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师江西一派有时日矣,江西一法古人自有抑扬之论。偶整理杨公大年之诗,忽觉江西之境极似西昆一脉,故有所感,藉此妄论一二。
西昆体,初宋之流派,其影响可抵今日。
西昆标榜于李义山。义山诗“词藻繁丽,对偶精切,好用典故,诗意隐晦”。西昆习义山,乍看徒似具其形,实失其深。义山诗或有法于少陵,长吉。其得力于杜处甚多。杨亿反讥其为村夫子,盖重于形而失其实也。义山情可御诗,然西昆之诸公多用典故,丽词,学其表而失其神,可谓病矣。
纪昀《瀛奎律髓汇评》云:“昆体虽宗法义山,其实义山别有立命安身之处,杨、刘但则其字句耳。后来尘劫日深,并义山亦为人所论,物极而反,一变而元佑,再变而江西矣。”西昆仿义山不得其法,反令义山诗受人之非议。其属又似朱彝尊浙西之于周、姜之辈也。此亦揭江西同西昆之羁绊,江西、西昆后人相敌,从今而视,实可谓大谬矣。
西昆亦有其长,其一在于反台阁、及五代之纤巧稠浓之体。余读西昆体诗未多,期间多取与《瀛奎》中所录西昆酬唱之诗。其诗多怀古,咏物,用典属对炼字皆有其长处。西昆中亦有佳作如杨公之《汉武》者,直逼义山。方回云:“此昆体诗一变,亦足以革当时风花雪月,小巧呻吟之病,非才高博学,未易到此。久而雕刻太甚,又有能言之士变为别体,以平淡胜深刻,时势相因,亦不可一律立论也。”
西昆影响之深,非《西昆酬唱集》中所云杨、刘、钱诸公,亦有晏殊,宋祁,文彦博之余辈。而方公言其平淡者,盖梅圣俞,苏子美,欧阳永叔也。此三人开西昆后之新风。其思其情俱实于西昆体之诸公,后人称之,藉此以倒西昆。
然余有言曰:“梅、苏、欧阳之诗,盖其平生之阅历所凝。新人初习,恐难达其境,终流于白俗,此似学唐者习于孟公浩然,字,法皆俗,意亦未抵孟公高处。西昆之弊类江西。习西昆、江西者,宜初学其章法,修其学力,加以修己身。待积累初成,亦可自寻适于身之出路。杨诚斋如是也,陆放翁如是也。
西昆之于宋,类初唐之于唐。凡事皆可分为二,取其长而警其弊,此正途也。毋须过尊之,过鄙之,亦可无愧于先人。
西昆体,初宋之流派,其影响可抵今日。
西昆标榜于李义山。义山诗“词藻繁丽,对偶精切,好用典故,诗意隐晦”。西昆习义山,乍看徒似具其形,实失其深。义山诗或有法于少陵,长吉。其得力于杜处甚多。杨亿反讥其为村夫子,盖重于形而失其实也。义山情可御诗,然西昆之诸公多用典故,丽词,学其表而失其神,可谓病矣。
纪昀《瀛奎律髓汇评》云:“昆体虽宗法义山,其实义山别有立命安身之处,杨、刘但则其字句耳。后来尘劫日深,并义山亦为人所论,物极而反,一变而元佑,再变而江西矣。”西昆仿义山不得其法,反令义山诗受人之非议。其属又似朱彝尊浙西之于周、姜之辈也。此亦揭江西同西昆之羁绊,江西、西昆后人相敌,从今而视,实可谓大谬矣。
西昆亦有其长,其一在于反台阁、及五代之纤巧稠浓之体。余读西昆体诗未多,期间多取与《瀛奎》中所录西昆酬唱之诗。其诗多怀古,咏物,用典属对炼字皆有其长处。西昆中亦有佳作如杨公之《汉武》者,直逼义山。方回云:“此昆体诗一变,亦足以革当时风花雪月,小巧呻吟之病,非才高博学,未易到此。久而雕刻太甚,又有能言之士变为别体,以平淡胜深刻,时势相因,亦不可一律立论也。”
西昆影响之深,非《西昆酬唱集》中所云杨、刘、钱诸公,亦有晏殊,宋祁,文彦博之余辈。而方公言其平淡者,盖梅圣俞,苏子美,欧阳永叔也。此三人开西昆后之新风。其思其情俱实于西昆体之诸公,后人称之,藉此以倒西昆。
然余有言曰:“梅、苏、欧阳之诗,盖其平生之阅历所凝。新人初习,恐难达其境,终流于白俗,此似学唐者习于孟公浩然,字,法皆俗,意亦未抵孟公高处。西昆之弊类江西。习西昆、江西者,宜初学其章法,修其学力,加以修己身。待积累初成,亦可自寻适于身之出路。杨诚斋如是也,陆放翁如是也。
西昆之于宋,类初唐之于唐。凡事皆可分为二,取其长而警其弊,此正途也。毋须过尊之,过鄙之,亦可无愧于先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