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级美术二班吧 关注:13贴子:314
  • 10回复贴,共1

美术二班寒假作业 赶紧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期末发的一张试卷 关于论语的
2、寒假看王小波的三部曲《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中的其中一部 并写一篇读后感
3、要求做八篇文言文阅读,资料自己去新华书店购买 开学上交
4、要求为自己制定一份下学期语文学期计划
希望大家认真完成作业 开心过好年 开学见
刘老师
2012年1月20日



1楼2012-01-19 23:05回复
    这里我都不知道哪里有卖书!擦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2-01-22 06:18
    回复
      读后感写哪


      4楼2012-01-22 13:52
      回复
        在釜山,用A4纸读王小波的《黄金时代》,两个晚上,用瑜伽后的休息时间finish掉。
           作者用一些看似极其不入流的思想去讽刺那个糟糕荒谬的年代。文革这个时代,经历过的人总是给它定位成灰色的惨淡。而在这本书里,我们看到的却是意识上的自由带来的鲜明色彩。作者把那段时光命名为他的黄金时代。读毕,我确实赞同这种定义。
           王小波式的幽默总让人忍俊不禁,但,不过是种假象而已,这种感觉就好比你含着一颗裹着糖衣的药片,时间溜走后,留下的是长久化不掉的苦涩。
           我承认自己爱上了那段天昏地暗,乱七八糟的时光,看不清未来,找不到想要的生活,和唯一的一个大概能谈得来的朋友,一起过着原始人的日子,从不会想着要一个结果,明天,是奢侈的字眼,生活,似乎也不是那么的艰难·······
           一个大的时代,总是可以催化了一代人的感觉,但是它同样具有一种反作用力,即现实的枷锁愈紧,人的心却愈渴望自由。
           我们这个时代呢?一切都是自由的,开放的,赤裸裸的。
           我们的心呢?
           我们还有自由么?
           今天的你,是否还可以无所顾忌地去爱,爱上此时你觉得对的人,不去想下一秒钟你担负着谁的责任?
           今天的你,是否还可以肆无忌惮地扔掉所拥有的一切,逃跑到世界的某一个角落里过原始人的生活,仅仅为了快乐···
           这个时代给了我们太多的自由,但是我们的心已经被这种反作用力完全催化了,我们宁愿不自由,我们宁愿享受禁闭。我们宁愿麻木。
           这段时间,我总是想跳出来····多么简单又奢侈的念头啊~
           要感谢作者,至少他给了我这么做的勇气。


        6楼2012-01-31 20:40
        回复
          坐在这里?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2-02-04 09:06
          回复
            这本薄薄的《黄金时代》讲述了文革时期的两个人。他们离经叛道,逍遥自在。
            陈清扬放弃证明自己的清白,而是falling love whit 王二。
            王二的痞劲反倒不讨厌,相反还很可爱。他们俩乐观,心宽。当然这些只是作品里的一种手法。可是在我眼中似乎指出了一条更为宽广的道路。当我们找不到出口时完全可以顺其而至,以一种内心的柔韧去化解。
            我们可以活的更潇洒。
            该作品应该写的是很纯粹的爱情吧,可是由于我最近经历了很多事情,不免有些自己更加个人的看法。
            “陈清扬说她真实的罪孽,是指在清平山上。那时她被架在我的肩上,穿着紧裹住双腿的简裙,头发低垂下去,直到我的腰际。天上白云匆匆,深山里只有我们两个人。我刚在她屁股上打了两下,打得非常之重,火烧火燎的感觉正在飘散。打过之后我就不管别的事,继续往山上攀登。
              陈清扬说,那一刻她感到浑身无力,就瘫软下来,挂在我肩上。那一刻她觉得如春藤绕树,小鸟依人,她再也不想理会别的事,而且在那一瞬间把一切全部遗忘。在那一瞬间她爱上了我,而且这件事永远不能改变。”
            是的,在书中可以清晰地看出陈清扬对王二的爱。陈清扬真正的因为王二改变了自己。
            但是王二呢?
            在我的阅读过程中似乎没有办法直接看出王二对陈清扬的爱。王二就是这么一个人。他没有因为陈清扬改变。对任何一位按常理发展的女性他似乎都可以这样对待。所以这就可以证明他并没有爱上陈清扬。他始终做的是自己,并没有被爱情洗礼。
            这一场完美动人的爱情或许是陈清扬自己优美的华尔兹。不错,王二绝对是一位优秀的舞伴。
            


