大于晚报市场,报纸必须适应城市节律的这个变化,要引领市场,就必须出早报。与此同时,次年8月5日,《钱江晚报》推出一张下午3点出版的《新民生》,设想以此占领“逐渐萎缩但仍存在”的下午市场。 
                      2004年,《钱江晚报》的零售占比由前年的10%左右扩至20%左右,广告经营额超过4亿元。《都市快报》则实现了近3亿元的广告经营额。
                      两位“领跑者”在时段上的直接交锋,对其它挑战者而言,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一位当地报人发问:在这个看似温和有序的市场上,会不会有挑战者突然发动“赠品+促销员+特别报道”的“零售风暴”?能不能通过启动零售市场吸引广告商,打破当前的利益分配格局?
                      这很难。自浙江80家报社于2001年5月共同签署《关于自觉维护报纸发行正常秩序的协议书》之后,杭州报业的零售竞争只是偶起波澜。征订量占城市报纸期发总量80%的历史惯性、政府部门的有序管理,让所有的市场参与者都着力于征订的竞争,并静悄悄地享受着“忠实订户”带来的种种好处。
                      但另一方面,在西方成熟竞争的报业市场上,一张报纸的征订率能达到80%以上,就可认为是一个优秀的指标。但在杭州,有浙江日报、杭州日报两家党报集团,有《钱江晚报》《都市快报》《今日早报》《青年时报》《每日商报》《新民生》六家都市报,共同角逐市场。集团管理体制改革尚在摸索,都市报的竞争尚未决出胜负;在这个人均GDP超4000美元的城市,报纸广告经营额占GDP比重仅约0.5%……
                      杭州的报业竞争,真的成熟了吗?零售市场,会成为挑战者们的着力点吗?


                      IP属地:浙江25楼2007-03-27 20:33
                      回复

                          强调现场直播。《南京零距离》制片人张建庚将现场直播分为三个层次:记者在新闻现场的“准直播”(即记者在模拟直播状态下出镜》、演播室主持人直播和真正意义上直播即“同步采访、同步传输、同步播出”。以《南京零距离》、《成都全接触》等为代表的民生新闻正将直播作为一种手段运用到新闻制作中去,电视新闻因直播而充满了感染力。它的开放性和第一时间报道最能体现电视的特征,为新闻信息的传播开拓了更大的空间,在时间上也最大限度地贴近了事件,贴近了观众。目前大多数民生新闻栏目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直播的方式,有的甚至已经用卫星直播的方式建立起了该栏目的基本范式,卫星直播首次在新闻节目中成为常态,这对今后的城市电视新闻传播发展具有某种普遍性指导意义。

                          3、效果意义

                          聚焦城市民生,映照时代风云。当下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现代城市从原先计划经济的单色背景上脱颖而出。时代剧变的大潮在城市民生的深水区激起重重旋涡,热流涌动。城市汇聚八方关系,百姓生活多彩纷纭。关注民生就是关注时代。“城市民生新闻以此为题材范畴,将城市民生现场置于以‘关注生活,记录历史’为己任的电视视域的多重聚焦之下,这无疑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和时代意义。”

                          贴近生活,反映民情,赢得民心。民生新闻以平民化的姿态,近距离甚至是零距离地贴近老百姓为主题的社会现实生活。不仅仅以全息全程尊重百姓的知情权,而且还赋予百姓以表达的权利和机会,实现了话语权的转移,做到了真正的以人为本。民生新闻以平民视角反映百姓生活的新闻策略,所体现出来的一个核心理念便是与广大民众社会生活的鱼水联系,是倾注真情真心的社会关怀。这样的新闻策略和新闻选择,避免了当下许多电视新闻节目的空泛化倾向,而显示出自身的新闻特点,同时也深受市民百姓的欢迎,赢得了民心。

                          当然在强调贴近性与地域特征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民生新闻”应具有的审美品格和文化内涵。这既可以说是民生新闻在社会文化学上所产生的价值意义,同时也可以看成是节目在品位与导向上的一个量度和要求。新闻应当“示美”,好的新闻报道应当给人带来某种美感。一条好的民生新闻,或抨击了丑恶现象,弘扬了社会新风,或传播了现代科学,促进了社会进步,或提倡了健康情趣,满足了审美愉悦。此外,民生新闻无论是社会新闻还是生活资讯,无论是灾害报道还是轶闻趣事,都应该是始终操持反映民众心声、维护社会安宁、吁求社会公平和正气的意识,都能通过真实的镜头、人性的叙述、精辟的点评,达到凸现社会关怀,塑造市民主流价值观念的目的,体现出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从而使得民生新闻突破就事记事的层面,赋予新的文化内涵和深层的社会意义。

                          电视民生新闻的出现,不仅是电视体制内部自身的革变,它与我国经济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与社会文化体制的变动,尤其是“三贴近”有着客观的呼应。业界这种在市场竞争客观指引下尝试的操作经验,事实上正在构建一种电视与城市的新型关系。

                        —————————————————————
                        参考文献:
                          1龚占德:《我国电视新闻节目的现状、问题与思考》,《中国广播影视》,2003年7期
                          2沈全梅:《民生新闻解读》,《新闻大学》,2003年夏
                          3章剑华:《零距离的电视新闻理念》,《现代传播》,2003年第2期
                          4朱雯:《从“民生新闻”现象看传播理念之嬗变》,紫金网www.zijin.net.com


                        IP属地:浙江28楼2007-04-11 23:39
                        回复
                          关于高尚和庸俗之间的迷失

                          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曾经说过:“‘媚俗’这个词描述了那些想要不惜一切地取悦于最大多数人的人们的态度。要取悦于人,当然必须确认大家想要听什么,使自己听凭被普遍接受的思想支配。
                          媚俗就是把公认思想的愚蠢翻译为美丽的语言和情感,它感动我们,令我们为自己、为我想到和感觉到的那些东西的平庸抛洒同情之泪。”

                          林郁选编:《米兰 昆德拉如是说》,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3年版P10


                          IP属地:浙江29楼2007-04-12 00:01
                          回复
                               
                            从2002年1月1日《南京零距离》开播,到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股民生新闻热潮,民生新闻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是因为它在某个阶段符合了电视节目的生存规律。具体说来,从人及其需要来看,随着社会格局的变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相关制度的改革,社会关系更加复杂,生存压力加大,人们在需要有服务性信息的同时,也需要一个宣泄情感的渠道,民生新闻以其平民化的视角、服务性的理念正好满足了这一阶段观众的需求;从社会控制来看,随着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全面贯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要求的提出,给关注民生、体验民情、反映民意的民生新闻提供了成长的土壤;从科学技术来看,现场直播技术的发展、DV的普及等,使民生新闻栏目的操作和运行成为可能;从竞争来看,面对落地频道节目的竞争,本土化和贴近性无疑是本地节目最强有力的竞争武器,而民生新闻栏目盘活了本地新闻资源,在接近性、贴近性上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化优势。
                            从生存规律分析民生新闻的现状及突破路径 作者:姚劲松 郭辉
                            http://blog.mediachina.net/blog.php?do_showone/tid_3299.html


                            IP属地:浙江30楼2007-04-12 00:25
                            回复
                              2003年广播电视记者编辑资格考试模拟试题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0299456.html?si=4


                              IP属地:浙江31楼2007-04-26 16: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