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微单市场火爆异常,尽管新品层出不穷,仍然有不少人觉得微单是个鸡肋,是历史阶段性产物。我也是这么认为的。2012的第一个月很让人振奋,新机强机出了几款。而佳能的G1x,我想就是微单的终结者吧。

说G系列是专业数码相机肯定没人反对。佳能G1就是我所见过的第一台“专业数码相机”,而之后G2、G3、G5都是我特别钟爱过的机型。紧凑、金属、全手动机身加上大光圈高画质,是我对G系列的一贯印象,尽管其中似乎也有一段时间走过弯路,但G11、G12依然再次让我看到了佳能在消费DC领域的王者实力。然而,当微单尘嚣日上之际,佳能G系列的位置就变得尴尬起来。你想想,连新出的S100V都已经达到了如此的高画质高性能,G12的后续机不管在功能上怎么做都难以像过去那样吸引人了。出路只有一条——采用更大面积的感光元件! 佳能当然是不愿意G系列干扰到自己单反产品线的销售的,所以我们预期新G的感光元件尺寸可能并没有APS-C那么大;同时佳能肯定也不会遵循M4/3规格,这岂不是为竞争对手张目?所以比较“合理”的方式是采用一块比常规消费DC元件大一点,比M4/3小一点的新规格感光元件。恩,就像是尼康1系统所用的那样。 然而,佳能还是让我们大跌眼镜。的确是新规格,但1.5寸元件的面积居然比M4/3还大一圈啊!好吧,我们只能说,佳能算你狠!配合这款新元件的佳能G 1X镜头规格显得比较保守,看起来一方面是为了给以后后续产品留出余地,另一方面也是要确保画质。毫无悬念,我现在就可以判定佳能G 1X的画质将会是今后一段时间能不可换镜头中的最高水准(谁让人家大底呢?),只是对于这款产品的定位将如何界定呢? 再把它列入消费级别旗舰DC一栏?这岂不是对其他采用常规面积感光元件的产品很不公平?把它去和各类可换镜头相比比较?但是不可换镜头的特性又让它在扩展性方面显得有些吃亏。。。唉,乱战啊! 不管怎么说,据统计,八成以上的微单用户从来不换头,八成以上的业余单反用户出门从来不带相机,八成以上的DC用户觉得画质有待提升(这都谁统计的啊!!)。八成是笑谈,但是大多数绝不夸张。从这个角度上,G1x成为2012最震撼产品毫不为过。我们拭目以待这个DC给市场带来的改变吧!

说G系列是专业数码相机肯定没人反对。佳能G1就是我所见过的第一台“专业数码相机”,而之后G2、G3、G5都是我特别钟爱过的机型。紧凑、金属、全手动机身加上大光圈高画质,是我对G系列的一贯印象,尽管其中似乎也有一段时间走过弯路,但G11、G12依然再次让我看到了佳能在消费DC领域的王者实力。然而,当微单尘嚣日上之际,佳能G系列的位置就变得尴尬起来。你想想,连新出的S100V都已经达到了如此的高画质高性能,G12的后续机不管在功能上怎么做都难以像过去那样吸引人了。出路只有一条——采用更大面积的感光元件! 佳能当然是不愿意G系列干扰到自己单反产品线的销售的,所以我们预期新G的感光元件尺寸可能并没有APS-C那么大;同时佳能肯定也不会遵循M4/3规格,这岂不是为竞争对手张目?所以比较“合理”的方式是采用一块比常规消费DC元件大一点,比M4/3小一点的新规格感光元件。恩,就像是尼康1系统所用的那样。 然而,佳能还是让我们大跌眼镜。的确是新规格,但1.5寸元件的面积居然比M4/3还大一圈啊!好吧,我们只能说,佳能算你狠!配合这款新元件的佳能G 1X镜头规格显得比较保守,看起来一方面是为了给以后后续产品留出余地,另一方面也是要确保画质。毫无悬念,我现在就可以判定佳能G 1X的画质将会是今后一段时间能不可换镜头中的最高水准(谁让人家大底呢?),只是对于这款产品的定位将如何界定呢? 再把它列入消费级别旗舰DC一栏?这岂不是对其他采用常规面积感光元件的产品很不公平?把它去和各类可换镜头相比比较?但是不可换镜头的特性又让它在扩展性方面显得有些吃亏。。。唉,乱战啊! 不管怎么说,据统计,八成以上的微单用户从来不换头,八成以上的业余单反用户出门从来不带相机,八成以上的DC用户觉得画质有待提升(这都谁统计的啊!!)。八成是笑谈,但是大多数绝不夸张。从这个角度上,G1x成为2012最震撼产品毫不为过。我们拭目以待这个DC给市场带来的改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