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禵吧 关注:5,200贴子:151,749

【胤祯】——饮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请爷坐。


IP属地:上海1楼2012-01-21 12:21回复
    二楼度娘,求给力


    IP属地:上海2楼2012-01-21 12:22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下面,正题正题~
      满族的饽饽很耐饿,携带方便,风味独具,至到今天仍是颇为风行的食品。
        蒙族、回族、汉族等多民族居住区,特别是满、蒙等少数民族和当地百姓都喜欢吃饽饽。在承德最受欢迎的是油酥饽饽、混糖锅饼、叉子火烧、丝糕等被当地人誉为满族饽饽四绝。
        满族人习惯把许多面制食品称为“饽饽”。制作方法分为蒸、烙、烤、煮等。据清代姚元之《竹叶亭杂记》记载:“饽饽,古之铧锣也”。又据《升庵外集》:“北人呼为波波,南人呼为镆镆。今京中书为饽饽,有硬面饽饽、发面饽饽......”饽饽承德满族人吃饽饽已有300多年历史。清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等每年来避暑山庄消夏,主食几乎都要吃饽饽。
      


      IP属地:上海3楼2012-01-21 12:22
      回复
        爷家的传统食物



        IP属地:上海4楼2012-01-21 12:27
        回复
          常见的桃形饽饽



          IP属地:上海5楼2012-01-21 12:30
          回复
            油酥饽饽  油酥饽饽制作方法是,用精粉、白糖、豆油、香油、桂花、青红丝等,分为和面、制酥、卷馅、烤烙四道工序。特点是酥脆、松软、有层次。
            混糖锅饼  混糖锅饼制作方法是,面粉加水和面肥和匀发酵,然后加碱至不酸时,将白糖、红塘、白果、桂花、香油掺在一起搅匀,放入面团中揉均。分做坯、烤、烙即成。特点是可长期保存,便于携带,是乡间馈送亲友的礼品。
            丝糕  丝糕的制作方法是将白面和匀发酵,在加碱后再加入白糖,揉匀,上屉蒸。特点是清香爽口,甘甜松软。或者小米面,玉米面等加水搅拌发酵后蒸熟.
            叉子火烧  叉子火烧的制作方法分为搓酥、和面、制坯、烤烙四道工序。这四道工序要求都非常严格,有一道工序做不好,就影响下一道工序。最后用温火烤烙至微黄色即成。特点是酥香微咸、松脆适口,易于保存。
            酸汤子  酸汤子也是满族的传统饽饽食品。它是用玉米面经过发酵后做成的。先用水把玉米泡开,磨成水面,再用 布袋过掉渣滓,水面置桶里发酵,待到有酸味时,用漏 斗或机器挤成面条状,煮熟即可食用。有时发酵过大, 略有酸臭味,故又称“臭米子”。在辽宁叫“(左火右 叉)子”。东北城乡,还设有(左火右叉)子馆,专营 “臭米子”。
            萨其玛  萨其玛是驰名全国的满族糕点。其前身,是满族的 一种传统糕点——搓条饽饽。制作搓条饽饽先把蒸熟的 米饭放在打糕石上用木锤反复打成面团,然后蘸黄豆面 搓拉成条状,油炸后切成块,再酒上一层较厚的熟黄豆 面即成。搓条饽饽是昔日满族的重要供品,所以也称为 “打糕穆丹条子”。后来,用白糖代替了熟豆面,成了 “糖缠”,更名为萨其玛,人们又称其为糖蓉糕。这种 饽饽色、香、味、形具佳。
            


            IP属地:上海6楼2012-01-21 12:31
            回复
              楼主,我也要吃


              7楼2012-01-21 12:38
              回复
                有典故的满族菜肴:
                努尔哈赤黄金肉
                相传努尔哈赤小时候,曾在明朝辽东总兵李成良手下当差。总兵府规矩是:每日膳桌必有八菜一汤。有一天大厨生病,七个使女各做一个菜后,再也想不出第八个菜了。努尔哈赤说第八个菜我包了,于是做了一个色、香、味俱佳的肉菜。日后,努尔哈赤做了老罕王,黄金肉便成了象征帝业成就的清宫名菜。


                IP属地:上海8楼2012-01-21 12:48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自个动手~~


                  IP属地:上海9楼2012-01-21 12:49
                  回复


                    10楼2012-01-21 12:50
                    回复
                      满族的“三套碗席”
                      清朝中叶以来,“三套碗席”开始在辽宁地区流行起来。
                      “三套碗席”一般由十六款(或八款)凉碟(又称冷菜)、三款“大件”和十二款熘炒菜、汤烩菜组成。因此席中的菜肴是由三套碗,即怀碗、中碗、座碗盛装,故得此名。
                      各地“三套碗席”大体一致,但具体编列组合略有不同。
                      


                      IP属地:上海11楼2012-01-21 12:50
                      回复
                        间接性失明……


                        IP属地:上海12楼2012-01-21 12:51
                        回复
                          饮誉中外的满汉全席
                          满汉全席是我国最著名的、规模最大的古典筵席。又称满汉燕翅烧烤全席。满、汉族合宴名称。它是我国烹饪技艺发展的一个高峰。清入关后,随着国家的强大、昌盛,满族统治者在饮食上大大讲究起来。清朝中叶,由于满、汉官员经常互相宴请而形成。在康、雍、乾盛世,已有“满席”、“汉席”之分。 席上珍肴有熊掌、飞龙鸟、猴头、蛤土螺、人参、鹿尾、驼峰等,其中猪肉比重较大。做法多是烧、烤、煮、蒸。火锅类、涮锅类、砂锅类菜肴占突出地位。以干鲜果品、蜜饯为主要配料的菜肴,必不可少。主食以满族饽饽为主。
                          满汉全席中,必有烧烤菜,以猪为原料的菜肴也占一定比例。
                          满汉全席中,火锅类、涮锅类、砂锅类的菜肴,也占有明显的地位。
                          满汉全席中,干、鲜果品和蜜饯菜肴也是不可缺少的菜肴。至于饽饽和粥品,则是满汉全席的主食。
                          满汉全席中,关东野味尤为浓郁,熊掌、猴头、飞龙、人参、哈什蚂等都是席上珍品。
                          满汉全席的菜品丰富多彩,有多种菜谱,少则几十种,多则近二百种。往往要分多次进食。有分两次、三次、甚至六次才能吃完。
                          此席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IP属地:上海13楼2012-01-21 12:52
                          回复
                            传说中的满汉全席



                            IP属地:上海14楼2012-01-21 12:53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IP属地:上海15楼2012-01-21 12: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