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下亭泉韵吧 关注:16贴子:256
  • 1回复贴,共1

济南城墙

收藏回复




1楼2012-01-30 22:34回复
    剑兄发的照片:
    在钟楼寺街北头,明湖路路北,有一巨大的台基,这就是过去的钟楼.其对面一条街钟楼寺街也因此钟楼而得名.
    过去钟楼上的巨钟称为明昌钟,系因金朝明昌年间(1190-1196年)铸造,距今已800多年.钟高2.3米,口径1.7米,厚0.13米,铁质,重8000公斤,周围分几个层次,各铸有花纹,文字,八卦等盘龙纽,文字有的可辨认,如明昌年月,还有个别人名,但多已模糊不清.800多年来,历经金,元,明,清几代的更替及风雨岁月的冲刷.
    据济南地方史志的记载,此钟原在城内唐朝时建立的开元寺钟楼上.明初洪武九年(1376年)山东按察司署由青州迁来济南,以原来的济南府署为按察司署(即今一中地址),济南府则以开元寺改建为府署(即今省政协地址).改建时须迁移钟楼,于是在原大明湖东南岸的康和尚院西南隅另建钟楼,将此钟迁去.钟楼建在高七八米的高台上,台周砖砌,在高台上建楼三层,悬挂此钟,雕梁画栋,飞檐耸脊,花棂丹柱,极为壮丽.楼南面悬有"悠然见南山"匾额,每次鸣钟,全城皆闻.同时并修葺康和尚院,改名镇安院,民间从此俗称之为钟楼寺.至今钟楼台基正对的南侧街巷仍名钟楼寺街.
    明万历年间将钟楼寺改建为提学道署,迄清朝始终是提督学院.辛亥**后改为财政厅,建国后改为机械厅,20世纪80年代改建为省府干部宿舍楼大院.钟楼在此未动,但几百年间,钟楼失修,建国前楼已坍塌,此钟歪倒在高台上,风雨剥蚀数十年,等于弃置.1993年被移至大明湖北岸,置于南丰祠东邻,1994年大明湖公园管理处为此钟亭立碑.
    现仅存钟楼楼台,巨大台基高约5-6米,梯形台阶上面已是草木旺盛,长满树木,简直成了一个小山丘.台基上部有两石槽伸出墙外,可能为排水所用.墙体已腐蚀严重,从外墙看已修过多次,墙体可见宽厚的明砖及清砖,部分还用红砖补砌,但多为简易修法.钟楼作为老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历史价值与文物价值,值得保留.
    从2008年10月7日起,考古人员对山东省济南市大明湖南部的钟楼寺钟楼台基遗址进行了一番清理,经过两周“解剖”清理,这座明代建筑底层原貌逐渐露出,建筑方式、附属设施、地面包含物和地层关系已经明朗。相关人士表示,作为明湖扩建工程中规划的“明湖晨钟”景区主要组成部分,该钟楼的修复将在此后开始。  10月20日下午,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李铭在遗址现场介绍说,“通过清理和查找资料,我们确认这个遗址是明代建筑,而目前济南遗存的明代建筑很少,这个建筑就显得比较珍贵。”这个钟楼寺原来叫“镇安院”,并不是建在这里的,后来,“镇安院”移建到这里才改称钟楼寺。  他说,通过两周的清理,他们基本搞清了整个遗址的情况。“这个遗址的建筑方式是表皮包砖,内部由夯土夯打而成。” 台基顶部台面上的建筑已经没有了,仅遗留有道路和柱础等建筑基址。但在台基南部仍遗留着两个排水口,做工很精细,仍能使用。在钟楼台面南部,他们还发现了当时的碑座,碑座长约1.15米,宽约0.64米,可惜不见了石碑和碑文。
    “维修中还发现了钟楼阶梯,它位于台基北部,现存长度约8.8米,宽约1.6米,高约4.4米,由青石筑成。”李铭说,另外,在对台基四周的清理中,他们还出土了器盖、瓷碗、瓷杯、瓦当等器物,其中一件粉彩瓷碗残件和一个如意残件保存较好,对研究历史上附近居民的生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工作人员表示,济南城区内,明代建筑遗存较为少见。下一步台基如何保护,已经不是他们的工作范围,但这里是明湖扩建工程中规划的“明湖晨钟”景区主要组成部分,修复方案是其中一种。
    


    2楼2012-01-30 23:04
    回复