            8楼2012-02-04 15:59
            回复
              请不要发表含有不适当内容的留言
              请不要发表广告贴


              9楼2012-02-04 19:04
              回复
                  我想起了王小波笔下特立独行的猪兄。它最终冲破人类设置的致命羁绊,成为自由的野猪。这让我常常觉得自己比不上一只猪——当然,不是所有的猪都比不上,只是比不上那只特立独行的“猪瑞”(我仿拟“人瑞”造出来的词)。王二到了而立之年,也“改造”得像模像样:这,或许就是所谓的成熟吧。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也是生活本来的样子。我还会想起一位前辈朋友,貌不惊人,脑子里的东西则让我击节叫好。到了现在这个地步,我所希望做到的也就是这样了。——有些人生活在世界上需要诗意的精神,并且对一些简单的问题,要像下围棋时面临难局那样进行长考。我越来越怀疑我是这样的人:生产一个社会标准品需要付出更大的心理成本。
                  是的,王二这类人需要诗意的精神,尤其是在寒冷的夜里。
                  [i]“在这种夜里,人不能不想到死,想到永恒。死的气氛逼人,就如无穷的黑暗要把人吞噬。我很渺小,无论作了什么,都是同样的渺小。但是只要我还在走动,就超越了死亡。现在我是诗人。虽然没有发表过一行诗,但是正因为如此,我更伟大。我就像那些行吟诗人,在马上为自己吟诗,度过那些漫漫的寒夜。”[/i]
                  三十而立,王二越来越多地流露着对过去的记忆。他回想起自己和小转铃在高粱地里**的情景,回想起一无所有的他们享受无人打扰的静夜,在京郊的宿舍里渡过的冬天。年轻而迷茫的王二在性爱的激情中写下年轻的诗句。——这是何等伟大的幸福啊。每每看到这里,我都会被这无与伦比的惬意所感染,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color=#708090]“在没有月亮的静夜,星星的眼泪洒在铃子身上,就像荧光粉。我想到,用不着写诗给别人看,如果一个人来享受静夜,我的诗对他毫无用处。别人念了它,只会妨碍他享受自己的静夜。如果一个人不会唱,那么全世界的歌对他毫无用处;如果他会唱,那他一定要唱自己的歌。这就是说,诗人这个行当应当取消,每个人都要做自己的诗人。”[/color]
                  第三次看完《黄金时代》。我就在想,王二的诗意是从哪里来的——是对世界的洞悉,是对磨难的超然,还是对幸福了悟,或者,是兼而有之?
                  [face=楷体_GB2312]“好多年前,我在京郊插队时,常常在秋天走路回家,路长得走不完。我心里紧绷绷,不知道走到哪里去,也不知走完了路以后赶什么。路边全是高高的杨树,风过处无数落叶就如一场黄金鱼从天顶飘落。风声呼啸,时紧时松。风把道沟里的落叶吹出来,像金色的潮水涌过路面。我一个人走着,前后不见一个人。忽然之间,我的心里开始松动。走着走着,觉得要头朝下坠入蓝天,两边纷纷的落叶好像天国金色的大门。我心里一荡,一些诗句涌上心头。就在这一瞬间,我解脱了一切苦恼,回到存在本身。”[/face]
                  我还在想,这样的诗意,到现在是不是就不需要了呢。但这不能让我自己相信。我所知道的是:王二这类人,从来需要,现在需要,将来也需要。在这一点上,王二很像一匹骆驼。骆驼对水充满爱意;骆驼不能像鱼生活在水里,他生活在一个看上去缺水的世界;惟其如此,水源是那样的美。
                  而另一些人,不需要诗意的世界,从来不需要,现在不需要,将来也不需要。这并非什么坏事。然而这类人其实并不多:生活在黄金时代里的人们,或多或少需要诗的精神;在我所熟知的人们当中同样如此。只是我们生活在现实里,慢慢就会明白一些事情。——社会作用于每个人的、人与人交流的、为庞然大物所宏扬的,不是诗意或者诗的精神。所以纵然身边有歌者,我们却被这样那样的事物所设置,所以我们依然是一个个孤独者。


