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妖界吧 关注:6贴子:216
  • 0回复贴,共1
真假身心
今人,皆曰:身心,
只知:幻化之身心,
不知:真正之身心。
舍真从假, 无怪乎:寿数未尽,而身心早累;
形如生人,而魂入鬼窟。
何则?
幻化之身,肉身也;
幻化之心,人心也。
眼耳鼻、舌口意,俱幻身之所出;
喜怒哀乐爱恶欲,皆人心之所出。
六根门头,样样足以丧生;
七情妄念,件件能以致死。
磕着撞着,便自发作, 不至伤害性命者,有几人哉?
若以幻化身心,为真,
实是:认贼为子,以奴作主,
一旦,天不假年, 身在何处?心在何处?
其为:幻化之物也,无疑。
至于:
真正之身,法身也;
真正之心,天心也。
阴阳五行,法身之所出;
婴儿姹女、木母金公、黄婆珊瑚、
砗磲水晶、碧玉黄金,天心之所生。
五性因缘,俱皆:成道之种;
五般至宝,尽系:炼丹之财。
采之修之,
起死回生,返老还童。
但此:法身天心,人多不识,
所以,
法身埋没,幻身用事;
天心退位,人心当权。
以故,
生生死死,轮回不息,无有了期。
此法身:上柱天,下柱地,
无头无尾,无背无面,中立不倚。
以言其刚,则粉碎虚空;
以言其柔,则万化俱息;
以言其:坚固,
则入水不溺,入火不焚,
入金石无碍,虎兕不能伤,
刀兵不能加,是命之所寄。
此:天心,
不垢不净,至虚至灵,
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以言其静,则无声无臭;
以言其动,则至神至妙;
以言其:形象,
如:偃月、仰盂、黍珠,
不色不空,即色即空,
不有不无,即有即无,
是:性之所寄。
知此身心,以修性命,
则了性了命,易如反掌。
所以,古人道:
都来身心两个字,
隐在丹经万卷书。
果是:幻身人心,
明明朗朗,虽愚夫愚妇皆知,
何故:万卷丹经,隐而不言?
其所以隐者,必有秘密难言处,
岂可以幻化身心,目之哉。
噫!
身心,岂易知乎?
苟不下数十年穷理功夫,
法身不易见,天心不易明。
身心不知,性命何修?


1楼2012-01-28 17:2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