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
二、反应分类
1、分解反应:NaHCO3加热生成Na2CO3,H2O,CO2
2、置换反应:例如,Zn与HCl
3、复分解反应:a.酸碱中和;b.强酸制弱酸;c.强碱制弱碱
4、络合
5、水解
6、强酸制弱酸,
这几个试验可以加上去~~~~~~~~~~~~~~~~~~~~~~~~~~~~~~~~~~~~~~~
NH3•H2O加酚酞变红,再加CH3COONH4红色变浅。
解释:NH3•H2O电离平衡向左移了
•NaHCO3加酚酞溶液变红,加热,红色变深,再冷却,又恢复到原来较浅的红色
解释:①温度:盐的水解是吸热反应,温度升高,水解程度大。
、FeCl3浓溶液加热后生成橙黄色沉淀:
现象:深黄色FeCl3加热沸腾后,颜色逐渐变深,最后生成成深红色沉淀。
结论:水解为吸热反应,加热升高温度有利于水解。升高温度,水解平衡向着电离的方向移动,水解程度增大.
FeCl3加Zn粒:Zn+2FeCl3===2FeCl2+ZnCl2 pH=3~4无明显变化
原因:因为FeCl2仍会水解,所以即使加入Zn粒也不会引起溶液pH值的大幅变化。
之后加入NaOH溶液,有黑色沉淀生成,过一段时间后沉淀变为红色,证明溶液中Fe2+粒子的存在。(这是翔哥组实验)我组做的实验现象还有生成气泡,加热后更明显,推断是氢气。
3、温度对水的水解的影响
操作:分别测量水加热前后的PH值,进行比较
结果:沸腾前,PH值7;沸腾后,PH值6
结论:加热后温度升高,使水的电离度增大,氢离子浓度变大,使得PH值降低。但此时水依然显中性,氢离子浓度和氢氧根浓度相同,说明水的离子积随温度升高变大。
4、电离平衡
原CH3COOH溶液PH值: 2
加热后的PH值: 1
加入CH3COONa后溶液的PH值: 5
原理(1):加热后温度升高,有利于CH3COOH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因此PH值降低。
原理(2):加入CH3COONa后CH3COO-数量增多,抑制CH3COOH电离,H+浓度降低,PH值升高 (李驰组分析很有道理,可实验做的是1和2……)
5、浓度对电离影响,不多说了
6对两性物质氢氧化铝的复习,因为在以前的学习当中我们已对它做了很多实验很多分析,不多说了。
最后做个总结:
1、 引起PH值变化的原因:
外因:浓度 ,温度,加入酸碱物质等等
内因:物质本身性质,如其属于强碱弱酸,或是强酸弱碱,或是强酸强碱盐,再或是酸或碱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