                11楼2012-02-04 19:08
                回复
                   王小波死之前他的书是被当作黄色书刊,死之后人们开始关注性后面的东西。  李银河说过,“王小波笔下的性很干净”,我很认同。也许对很多有文字洁癖的文学青年来说,王小波的文字很“脏”,事实上文字下面的思想很纯粹。国人对性本来就戴着有色眼镜,王小波对性的豁达让很多人不舒服也就不奇怪了。  王小波对性执着地描述,是出于什么原因呢?“黄金时代”描写的是“文革”时代,物质资源极度匮乏,人们的精神世界的自由也被剥夺。在“自由主义”的王小波看来,性是人的本能,和吃喝拉撒一样是天赋人权,但性在中国早就被封建礼教极度扭曲,要扫荡旧文化、“破旧立新”的文化大**却在扼杀人性上和封建思想达成一致。王小波描写性的实质是选择性作为攻击“文革”反人性、中国文化劣根的阵地。文革时期,个人自由意志遭受压迫,对个人幸福的追求不被允许,个体不再拥有鲜明的性格,取而代之的是群体性的情绪表达。最典型的雷锋的表达“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对一句话的是非判断是没有意义的,但在当时社会看来,个体的存在像“一滴水”一样是没有意义的,只有“无数滴水汇成的海洋”才有价值。在整个社会甚至个体本身也在忽视个体价值时,“王二”却无限的享受自己“小和尚”带来的快乐,享受只属于自己私密性的快乐,在性中寻找自我存在的证据。当王二写自己的交代报告,向组织上交代自己“搞破鞋”时,当性这种专属个人的私密空间也不得不向“组织”开放时,我们看清了那个时代对个人权利的侵害达到了怎样的地步。王小波用调侃的方式讽刺那个可怕的时代,但我们在读时只感到不寒而栗!  


                  12楼2012-02-05 14:57
                  回复
                    这三个故事看似毫无联系,其实精神内容很相似。那就是追求真实,拒绝虚伪。青铜时代,是一个虚伪的时代,这从多方面得到了体现。在《万寿寺》中,人们不敢面对现实,对一切都遮遮掩掩。于是作者就给大家来一个赤身**的薛嵩;《红拂夜奔》中李卫公建长安城有三个方案,分别是“风力长安”、“水力长安”和“人力长安”,而只有提到人力长安是李世民才满意此设想,因为“风力长安”使百姓聪明,“水力长安”使百姓强壮,只有“人力长安”可以使百姓们顺从统治;而《寻找无双》中的政治高压使民众“集体失忆”,正是对虚伪的一个强烈控诉。
                    追求真的另一方面是对人性的描写,这方面主要体现在对性和生殖器的描写当中。《青铜时代》中有着很多的性描写,露骨的**,多得有点让人难以接受。然而正是这些露骨的描写,把人类的天性表露无遗,同时也是对中国传统的道德观的一个挑战。中国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耻于谈论有关性的话题。而这些谦谦君子的脑袋里又时时刻刻想着这些东西,一有机会就露出真实的面孔,比川剧的变脸还要快不少。这是什么?这就是虚伪。因而与其选择遮遮掩掩,不如大胆直露的好,因为那是人类的天性,何必作过多虚伪的掩藏呢?
                    《青铜时代》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同时也是一部难以言尽的作品,本人见识浅陋,难以作深入的分析。窃以为像这种作品,只有读过了,才能从中发现出那真实的美。


                    13楼2012-02-05 15:07
                    回复
                      楼上上面三个是同一人吧


                      14楼2012-02-05 15: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